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文物修复中的古笺再造

2021-06-19 14:24费永明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画书写加工

费永明

Every piece of good paper cherishes soul. The restored large damages or small holes are endowed with spe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e better restoration quality can make the cultural relics sustain for a longer time.

扬帮古书画修复手法有一个特点叫“整旧得法”,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载“吴县叶御夫装潢店在董子祠旁。御夫得唐熟纸法,旧画绢地(即绢底)虽极损至千百片,一入叶手,遂为完物”。叶御夫是扬帮装帧的祖师爷(乾隆时人),因得到“唐人熟纸法”而技艺超绝,“唐人熟纸法”详情为何?

据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四十七《百官志》载:唐代门下省弘文馆有熟纸匠八人、中书省国史馆有熟纸匠六人、秘书省有熟纸匠十人及装潢匠十人、东宫下属崇文馆有熟纸匠及装潢匠各一人。这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将生纸加工成熟纸,以供皇室及政府官员使用。宋代邵博(?-1158)《闻见后录》云:“唐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谓妍妙辉光者,其法不一。生纸非有丧故不用。”可见熟纸是当时社会用纸的主流,而其制作方法也有多种。

那么唐熟纸法的真相究竟如何?什么样的纸是熟纸?我们学习过传统书画的都知道:生纸透水,熟纸不透水;生纸洇化,熟纸不洇化;熟纸上过胶矾,生纸没上过胶矾;生纸画写意画,熟纸画工笔画。但是,熟纸的历史不是光胶矾这两个字这么简单。

手工纸的生产者,纸槽漉纸初造的叫生纸,不管竹料、皮料、混合料,还是加工手法上的“生料”“熟料”(纸浆制浆过程中的蒸煮)。生纸的二次加工叫“笺”或叫“熟纸”,虽然“纸”和“笺”在历史上是互用的,并无明显区别,这是基于经验的通俗的说法,便于大家明白加工笺纸的流变。

明人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唐人用纸有生、熟二种,熟者妍妙辉光,生者不经潢治,粗涩碍指,非丧中不敢用。为什么要生纸变熟纸,就像食材由生到熟,是一个好吃或好用的过程,是祭祀仪礼、官制或是书写、绘画者感觉体验的意见建议、在造纸制笺生产活动中提升改造的过程。

明代金贲亨绿色粉笺书法修复前

明代金贲亨绿色粉笺书法修复后

沈周《致安甫先生札》太白醉酒彩笺修复前

沈周《致安甫先生札》太白醉酒彩笺修复后

董其昌《仙山志》行书粉笺修复前

我们学习传统书法、绘画,都离不开纸,书法讲究师法晋唐,绘画临摹宋元,而母本所用的纸都是熟纸,与今日学习所用的安徽生宣纸有着很大的不同。手工纸的二次加工改变了原来生纸的缺点,增加了原纸改造后的特性。

古人有“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各种笺纸,也就是各种做熟的方法,要的是使纸变得坚实、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表达情感,自晋唐以至民国千年不绝,荣宝斋、朵云轩、九华堂等,都有遗制。直到解放后,这些技术逐渐消亡。

去年上海图书馆《费永明扬帮古书画修复艺术展》展示的是古书画修复的手法和技巧,现在我们从修复古代书画文献的角度对古代笺纸(熟纸)的制作实践过程,加以整理研究,以期对文物修复以及书画学习者和书画家的学习创作有所助益。

一、染黄

《墨子·所染》云:染于苍则苍(白)、染于黄则黄。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是黄檗?黏稠的黄檗汁对纸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选择?据说,汉灵帝时期的造纸家佐伯首创了纸面加工技术,可以说是加工笺纸的祖师爷(参王菊华先生的《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载:“佐伯字子邑,汉末益能为之”。萧子良答王僧虔书称“子邑之纸,妍妙辉光,仲将(韦诞)之墨,一点如漆”,萧子良是南北朝时人,有可能亲见张芝笔、韦诞墨书写在佐伯纸上的实物。

