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孝顺有错吗

2021-06-18 14:28许群兄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奏章生父亲生父母

许群兄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明武宗駕崩。考虑到武宗膝下无子,于是,在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几番权衡下,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由于杨廷和谙熟朝廷掌故,因此由他负责给朱厚熜办理 “承祧”(,承继为后嗣)手续,将他过继给他的伯父孝宗皇帝。这样,朱厚熜就以孝宗儿子而非侄子的身份嗣位。

正德十六年四月,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然而,和父母有着深厚感情的嘉靖帝一直对“过继”一事耿耿于怀。即位后没多久,他便下诏群臣讨论如何尊崇他的亲生父母,并言明欲尊其生父为“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改尊明孝宗为“皇伯考”。此举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

面对众多的指责,嘉靖皇帝龙颜大怒,辩道:“孝宗本是伯父,如何变成了父亲?兴献王本是朕生父,又如何变成了叔父?事实本是如此,难道我认祖归宗,还有错不成?”

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纷纷以“承祧”来提醒嘉靖帝,并义正词严地驳斥他:“纵使是贵为天子,也不能违反‘国法家规。”而一些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则立即奋笔疾书,呈上反驳杨廷和的奏章,大意是“人生在世,怎么能不敬重自己的亲生父母?皇上为亲生父母正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孝子,这样的孝道值得天下所有的百姓为之学习”。这份奏章让原先孤立无援的嘉靖皇帝立马找到了依靠,态度也变得更加强硬。这就是明朝的“大礼仪”之争。

随着“大礼仪”之争愈演愈烈,每天沉湎于“大礼仪”纷争的嘉靖皇帝,对政治、经济、民生不闻不听,只要一听到支持他的声音立马意志高涨,而一听到反对他的声音,立马进行打击报复,甚至不惜同时廷杖百余名大臣,致使16人当场毙命。

孝顺,最终让嘉靖帝为父母正了名。嘉靖三年(1524),嘉靖皇帝追尊未做过一天皇帝的生父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其牌位升袝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

然而,长达三年的“大礼仪”之争致使朝野上下都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议礼,政治风气愈发颓废; 另外,议礼派“以片言至通显”,从此明朝官员中谄媚阿上之风盛行,政风日益败坏。由于议礼两派党同伐异,誓不两立,因此引发了明末的党争之风,乃至愈演愈烈,直到明亡。

“孝”本是一种美德,然而,嘉靖皇帝在乎的只是“家事”上的孝,忽略国事和天下事上的“孝”。“大礼仪”事件是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嘉靖皇帝之后,明朝加速走向败亡。

(责任编辑:齐风)

猜你喜欢
奏章生父亲生父母
戳中皇帝的笑穴
致生父
被拐20年凭4岁照片找到家
天价佛像拉锯战,摧毁父女亲情无赢家
锲而不舍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
英国女子与失散28年生父重逢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
新闻浮世绘
沉文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