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东堰
最近,笔者在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异域红色体验与现代中国左翼文学研究(15CZW049)”时偶然发现了几篇左翼作家蒋光慈(1901—1931,安徽六安人)描写列宁的珍贵材料。透过这些史料,我们不仅能够触摸到一代伟人的音容笑貌,还可以看出他对中国革命作家的深远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给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莫斯科成了许多有志青年的朝圣之地。为满足革命的需要,苏俄政府创办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专门招收他国学生。与此同时,为了输送革命青年赴苏俄学习,为中国共产党准备干部,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外国语学社。蒋光慈成为外国语学社最早的一批学员,随后又被吸收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921年四五月,蒋光慈与外国语学社同学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等人历时3个月,几经辗转,到达梦寐以求的“赤都”莫斯科。
蒋光慈到达时正好赶上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作为东方民族的代表,他拿到了入场券,轮流列席代表大会,见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这对20岁的青年来说,内心总是无比激动、无比幸福的。虽说他此时俄语不佳,听不懂会议内容,但是身处豪华宏伟的克里姆林宫,与50多个国家的代表共处一屋,这宏大的场面还是让他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当时苏俄经济十分困难,每个星期六,国家工作人员和学生都要参加义务劳动。蒋光慈也加入了劳动行列。有一次蒋光慈在红场清理垃圾堆时,竟然碰到了正在一旁抬木头的列宁。蒋光慈万万没想到国家领导人竟会同人民一起劳动。全民劳动、上下平等正是蒋光慈心中的理想社会,他对这样的社会和领袖充满了无比的崇敬。
可惜的是蒋光慈到苏俄不久,列宁就病倒了。那时,《真理报》上每天发布列宁的病情,因此蒋光慈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报纸来了解列宁的情况,并与同学们谈论列宁的病情、事迹和功绩等。列宁去世后,整个莫斯科陷入悲痛之中,莫斯科各机关悬挂黑边红旗,以示哀悼。蒋光慈伤心欲绝,主动戴着一块黑边红心的布条,边流泪边写下著名的诗篇《哭列宁》:
“喂!呼喇喇殒落了一颗伟大的红星!/喂!阴凄凄熄灭了一盏光亮的明灯!/哎哟!我要痛哭了!/我要悲惨地哀歌了!……倘若我们是列宁的学生啊,/且收拾眼泪,/挺起胸膛,/继续列宁的未竟之志。”
写完诗,蒋光慈还专程前去瞻仰了列宁的遗容,做最后的告别。回来的路上,他又忍不住暗自流淚,并写下了另一首真挚感人的诗篇《临列宁墓》:
“我不以为死是人生的悲剧,/我最可惜造福人类的人不能长生;/列宁啊!你的光荣如经天的红日,/我要赞美你罢,我又何从赞美起?/你的墓是人类自由的摇篮,/愿你把人类摇到那自由乡里去!”
列宁的逝世坚定了蒋光慈的革命信念,使他相信人类一定能抵达自由乡里。他牢记列宁在最后一次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所说的:“世界革命的前途不但是美好的,而且是非常之好的”,要继列宁未竟之志,终其一身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1924年蒋光慈回国后,即开始在文坛上大声疾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了《少年漂泊者》《野祭》等大量左翼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叶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