东晋时已有染黄技术,公元403年,桓玄(369-404)杀司马元显,自立为楚。《太平御览》卷六百零五《桓帝伪事》“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范文澜《中国通史》解释道:纸上涂黄色防蠹药物,称为黄纸,当时好纸已大量生产,因之桓玄下令废竹简用黄纸代竹简……。

染纸方法有二:先写后染、先染后写。西晋陆云《陆士龙集》卷八《与兄平原书》云:“前集兄文为十二卷,适讫十一,当潢之。书不工,纸又恶,恨不精”。先染后写,《晋书·刘卞传》载,刘卞到洛阳太学,有人“令写黄纸一鹿车”,刘卞说“卞非为人写黄纸者也”。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云“写书经夏,然后入潢,缝不绽解,其新写者以熨熨缝而潢之,不尔则零落矣”(先写后染)。其《杂说》中的“染黄及治书法”注云:凡打纸欲生、生则坚厚,特宜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暗也。

古人潢纸,灭白便是,为什么要灭白,为什么要染黄,我想古人要的是长久,而不是多,不是不想多,而是纸张难得,且保存不易,一般土屋草舍必然易生蛀虫。现在博物馆讲究恒温恒湿,各种必备条件。以前看到书本上讲,黄檗极苦、可以防蠹,直到我自己熬制黄檗汁,发现汁液非常粘稠,才知道其不仅可以防蛀,还可以提高纸张的韧性和纤维紧密度,有着非常多的优点。古人于造纸常寻找一些脂汁粘稠的植物作纸药,除黄檗外,还有洋桃汁(中华猕猴桃)、黄葵汁等都有改变提升纸的特性、质量的作用。

以我的经验,染黄并不妨碍笔墨书写,也不妨碍后续染色施蜡,反而在破坏天然风矾熟性方面有帮助,白芨水(酒精)也有相似的作用,更有利于后续工作。

可以染成黄色的植物很多,为什么以黄檗最为长久而正统,比如槐花、姜黄、栀子……等等都能染黄色,却不用?原因其一,后者皆不能防蠹;其二,皆不能增加改变纸的特性、槐花可染明黄,色正,可加糨矾合染,性质稳定,所以作为染料还算高级,宋徽宗就有用槐黄纸的记录:

北宋徽宗赵佶擅书画,创瘦金体。辽宁博物馆藏,他写的《草书千字文》,作于1122年,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三丈多长),一整张描金云龙纹笺,这样的笺纸尤为难得。徽宗陷金后,有传书到南宋朝廷,用的是槐黄纸,当时朝臣胡仲弓有《观道君御书》诗:带草行书十数行,也随匹马到钱塘。伤心一幅槐黄纸,犹染宣和御墨香。(宣和,宋徽宗年号,有《宣和书画谱》)。

为什么不用姜黄染纸呢,而是一直将其作为印花的颜料(代金色),因为其有刺鼻的气味……。

相同方法染黄施蜡的唐写经纸,皮纸的就能得到半透明的效果,可用于拓帖,即有名的硬黄纸,而麻纸则效果不好,称为写经纸。

施蜡的选择,在于防霉,蜡能隔水,为什么贾思勰说“写书经夏,然后入潢”?因为暑湿黄梅天已过,染黄施蜡正好防霉防蠹。

二、手法

那么除了染黄外,还有哪些加工纸的手法呢?

把一些印花染色的修饰技法放在一边,真正能够改变纸的质地、提高质量的不外乎“煮、硾、涂、布”四种。

染色印花为修饰的方法,不是改变纸张书写性能的根本措施,故以色彩和花纹命名的笺纸另说。

三、品种

素笺分:煮硾、冰玉、玉版、云化、镜面、罗纹、龟纹等,素笺不经书写绘画,不知是做了哪些改变,白色的纸还加工成白色的纸,加工方法和品种用小印敲于纸的右口背面,某纸号监制做质量保证。

