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的综合性体现

2021-06-19 14:24徐谷青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根雕研学艺术

徐谷青

Root carving art boasts unique aesthetic significance,and suchsignificanceis comprehensively manifested. Under theconcept of “Root Carving+”, this is extensively presented with rich connotations and extensionsin a diversified manner. Root carving art is not only fully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is profoundly blended with cultural tourism,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意思就是:天地具有雄浑阔大的美,不通过语言自可体现;四季具有其运行的规律,不用议论亦能明白;万物具有存在的道理,不需说明便已成立。由此可见,无言不议不说之中,包含着大智慧。人类生于天地之间,除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外,又必然具有自然属性,不能因其社会性的存在而丢失本有的自然天性,人类通过其本有的自然天性观照自然,体会自然真谛。基于此而升华精神境界,最终能得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艺术必有其自然性的来源,某种意义上属于“有大美而不言”的范畴;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与哲学价值,又必用于社会,而发挥社会的作用。这些来源与作用反映在具体艺术形式上,又是对人类智慧的一种总结性表达,从而回归到《庄子·大宗师》所说的“自本自根”上来。根雕艺术作为古老而具蓬勃生命力的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尤其在现当代,它通过与文化旅游、研学旅行、建筑美学、国学、环境学、影视艺术等的深度融合,其审美价值具有综合性的体现。本文便从这些方面出发,展开论述。

一、根雕艺术具有综合性特征

任何一门艺术,某种程度而言,都是具有综合性的,根雕艺术也不例外。这种综合性首先体现在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专业与艺术修养上。创作主体必须涉及并深入多个艺术领域而不能囿于一端。这样,才便于他在融会贯通中进行艺术构思、创意设计与整合运用。

席勒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同理,从艺术中发现艺术、从一种艺术之美中借鉴而生发出另一种艺术之美,也是艺术创作主体的任务。作为创作主体,我常有这样的思考。

早期的根雕艺术尚未形成综合性,经历了现当代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才逐步具备了综合性,这当然离不开一批从事根雕艺术的创作主体的不辍努力。我在三十多年的根雕创作中,接触并涉及很多艺术门类,例如建筑体系中的园林艺术,我将它引入到根雕创作中,将园林元素转化为根雕元素,将园林设计为根雕艺术的背景,这样可以巧妙“借景”,以使根雕艺术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如我的根雕作品《世纪门》,以其为主体营造的“福门祥光”与其上方的青梅园就是借景的成功范例。同时,《世纪门》以根雕为设计原型,在原有根雕的基础上放大比例,利用艺术相互转化的手法成为巨型雕塑而具有雕塑美,是雕塑艺术的一种体现。此外,从下进入或由高俯视,画面感极强,产生震撼力,又为画家写生、摄影家拍摄提供了艺术创意与创作灵感的来源。不久前热播的古装玄幻剧《画仙纪》吸引了很多观众,在根宫佛国取景地中,《世纪门》亦精彩出镜,剧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根雕元素。上述种种,都是多门艺术的综合运用的效果。根雕艺术始终作为其中的主体艺术,善借鉴、不排斥、能兼容,不离其“根”,固守其“本”,我想这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罗汉堂

108将

二、关于“根雕+”概念

由根雕艺术的综合性,自然延伸出根雕+概念。在多年从事根雕艺术事业的过程中,本人对根雕的理解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广,期间很多创作灵感、心得体会时不时地出现,逐渐形成系统性概念,即“根雕+”概念。此概念是我率先提出并形成艺术表达,是实践与理论长期相结合的产物。因为其原本的内涵有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又因为将这种结合运用于实际的艺术创作与相关艺术的交互作用,从而具有充分的外延意义,所以此概念具有广泛性多元化深层次与专业性。

