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格拉斯佩尔《琐事》的空间解读

2021-06-17 01:28吴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黑尔米妮赖特

吴敏

苏姗·格拉斯贝尔是20世纪初美国戏剧界最活跃的作家之一,1931年因戏剧《艾莉森之家》获得普利策奖;因其作品具有较强的女权意识因而被认为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戏剧《琐事》是苏姗·格拉斯贝尔以谋杀案审判为基础的一幕戏剧,被认为是美国戏剧界的伟大作品之一,也是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剧主要讲述的是男主约翰·赖特深夜熟睡时被人暗杀,其妻米妮·赖特成为最大嫌疑人,警长彼得斯、黑尔及其太太们和乡村律师亨德森到赖特家调查案情寻找谋杀动机和线索,无意中两位妇女在厨房找到了男性一直在找却并未找到的证据;而发现了米妮·赖特杀人动机的两位太太,并没有将这一证据透露给三位男性从而帮助赖特太太逃过了法律的惩罚。

这部戏剧具有明显的空间地理特征,首先赖特一家居住在偏僻的农场,其次剧中人物的活动空间楼上楼下、屋内屋外也极具有代表性,由此用空间理论分析该剧本是可实践的。列斐伏尔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是第一部关于社会空间的系统理论著作,提出了“社会空间”的概念。他指出空间研究必须横跨三个领域即物理的、精神的以及社会的,并追求三个领域的理论统一性,从而揭示实际的空间生产过程。从空间批评理论研究戏剧《琐事》的文学成果尚不丰富,基于空间批评理论对《琐事》文本的解读少之又少。本文作者借用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从物理、精神和社会空间三种维度解读《琐事》,通过探讨空间中隐含的地理图景、心理特征及社会机制来探究男权社会对女性群体身体和心理上的摧残与压迫,展现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无话语权。

一、《琐事》中的物理空间

物理空间是指自然的静态实体空间,也即通常意义上的物质的或物理的空间。物理空间是人物存在生活的场所,它又与人物的言行与心理变化息息相关。这部剧中赖特先生和赖特太太居住的房子是位于山谷,一个偏僻的地方;女主人公赖特太太不仅整日待在如此偏僻的山谷,而且她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以厨房为圆心不超过自家房屋距离的圆圈内,像剧中金丝雀的牢笼,每天面对的除了自己的丈夫就是厨房里的家务事,重复地做着手里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成不变。这样的地理环境把她从人群中隔离了出来,没有了人际交往和社交活动,如金丝雀被禁锢在牢笼里失去了自由;其次赖特先生拒绝在家中安装能够与外界联系的电话,缺乏与外界交流的赖特太太本觉得可以与丈夫诉说整日苦闷,可他却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又怎会倾听太太的抱怨。长期处于一种隔绝和自闭的状态的赖特太太,只能让无处诉说和释放的满心愁苦和悲怨压抑在心里。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处于长期的孤寂和无助的状态中难免会变的抑郁和偏激,性格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或变得扭曲,而赖特太太在失去了自己的化身——金絲雀后采取的过激行为,也正是其对于生活和男权社会不满的发泄和反抗。在卧室的私人空间里,赖特太太本可以卸下一天的包袱放纵自我轻松休息,外面、里面这两个二元对立的空间单位再次体现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地位,社会活动中男主外女主内,而在卧室里依旧是男外女内,男性永远是掌控者而女性始终隶属于男性且服从男性,压抑的气氛再次逼近了赖特太太,生活在男权社会的赖特太太只能顺从丈夫和压抑自身的天性。

上、下,外、里二元对立表明男权社会下女性总是地位低下,被认为是家中的天使就应该服从于男性。《琐事》中当警长彼特斯等三位男性在屋外的谷仓和厨房楼上的卧室寻找线索时,两位太太一直待在屋内既没有出去也没有上楼,正是被男性嘲笑一直关注琐事的太太们在被男性忽略的地方找到了线索,这一细节解构了男权打破了二元对立。