色笺:娥黄、杏红、葵绿、薛涛笺、谢公十色笺……

印花笺:如乾隆角花笺、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北平笺谱……

粉笺、蜡笺、粉蜡笺,基本三种材料因素都有,比例不同而已。

历史上我们召楼谭笺最为有名,是明代浦江召楼谈仲和为代表的、具有独特的加工手法和形式的古代笺纸,因董其昌特别喜欢用而声名远播,其中镜面、玉版、银光、宫笺最为有名,似皆素笺之品种。明代屠隆《纸笺》称:松江谈笺、不用粉造,以坚白荆川连纸褙厚砑光,用蜡打各色花鸟,坚滑可类宋纸,古雅可爱。笺纸在隋唐即有粉蜡笺的造法,而“不用粉造”,反而成为谈笺的特点,粉造的缺点时间一长,或保管不善,粉便脱落斑驳、损害书画艺术品。但其又具备粉蜡笺的优点,才有“坚、滑类宋纸”的评价。

所谓镜面、玉版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有古代制作的实物标本,工艺类别大底相仿,虽不中亦不远。

四、隔与不隔

旧友顾达禹先生擅长小楷,常自己在家试制熟纸,曾经和我说,古人用尽办法想得到的纸的效果就是像牛皮纸的效果,我不禁失笑。印画册的铜版纸就是典型的涂布纸,发展到今天人们为什么不用牛皮纸、铜版纸作画书写呢。人的精神与笔墨纸的交流才产生书画艺术品,笔墨在好的纸上创作产生的愉悦,是牛皮纸、铜版纸不能给予的,当然也许有人也用牛皮纸、铜版纸进行艺术创作(我朋友王青先生喜欢用硫酸纸创作),另当别论。

古人说:与道本不隔,此意良自如。古代书画家与造纸业因南纸店这样的前店后工厂合作关系定点加工,量身定做,增加了生活之美和精神愉悦(这叫不隔)。

王菊华先生的《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是一本很好的书,资料详实全面,我学到很多东西,但过多的工程技术分析,往往忽视了书写使用者的要求对笺纸工艺改造的影响。澄心堂纸,纸产于歙(宣城、徽州)而成于广陵。是李后主这样的朝廷讲究与需要指导下生产出来的,金粟山藏经纸、米芾、董其昌(喜欢的谭笺)、张大千(波罗纸、仿宋红罗纹)等等都是直接参与指导改变士风的功臣。现在的工业化生产满足了社会用纸需求,但纸产品也失去了个性,无法针对书写者个人的需要,这是一种隔,有时候我想,像“红星宣纸集团”这样的垄断存在,真是有点难过。

生纸做熟,不外胶、矾、粉、蜡。目的是让笔墨与纸相隔离,但全部隔离又失去了书写的乐趣,然后想出各种折中的办法,纸面生涩,灌之以植物淀粉胶浆;着墨燥浮,处以棒打擂槌;动物胶、矾刷纸变熟,再涂以粉,使有着纸感觉,粉又易脱落,再打磨以蜡,蜡又阻隔纸墨,墨中再和以皂水……,纸的生熟之间是一个选择、改造、解决矛盾的过程,也在造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

我的本职是修复书画,“天衣无缝、修旧如旧”是自己的追求。我们影响不了造纸厂家的生产和产品,更不可能古代名纸都能为我所有、所用。尽可能多地知道古人的加工笺纸的制作方法,是做好修复工作的关键,我已经有所实践,愿意与大家分享心得。这一次的展览,我的压力非常大,觉得知识远远不够,毕竟不是专业做这一行的,今年春天流行一句警语“不要以个人兴趣挑战专业”,希望行家里手原谅我的鲁莽。每一张好纸都是有灵魂的,修补的大片损坏或细小破洞,都被赋予特别的责任与使命,修得越好,留得更久。

单纯染色做旧的纸只是浅薄的色相,科技的真实如与照片的恋爱,贴皮的塑料变不成上海人喜欢的红木家具,这些古法的仿制笺,基本都有十道以上的工序,有限的精力也做不了多少,惟有尽力而已。

猜你喜欢
书画书写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小小书画廓
书写春天的“草”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