所谓“根雕+”,不是单一地只做根雕使其数量简单增加,并囿于根雕这一个圈子,而是多元化地开发并利用根雕,建立艺术品类多审美价值高的大范畴。从根雕的狭义理解拓展到广义思维,以根雕艺术本身为依托,为出发点,不脱离根雕艺术的魂,以根雕艺术为基,以根雕艺术为源,以根雕艺术为脉,同时切入并循序渐进式地突破根雕艺术本身所限定的范围。在此范围以外,从与其它艺术形式交汇并贯通开始,结合环境理念与人文行为,融通自然本真,进而深入社会实践,广泛建立并吸引受众,使根雕艺术的审美价值不断提升并赋能。

“根雕+”概念为根雕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时间与空间,使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创作主体及欣赏者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而面向更为广泛的受众。在时间上,溯源历史而来,立足当下,使人觉悟并有觉察力地安于当下,链接到各自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存有物间的实在性与不同的深度,予人以“临在”体验,从而更具觉悟地面向未来;在空间上,根雕及根雕艺术已不单单局限于其本身的意义,而是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形态、不同地点进行全方位的展陈,这种展陈早已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展览馆而触及并融入大自然中,进而让受众从中得到沉浸式的体验。

三、根雕艺术综合性体现模式

根雕及根雕艺术的体现,在以往是单一的,甚至可以说是贫乏的。人们往往只是通过固定渠道来进行接触或购买式的消费,其体现仅是源自人们的简单了解与单纯喜爱。这种模式使得根雕及其艺术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有所赋能,因此其价值就不能得到充分体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才逐渐走出一条新路,即综合性的体现模式。

(一)根雕艺术与文化旅游的融合

根雕作品属于传统手工艺品,因根雕而形成的艺术经历史沉淀而成为一种艺术类型。起初,人们只是将其做为生活用品或家居摆件而注重其适用性,后来随着工艺的日趋精湛及技法的日益考究,才具有观赏性。然而根雕及其衍生品仍旧不会与文化旅游有所关联。直到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与全面发展,艺术品市场才有了一个可喜的发展期。而根雕作为传统的造型艺术,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独特性与不可复制性,脱颖而出,历经了发展的优势机遇期。

以2000年为起点,以至随后的一段时期,这种发展可以用“井喷式”来形容,而且仍在持续发力。即如我所创办的衢州醉根艺品有限公司,以及后来借助公司的发展动能并在此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国家5A级景区——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就是最直观的实体再现。可以说根雕已经从传统的单体售卖给小部分消费者,蓦然华丽转身而进入了现代化的集群式的排列组合,并成为著名风景的独特文化符号,这无疑是根雕在环境与人文文化的广度深度高度的三维度延伸。

动物造型根雕

醉根山房根文化主题酒店

2019年8月底,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正式亮相意大利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我曾携带根雕艺术作品走上威尼斯电影节红毯,参加该届电影节期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最美外景地”的现场推介,并最终获此殊荣。根雕作为“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媒介,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桥梁纽带作用。继而就有了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于2020年12月3日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的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馆”。这些都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可以说,目前根宫佛国已经成为根雕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典范。

(二)根雕艺术与研学旅行融合

早在2016年初,我就考虑将根雕艺术与研学旅行进行融合,目的是让根雕艺术的受众从游客扩展到广大学生群体。中国人自古就有游学的传统,十分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知行合一”。这种人文精神与教育理念为素质教育积淀了新内容,形成了新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亟须改革其原有的固定模式,学生们需要走出传统课堂而走进社会自然的大课堂,从校区到景区,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同时加深对自然与文化的亲近。

天工博物馆

研学营地

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论证了研学旅行的重要性;2017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提出了对研学旅行过程中服务与安全问题的关切。我因此详细解读这些文件,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来推动以根雕艺术为主要文化载体的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与研学旅行的加速融合。