二、《琐事》中的精神空间

与启蒙时期认为静态的空间不同,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由人类活动生产出来的,是一个具体化的事物,一种开放的、矛盾的、冲突的动态过程,人们的干预是心理活动的直接动因。物理空间的变化必然对人物的心理产生影响,并且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剧中金丝雀、百纳被和围裙是表现赖特太太精神特征的最直接意象。黑尔太太回忆婚前的米妮穿着白色长裙系着蓝色腰带,站在合唱队里唱歌,她既漂亮又甜美而且唱歌很好听;婚后的她坠入了婚姻的陷阱,被圈养在牢笼里没有了自由,她的丈夫赖特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和他过日子就像寒风刺骨一般,整天在外工作即使回来也不会陪她,长期处于寂寞中的米妮买了一只金丝雀,自己虽不能唱歌却有小鸟的歌声相伴,虽没有小孩却有小鸟能与她沟通交流,需要她的悉心照顾。但是米妮的丈夫喜欢安静,婚前会唱歌的米妮再也没有机会唱出美妙的歌曲,金丝雀是米妮的化身,丈夫将会唱歌的小鸟扼杀在牢笼里就是对米妮生命力的扼杀,赖特先生剥夺了米妮寄托在小鸟身上的自由,同时也剥夺了米妮表达自己的权利,此时的赖特太太已经从压抑转化为了愤怒,最终决定采取丈夫勒死小鸟的方式也用绳子将熟睡中的丈夫杀死,剧中的米妮挣脱了男权社会下束缚她的枷锁,从此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百纳被是美国妇女的家务劳动之一,剧中的百纳被象征了米妮为了家庭生活的辛勤劳作。这本是赖特太太最擅长的劳作,但被黑尔太太发现漂亮平整的针脚中间突然出现了混乱编织的部分,黑尔太太猜想她在绣那部分时或许有些心不在焉,而彼得斯太太猜想她当时或许有些不安。走平针或打花结分别代表着赖特太太的两种选择,走平针(to quilt it)意味着她将继续这种压抑的生活,继续忍受待在这种封闭郁闷的空间里;而打花结(to knot it)表明她想结束这种生活,采取抵抗措施改变现状,剧中百纳被混乱的针脚掩藏了赖特太太在决定采取反抗丈夫的措施之前内心激烈的挣扎和冲突,两种针法代表着两种选择,而此时她面临抉择。剧末黑尔太太对男性的回答 “to knot it” 暗示赖特太太最终决定以反抗丈夫的方式结束自己压抑的生活,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由此到达了高潮。围裙是家庭主妇的象征,在男权社会下厨房被认为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负责厨房杂事的女性通常会系上围裙在厨房劳作以免弄脏衣服。剧中的米妮被指控谋杀罪待在狱中时还不忘让彼特斯太太帮忙将自己的围裙带到狱中,彼特斯太太猜想赖特太太只是想让她自己在狱中待得更自然一些,即便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围裙也还能给她一种熟悉的感觉。米妮显然是已经固化了男权社会下代表着妇女身份的围裙的概念,然而敢于反抗丈夫的压迫和虐待,敢于挣脱男性社会的牢笼,从受丈夫掌管和压迫的家庭牢笼中“逃出”的米妮需要利用围裙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三、《琐事》中的社会空间

列斐伏尔指出,空间不是静止的容器或平台,也不是一个消极无为的地理环境,它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因此空间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依靠并通过人类的行动生产出来的,每一个社会,每一个生产模式,每一个特定的生产关系都会生产出自身的独特的空间。剧中的社会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父权制社会女性低下的地位以及女性婚后不再拥有区别于他人的名字。该剧一开始就点明了人物出场的顺序,表面上这是一个简单的出场,实则是按照性别和地位的不同分别入场,这部剧中黑尔先生(一个附近的农民)是在警长太太之前入场,而黑尔太太则在最后,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即使是农民的黑尔先生甚至都要比警长太太地位高。在整部剧中,检察官亨德森总是试图左右和影响谈话,而且习惯打断对方的谈话,以此树立自己的威信;此外剧中的男性也总是在指责和藐视女性的行为和语言,黑尔先生在听到彼得斯嘲笑赖特太太被指控谋杀罪困在狱中却担心家里的腌菜时总结道,“女人总是习惯于担心一些琐事”;而且整部剧中一直未出现过彼特森太太和黑尔太太的真实名字,而总是被叫作女士们,太太们或者XX太太,只有当黑尔太太回忆赖特太太结婚前的情景时才会说起她的名字是米妮·福斯特。男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者而女性则是他们的附庸,没有话语权,没有自由,厨房被认为是女性活动的主要场所,这就是个典型的男权社会。而米妮·福斯特就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之一。

姓名既是个人身份的象征又具有丰富的含义,或代表着父母对子女的希冀,或具有社会文化意义及文化意旨。赖特的姓氏“Wright”与“Right”同音具有双关意味,一方面它暗示了女人寻求如意郎君(Mr.Right)的社会陈规,由此,这对夫妇变成了社会中男男女女的缩影﹕另一方面“Right”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权利显示了一种家庭权利的关系。作家有意使用这个具有双关意思的姓氏,既暗示了她(赖特太太)缺乏权利,又暗示了她有权利反抗社会、反抗男性对家庭的支配地位,解放自己。其次赖特太太的名字“Minnie”也包含了双重含义。“Minnie”即迷你(mini)或迷你化的(minimized),这个名字既反映了她与丈夫约翰的关系又影射了赖特太太在家中的地位。同时也为社会中夫妻关系“大男人与小女子”的含义做出深刻诠释。而在整部劇中一直未出现过彼特森太太和黑尔太太的真实名字,而总是称剧中的三位女性为女士们,太太们或者XX太太,这从侧面反映了妇女自我身份的丧失,社会为她们规定的角色是从丈夫的角度来定义的,男性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者,而女性则是他们的附庸。

四、总结

在《琐事》中,赖特太太的生活就是当时社会女性生活的缩影,性别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基于女性主义与空间批评理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剧中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艰难困境和女性携手对男性霸权的反抗,使读者可以通过有限的叙事文本去捕捉空间背后的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黑尔米妮赖特
会开花的蝴蝶结
节日美食——米妮饭团
请允许我也为祖国做点贡献
请允许我也为祖国做点贡献
又到乡间
邻家球星
世界
如何让你不杀我
种书
米妮和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