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威陈锦航
(1.宝鸡民俗博物馆,陕西 宝鸡 721001;2.法门寺博物馆,陕西 宝鸡 7222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要利用好博物馆这个宝库,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1]。在网络电视剧和网络之宝火爆的今天,不少古装电视剧作品在道具上使用了文物复制品,那么这种方式是否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呢?这是否是让文物活起来的好方式呢?中国博物馆界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首先我们从电视剧《天盛长歌》中出现的法门寺唐代茶器具谈起。
2018年上映的古装架空剧《天盛长歌》中,有一组公公给皇帝备茶的镜头,笔者作为对博物馆文物略有所知的行内人,发现道具中使用的金杯为陕历博所藏唐伎乐纹八棱金杯的变体,使用的茶具为法门寺博物馆所藏的唐代茶器具。正是通过这些镜头,使网友借机科普这套茶器具的背景知识[2]。
图1 《天盛长歌》中备茶剧照中出现的法门寺唐代茶器具
同时该组镜头特意给了从唐鎏金银龟盒用茶勺取茶粉的特写。该剧于2018年8月14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并在芒果TV、爱奇艺同步播出。2019年5月,入围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3],该剧的收视率之大可见一斑。
从文物考证的角度而言,已有很多研究科学指出唐鎏金银龟盒实为香具而非茶具[4],一般常识中所认为的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器具七件套其实并不成套,其中大部分为香器具(如香匙、夹香料的火筷、盛香料的笼子、储香料的香宝子)[5],这是文物考证研究中值得认可的推进。所以网友对电视剧科普唐代茶具知识其实并不符合专业研究的结论。
图2 过去对法门寺唐代宫廷茶器具成套性的认识
但是在一般网络媒体介绍[6]和唐代茶宴宫廷演出中,这些学术研究成果并没有改变一般人“错误”的认识,这不仅仅是由于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民众常识是需要一个过程,更主要的是法门寺博物馆自九十年代就将大唐清明茶宴表演作为每年博物馆重要活动,但是所用茶器具配置是基于当年错误的认识。直至2018年,法门寺博物馆新版“大唐皇家茶宴”才基于最新学术研究的成果对所用茶器具适当做了调整[7],但是山寨版(非法门寺博物馆版)的仿唐宫廷茶宴[8]从学术角度讲,依旧采用错误的道具配置,并依旧出现在陕西省重要的文化、旅游活动中。
这就引出了了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通过视觉媒介,以古代文物为道具弘扬传统中国文化究竟是求真重要,还是曝光度重要?
让我们再回到《天盛长歌》,作为一部没有具体时代背景,小说改编的架空古装剧,是无法责备该剧的道具的不严谨,它就是通过视觉符号消费来迎合商业诉求[9],再对此类电视剧要求其正确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的有效传播[10]也许是过于苛刻的要求。
与此类似,虽然新版的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皇家茶宴”基于学术研究考证,在文物复制品道具使用上做了一定改进。但是为了表演需要,依旧有许多迁就的文物复制品道具使用的不规范。不论是架空古装还是仿古表演,为了演出需要必然需要创作和对道具用途的改变,同事也满足了一般民众对于中国古代的想象,这无可厚非。文物研究的考证仅能指出道具使用的不正确之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没有发掘出更为合适的文物,而无法提出更好的道具使用配置。只要这类架空古装剧没有刻意抹黑文物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它们就是通过视觉符号曝光宣传了这些文物,自有观众会通过弹幕评论去讨论其中的真知。
所以,随着今天的互联网与手机的普遍使用,视觉文化符号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曝光度,才会引发关于真的讨论,才会引起研究者对古装电视剧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化传统文化的反思。
中化传统文化从时间角度而言不仅是渊源流长,而且需要与我们当下的生活有交集[11],不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民间民俗文化,都是在现代技术社会中有展示有曝光才是活的传统文化,不论采取视觉符号的消费方式、还是商业化的民俗活动,这些渠道均让中化传统文化存在于当下。历史文化体验更适合今天的消费社会,生活中现实当下的传统文化并不简单是真实还原,“大唐皇家茶宴”在历史上仅仅是皇家才能享用的奢侈生活,而非当时普通百姓所能接触到的,唐代吃茶的口味也难以被现代人所接受,所以电视剧、表演体验的可视性是非常符合现代人对于唐代的想象和期望。
如在新版的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皇家茶宴”中,学者指出调达子实为香宝子,银风炉为银香炉,茶宴的导演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香器具从茶宴表演中删除,而是在茶宴之中穿插了熏香环节;并且利用银香炉下半部分,内置电饭煲加热设备,创意地将银香炉改造成为煮茶器。
图3 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皇家茶宴”表演海报
新版的法门寺博物馆“大唐皇家茶宴”仿古表演不是绝对还原,但是还是有力地宣传了法门寺博物馆与唐代文化,而更为讲究的唐代茶文化、香文化的爱好者、发烧友,也可以根据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自己去创造、体验、还原更为地道的唐代宫廷茶文化与香文化。一种文化只有人们有选择自由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如果没有这样前提下文化识别都不太容易,何谈所谓保存文化或者比较它的优劣[12]。
所以博物馆应该善意看待此类现象,一旦博物馆也想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必然会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当下性的改造,种种快闪、公众号的宣传其实已经把古代私空间的生活进行了公众性的展示,而且其当下展现的古代传统文化还是有明显的阶层性的,展现的是社会上层,而非古代普通民众。陆羽《茶经》倡导的是简约、材质唾手可得的茶器具,这才是一般老百姓使用的茶器具。
如同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为对习近平主席提到的“让文物活起来”的评论中所言:“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实证阐释历史、引导价值取向、培育审美情趣的重大责任[13]。”这才是博物馆应有的职责,中国博物馆人无需过分苛责古装历史剧、古装架空剧、和仿古表演中文物道具使用的规范问题,或者认为自己宣传不足,才有文化消费领域中种种文物背后蕴含传统文化表现不规范的现象,但是网红网剧的观看量事实上是远超博物馆参观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当下性,博物馆与上述视觉媒体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博物馆依托文物采用严谨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觉媒体则采用视觉符号展示消费的方式曝光文物道具,通过视觉符号曝光宣传文物,就可能引起观众自己去探求这些文物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