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预测:数字化对创新人才需求大校企合作缓解供需脱节

2021-06-20 14:59胡雯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者数字化技能

胡雯

当前,中国正在从投资和制造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向以消费、服务和创新为驱动的模式,对技能和人才的需求也因此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数字化和自动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因此,无论是以重复性体力劳动为代表的制造业岗位,还是需要数据输入和验证等基本认知技能的服务业岗位,其需求都在减少。而对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的需求则在增加。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和自动化进程,这使得对灵活性和再培训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区发布的全新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下称报告)显示,随着数字化和自動化技术在中国及全世界广泛普及,数以百万的劳动者或将急需学习新的技能、甚至是变更职业。到2030年,中国可能有多达2.2亿劳动者需要变更职业,占劳动力总数的30%。

对创新型劳动者的需求增长近50%

报告中将中国的劳动者分成6种从业类型,分别是前沿创新者、熟练专业人才、行政白领、一线服务人员、制造业工人、建筑和农业劳动者。其中,前沿创新者的需求可能增长46%,熟练专业人才增长28%,一线服务人员增长23%,制造业工人减少27%,建筑和农业劳动者减少28%。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等自动化情景下,到2030年,约有5160亿工时(平均到每名劳动者约为87天)或将需要重新部署。其中,体力和人工操作技能以及基础认知技能的需求将分别下降18%和11%,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以及技术技能需求则会分别增加18%和51%。

面对劳动力市场和技能的变化,农民工面临的挑战或更为严峻。2019年全国农民工总数为2.91亿人,只有300万人(约占总数的2%)在2019年参加了职业和技术培训项目。此外,很多农民工属于低技能、低收入群体,很难负担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自动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农民工群体所面对的挑战。约有22%至40%的中国农民工易受自动化的影响,受影响的总工时约为1510—2770亿个小时,平均每人57—105天。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农民工群体,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转变。

为适应新一轮的经济发展需要,中国需要聚焦现有劳动力的再培训。报告发现,2030年的劳动者中或将有75%(5.43亿人)的人现已加入劳动者大军。这意味着到2030年,劳动力再培训和职业技能发展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的K12和高等教育在读人数约2.43亿,就业人口总数约7.75亿。随着劳动力培训和终身学习的不断推进,到2030年,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所能覆盖的人数或将可以达到目前的3倍。

报告提出,应把中国的成年劳动者纳入学习者的行列,相当于把学习者范围扩大3倍。而学习内容不只限于基础知识,应广泛覆盖各种技能。到2030年,对高认知技能、社会和情感沟通技能、技术技能的总需求将新增2360亿工时,平均到每个劳动者约为40天。另外,教育和技能发展应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所有的劳动者每年都参加各种形式的再培训。

与许多国家一样,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社会认可度低于学术教育,人们普遍认为投入在职业教育上的时间和金钱较难获得良好回报。事实上,中等职业阶段的学校、学生和老师数量都在减少。通过职业课程走上工作岗位存在不确定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通常很低。就业3年内,约有一半的职业学校毕业生选择跳槽,而高等院校毕业生仅为30%。

报告指出,应该优化职业教育路径。进一步增强职校学生发展轨迹的吸引力,如提供:“3+4”等灵活模式让他们直接进入应用型大学。同时还应该为半路转行的职业技术劳动者提供职业发展支持。中国可以加快发展具备行业经验的职业教育者,使之达到总数的80%以上,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另外,劳动者可以使用信息平台,并参加各种微认证项目掌握所需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雇主可以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来增强自身竞争力。政府可以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正向激励。

中国推进数字化教育大有优势

中国在推进数字化教育和培训方面有很大优势。中国庞大而年轻的市场可以促使数字商业模式快速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例如,中国的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许多国家/地区的两三倍。中国超过95%的网民用手机上网。O2O、社交电商、流媒体直播等创新模式在中国快速普及,新冠疫情则进一步加快了普及速度。