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内的根雕是景点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根雕艺术已与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景区内的根雕艺术品具有体量大、种类多、集群式、故事关联性强等特点与优势,又因根雕本身的独特性与唯一性,使得其与自然风光、人文环境密切结合而衍生的风景不可复制。据此可开设多条线路、多种形式的研学课程,比如华夏根文化景区的历史文化馆就是生动的“根雕版的历史教科书”。因此,根雕的审美价值与人文价值并生且优势凸显,使适时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提供广阔的天地成为客观现实。2019年,景区获批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即获“开化根缘小镇研学营地”称号,这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学生们来到景区,除了耳闻目见,更多的是直接亲历接触,深入听根雕故事,并可动手参与学习制作,从而教学相长,并为迈向“知行合一”的境界打好基础。

(三)根雕艺术与建筑美学融合

一切艺术都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根雕艺术同样离不开创作它的主体,即人。人长期浸润于根雕艺术,并使根雕具有人文气质,根雕又反过来成为人的文化修养的载体。这其实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喻浩的《木经》将屋舍建筑概括为“三分”,即自梁以上为“上分”,梁以下、地面以上为“中分”,台阶为“下分”。明确了建筑物在空间利用上的基本原则,此原则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李诫《营造法式》卷五“大木作制度”中明确记录了“用柱之制”“用椽之制”“造檐之制”等。如造檐之制说:“皆从椽檐心出,如椽径三寸,即檐出三尺五寸;椽径五寸,即檐出四尺至四尺五寸。檐外别加飞檐。每檐一尺,出飞子六寸。其檐至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由此可知建筑用材的尺寸与营造方法。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的建筑皆为仿汉唐风格,在建设之初,即有充分考虑如何将该风格进行全方位体现。因此,在宫殿楼阁亭台廊榭的具体营造上,也多参考借鉴古法,以突出其风格与特色。甚至细致到某一斗拱、牛腿与雀替,都做到一丝不苟。而工匠精神的体现,往往就在这一丝不苟当中。

之所以进行如此精细的营造,无非是考虑对于空间的巧妙运用。例如一组根雕群雕,要布局在某一预定空间内,根雕的体量与建筑物的空间就必须双向具备协调性与适配度的关系。如果将一组体量较大的根雕组雕布置在空间狭隘的楼阁中,会让人感觉拥挤;反之,空间宽阔的殿宇内却安置一组体量较小的根雕组雕,必让人感觉空旷,二者的目视效果显然不可能协调。建筑物相对于其占地面积,就如根雕组雕相对于建筑物,这就是根雕艺术要与建筑美学进行融合的意义。

相对于建筑的对称美而言,根雕更讲究非对称的美,但根雕也能通过对空间的布局来充分呈现对称美。这反映在根雕本身的结构上,也反映在根雕外在的韵律中。根雕的奏刀一如书画的用笔,其线条随心赋形,又随形赋势,方圆流转,韵律别具。建筑物其实也一样。根雕与建筑的共性便是都具有雕塑美,比如一组圆雕,它通常不过多运用块面,甚至忽略或不用块面,而是通过圆形的朝内向外的凸凹来呈现立体,通过弧线的曲折圆转来处理结构,既见散发之势,又显聚集之力,既圆润温厚,又稳重敦实,从而展示其雕塑美。建筑与根雕虽各有法式,但其平面、空间乃至装饰与根雕场景情调的相融,亦必以疏密、高下、远近、大小的方式相协调,而成为呈比例的良好组合。做到这一步,二者才能合二为一,成为一体的艺术、优美的风景。

关于根雕艺术综合性体现,不独停留在概念上,更多地体现在运用模式上。以上仅选取与文化旅游、研学旅行、建筑美学三个方面作简要论述,来论证根雕及根雕艺术的综合性特质。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运用模式,比如根雕艺术与国学(尤其是诗词书画)、环境学、仿生学等都能进行完美融合。这也是我提出“根雕+”概念所以立足的根本。

歌德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我会持续去做成功的艺术,不断提升艺术的审美价值,通过艺术尤其是根雕艺术来营造美、呈现美、传达美。

猜你喜欢
根雕研学艺术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研学之旅
纸的艺术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