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丨郝淳:建成空间站,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2021-06-18 14:08
国际太空 2021年4期
关键词:乘组神舟航天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

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

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实施。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即将于5月和6月分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将在轨驻留3个月;即将于9月和10月分别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由3名航天员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船任务,将在轨驻留6个月。后续,在轨驻留6个月将成为航天员乘组的常态。

2022年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共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将实施2次空间站舱段、2艘货运飞船和2艘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计划在2022年年底完成空间站的在轨建造,转入后续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设计的在轨寿命不少于10年,将通过航天员在轨维护维修和设备、载荷更换等途径进行延寿。

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是中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空间站规模大、在轨时间长,有航天员在轨照料,可提供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有利条件,利用空间站的这些条件。规划了一大批前沿的空间科学研究载荷,入轨后将开展持续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这些载荷瞄准了国际空间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国际关注的重大问题,预计通过空间站运营,将产生一大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成果。

神舟十二号乘组即将转入任务强化训练阶段

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飞行乘组任务繁重,要求更高。前期的11名航天员已经进行了14人次的在轨飞行,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对于空间站阶段的航天员和飞行乘组,首先要求他们在思想上要斗志高昂,能积极参加训练;其次航天员系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规划和计划,针对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以及对科学应用载荷的操作,研制了地面训练设施和设备。目前,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的4个飞行乘组正按计划同步开展训练,其中,神舟十二号乘组已经完成大部分训练,即将转入任务强化训练阶段。从目前训练成效来看,他们有能力承担和完成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每一次飞行任务。

从空间站建造到应用都将会有国际合作

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航天事业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一直秉承“和平利用外空,共赢共享”的原则,以开放的态度开展国际合作。工程实施以来,先后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航天局、意大利航天局等国家和地区的航天机构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作,涉及领域包括航天技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与联合国外空司围绕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合作,签署了合作协议,前期已共同对外征集了第一批合作项目,现有17个国家参与的9个项目已正式确认参加中国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目前,项目研制工作均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之后还将联合联合国外空司陆续征集后续批次的合作项目。我国在空间站各舱段上安排了20多个科学实验机柜,这些实验机柜都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设计和研制的,后续将利用这些设施更大范围地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未来合作对象将多种多样,涵盖政府、机构、商业企业等,模式上也会有所创新,通过国际合作把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开展研究、造福全人类的一个平台。

未来,也将会有国外航天员参加中国的航天飞行任务,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工作和生活。我国在与国外多家航天机构交流时,他们也提出了这方面的希望。已有一些国外航天员为参加中国的飞行任务开始学习中文。目前,我国空间站正在建造阶段,会根据任务进程适时开展国外航天员选拔和联合飞行有关工作。从空间站建造到应用都有国际合作的内容。

猜你喜欢
乘组神舟航天员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中国航天员乘组抵达空间站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建设工作
神舟十三号安全着陆
测一测,你是哪种航天员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天宫之旅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我是小小航天员
罗智敏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已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