中国在教育技术投资领域的地位正日渐稳固。2019年,中国的教育风险投资占全球总额的56%,各个细分板块的解决方案丰富多样。2014至2019年,中国教育科技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年复合增长率为45%,总额达到39亿美元。贵士移动(Questmobile)数据显示,作业帮的月活跃用户从2020年1月的1.06亿增长到2020年3月的1.57亿。中国在线教育平台荔枝微课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人们制作视频短片,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学习。领导力培训提供商Boost有一款移动应用,让用户在真实的角色扮演中与3D人物进行互动,既能学习和练习领导力技巧,又能获得个性化反馈。

线上与线下融合模式以及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农村地区的硬件条件也在逐步改善。如今农村地区的宽带覆盖率已达到99%。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其内容质量与城镇学校相当:由认证教师在办公室里通过流媒体方式远程授课,随后由当地教师提供课后辅导。数字化平台还能通过在线培训和寻找潜在就业机会,帮助农村学生进城求职。不过仅仅为每个孩子提供一台笔记本电脑或一款教育应用是不够的,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真正理解数字化的含义。如果不能有效落实,技术手段也未必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超过9亿人(几乎是中国全部网民)可以通过数字化学习来满足技能转换的需要。超过200万人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提供微课,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采用先进技术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可以优化很大一部分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校企合作弥补人才与需求脱节现象

报告指出,在中国,培训活动的投资不足似乎反映了许多企业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员工培训的动因相对不足。许多中国劳动者似乎也没有意识到参加培训项目的重要性。在一项调查中,有79%的受访者认为培训有必要,但很多人也表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不迫切。这可能出于时间和成本方面的原因。根據官方统计数据,2015—2019年间,参加非学历教育的学员人数(包括成人)从4400万减少到3700万。

从目前来看,中国教育和技能发展体系培养的人才与雇主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加强教育和培训机构与雇主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填补这一缺口。例如,雇主可以获得合格的人才,教育机构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安置率,政府则能受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校企合作也产生了新的机会,如设计联合项目、推动创新研究、优化学生的就业安置。另外,通过轮岗项目与企业加强交流,扩充高质量教师队伍,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报告建议,未来的技能发展体系可以鼓励非学校类机构开发新的平台和灵活的培训渠道,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扩大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的合作则有助于填补技能发展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在我国确立的十大重点制造领域中,人才缺口多达3000万,而在这些特定行业中开展校企合作或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表示:“由于教育和培训体系覆盖的人群范围可能扩大3倍,私营部门有望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拥有许多充满活力的成功企业,他们可以加强培训供给力度,并在新的体系中寻觅良机,进行投资。”

例如,商用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公司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创新实验室,以推动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腾讯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开发了一门基于社交媒体的课程。

阿里巴巴集团也与杭州师范大学联合共建了阿里巴巴商学院,设置4个专业的学士学位。企业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与课程设计、培训和招生,而政府也可以促进不同相关方之间的合作。

中冶集团下属的中国五冶技工学校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该校2300名教师中,有70%既具备学术知识,又持有中高级行业证书。过去5年,该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8%。

报告建议,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也很适合中国的国情。DAWT技术培训中心,参考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该中心由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太仓市政府以及克恩·里伯斯(KernLiebers)和慕贝尔(Mubea)等顶尖汽车工程公司共建并分摊成本。

中国的企业生态系统充满活力,这也有利于促进公共部门与私营机构间的合作。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了120家。此外,在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约有4000家。中国领先的职业学校已经与大约200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技能培训和就业项目上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国或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些案例。

报告认为,建立职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校企联盟,有望吸引30万家企业参与(约占中国国家统计局列出的“规模以上”企业的40%)。可以通过这种合作来改进课程设计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加学生就业率,最终覆盖约1.1万所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惠及2700万学生。根据中国政府统计,到2025年,重点制造业的熟练劳动者总缺口可能超过3000万。倘若面向具体行业的公私合作能够加强培训供给力度,这一问题或将有望得到缓解。可以首先挑选30个制造业占GDP比例较大,且当地政府也在制定结构升级战略的城市,在那里开展试点项目。

猜你喜欢
劳动者数字化技能
致敬劳动者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致敬最美劳动者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