包广杰
周末,读李小琳的短篇小说集《万物生》。
这是一部河南省文联、河南省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河南文艺出版社隆重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尽管集子中所选的小说,我基本都深读过,但仍然让我手不释卷,因为她的小说非常好看,有浓郁的当代生活气息,描写细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书中的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更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篇是《蛊》,第二篇是《去狐村的经历》,这两篇都读过,重读感觉仍然引人入胜,回味无穷,特别是发表在《广州文艺》的《去狐村的经历》,还和名家的作品一起被翻译成了日文。不知不觉中读到了第三篇《万物生》,这篇原来发表在《文学港》杂志,几年前我曾经读过电子版,今天重读感觉如遇故人,颇感亲切。但读完全篇,不觉有些疑问,为什么这篇小说以“万物生”为题目?本书也以“万物生”为书名,看来是有一番深意在里头的,我自以为天分不够,就重新阅读,思虑良久,仍不得要领,于是就微信请教于本书的作者——李小琳女士。
作者李小琳给出了解释,在这里,容我暂时先不揭晓,让我先概述一下这个小说的情节,让我们边分析作品,边琢磨这个问题,也为下文推敲李小琳给出的答案是否合理,做准备。
先以单篇小说《万物生》为例,进行分析。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西风的副主任护士,在丈夫去世后的情感故事。主要情节是与婆家人的一地鸡毛,与小叔子的情爱瓜葛,与一个副处长的感情纠缠。开篇就很吸引人,“一抬眼看见长东坐在六楼的台阶上,西风顿时整个人都傻了。她长长吁了口气出来,惨白着脸,慢慢地往上走。他太像长安了!”死去丈夫的西风在自家门口,看到了与丈夫外貌极其相似的小叔子长东,这个小叔子已经等待她多时了。小叔子从县城调到这个城市教书,又是离婚的单身汉,并且面临着两个孤男寡女——年轻的叔嫂同居一室的尴尬局面。就像一出大戏,有了精彩的开场白,一出好戏徐徐拉开了帷幕。后来的故事,我不在此赘述,我主要分析的是作品中女主的性格。西风是一个善良的女性,这从她对待婆婆家人的态度,就可以感觉到:“她刚嫁到他们家的时候,长东才十二岁,当时还在上初中,他因为跟长安长得太像……只是听长安念叨着,长东上高中了,长东上大学了,他念叨的目的是跟她拿钱回去。那些年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些事情,大哥的大嫂的,弟弟的,父母的,侄子侄女的,这个有事了,那个生病了,总是这事那事,每一件事情都跟钱扯上关系……娶她等于娶了一个帮工,帮他养他那一大家子人……”即便是丈夫长安死后,他的家人还是不断麻烦西风,首先是这家的长子,长庆又找上门来,死皮赖脸要把他正在读高二的儿子小东塞给她,说让小东跟她做个伴,不然一个人孤零零的没意思,其实“就是想让小东寄宿在她家里,让她照顾着蹭吃蹭喝,白用她这个保姆”。西风虽然拒绝了他们这个荒唐念头,但依然像丈夫生前一样,照顾着这家人。当婆婆生病时,她跑前跑后,而且还是用自己的医疗卡,挂号、看医生、检查缴费,“这张卡好像就是专门为他们家人准备的,长安在的时候两张卡都不够用,还得用现金支付。这不,上面刚刚有了点钱,他们就来了……”“长东拿了西风的医疗卡去楼下缴费拿药。西风走在后面跟医生道谢。医生悄悄捏了捏西风的手,小声说,他们怎么又来了?西风一脸苦笑。医生又说,知道你不容易,给他们开点药打发走算了……”不用我赘述,读者们也可以看出了女主的善良,当然她的善良还有包容丈夫的不能生育、两口子始终是相敬相爱。
回过头来,我们再结合李小琳给出的解释,分析一下此篇和本书的题目为什么要用“万物生”。
李小琳解释说,一念起,万物生。李小琳又给我补充了一句:就像写作,无中生有。不知道读者们对李小琳的解释满意不,我开始其实也是懵懵懂懂的。这其实不足为怪,一篇文章,一个文艺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不仅是读者,包括评论家有时候甚至会曲解作者的本意。有人说读李小琳的作品,其实是需要一点高智商和高情商,这从本书的大部分小说题目中可以看出一丝端倪,但即使你不是什么高智商和高情商,读不懂题目和文本里面蕴藏较深的含义,也还是能够感受到她的小说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和人生经验的。说到这儿,我补充一句,读小说是可以增加人生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简单举一个例子,《平凡的世界》相信会给很多读者提供过人生的经验和前进的动力,我刚踏入社会,为弟弟妹妹找工作,求人办事的人生经验,很多都是从小说中借鉴的。本书第一篇《蛊》中的“我”,指挥闺蜜摆平老公打人事件,以及“我”借故说在外地,然后又找准时机探望闺蜜增援的婆婆,这里面生动的细节都可以为年轻读者借鉴人生经验。
话题稍微扯远了。
继续探讨李小琳对《万物生》的解释。
我想起了“太阳升,万物明”,这是《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
再补充说明一下,小说《万物生》中兄弟三个的名字:长庆、长安、长东,名字很有意思,此外男女主人的名字公西风和长东,叔嫂关系,又是情人,丈夫叫长安。我自己也写过小说,小说中的名字一般来说都是作者精心虚构的,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小说的题目如同人物的名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是有意识的或者潜意识的大脑反射。作者讲述了一个美丽女性情感曲折故事,主人公的本性是善良、重情义的,不是寄希望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吗?有了美好的人性,万物才能如此可爱,如此充满蓬勃生機。但愿我没有牵强附会,没有曲解作者本意,没有误导读者!
李小琳有一种明显的为女性写作倾向,或者说是为女性在婚姻、家庭中“打抱”不平的倾向,可能是作为女性作家,更能够体会出在这个男性意识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的话语权还不够,可喜的是,她没有为女性简单化地鸣不平或者“自恋自怨”地倾诉,而是为我们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在两性情感上的挣扎和独立意识,譬如《寂静之音》中的雪姨、《万物生》中的西风。
纵观这本小说集,无论是揭露人性的作品,还是展现两性情感中女性细腻、无奈又独立的鲜明个性,这是本小说集,也是李小琳写作中最重头戏的地方。李小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取材于医院的医生、护士等知识女性。女性是人间美好的化身,医护人员,尤其是女性医护人员,是我们美好的白衣天使的形象代表,当然了,她们的情感世界也像其他女性一样,面临着或者美好和谐或者凄凉无助,也可能是身陷情感扭曲的牢笼,也可能是兵荒马乱的一地鸡毛。但无论怎样,李小琳都寄予了这些女性崇高、善良的人性之美,譬如《去狐村的经历》中的妇产科小杜医生,《一条河的行走方式》中的吴小河,《蛊》中的“我”。
有情生,皆有万物。一念起,万物生,草木葱茏,岁月安好。这可能就是本书作者,以“万物生”命名的本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