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劳伦斯《狐狸》中的意象建构

2021-06-17 01:26胡元曜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1期
关键词:劳伦斯亨利狐狸

胡元曜

D·H·劳伦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也是西方文学史上独特、最富争议的作家之一。他创作所探讨的主题涵盖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但泼墨最多的还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并且突破禁区,大胆地触及到了“性”。劳伦斯的作品意在批判禁锢爱、扭曲爱、异化爱的西方工业社会,鞭挞僵死的、无情的西方工业文明。在他看来,无论是何种类的爱,亲人之爱、情人之爱、动物之爱都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一点,而在这其中,又当属情人之间的性爱最能激起人们内心最温暖的欲望和最柔情的爱意。

一、空间意象

劳伦斯在《狐狸》中创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小说的全部重要情节都是在这个空间里独立展开的。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两位截然不同的女人形象,班福德和玛奇。她们年近三十,经营着一家小农场。这个农场地处偏僻,周围没有亲近的邻居和家人。这意味着班福德和玛奇二人是在一个封闭空间里长久地相互依存,这二人无论是生活还是精神都紧紧地纠缠在一起。空间的缺口首先是由一只狐狸打开的。狐狸猎食鸡,身体强壮、扮演男性角色的玛奇担任了捕杀狐狸的任务。然而,由于某种不知名的情愫,玛奇认为自己与狐狸之间建立了特殊的情感联系,她非但没有猎杀狐狸,反倒是一直对它难以忘记,终日恍惚。后来,小说中出现了真正撕裂封闭空间的人物,年轻男人亨利,他是一位年轻的、野心勃勃的士兵。独立空间的长久封闭,即便是一丝风吹草动,也会引起莫大的变化。小说中两位女性的狭小空间遭受到了一位男性的闯入,这无异于向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了一颗巨大的石头,必会引起巨浪。劳伦斯这样的空间塑造和情节设置,不仅激起了读者对于两性之间接下来情爱发展的强烈好奇心,同时也在读者心里建立了“在这样的封闭环境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似乎情有可原”的心理预设。

值得注意的是,劳伦斯似乎有意向读者展示农场空间的被打破过程:

第一,小说中两位女性的生活单调乏味,并且面临困难,这不难看出劳伦斯认为仅有两个女人所在的空间是不和谐的,不健康的。

第二,劳伦斯提倡两性之间应该保持健康的关系,男性与女性在這个世界里都必不可少,唯有两性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方能美好。

第三,小说结尾,玛奇与亨利共赴加拿大,这无异于是劳伦斯寄希望于二者,希望他们能创建一个美好的世界。

二、人物意象

小说的中心人物是玛奇,她与亨利、班福德皆形成相应的对立模式。

班福德个子小小的,是个清瘦的病弱姑娘。她是脆弱的生命,力量一直在渐渐削减直到死亡。而玛奇双肩挺直,做起事来游刃有余,充满信心,她是力量的代表。处于长久孤寂生活中的玛奇由于生命力的旺盛,难以宣泄,狐狸的出现则在她的心中激起了幻想,渐渐地笼罩她的生活。而亨利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她的幻想。亨利年轻,充满活力,脸上覆盖着一层金色的绒毛,尖尖的嘴巴,笑意中隐含的讥诮,在玛奇的眼里亨利就是那只狐狸。这时,玛奇的性欲渐渐觉醒,新奇的激情在她的心中占了上风。她没有禁受住亨利的诱惑,渐渐地成为了亨利的猎物。小说此处隐晦地彰显了生命崇拜和男性崇拜。

在玛奇与亨利的关系中,他们更像是“猎物”和“狩猎者”。毫无疑问,亨利是非常成功的猎人。小说结尾说,“他活在了世上,他正在将自己精神上的渴望变成现实”。一开始,亨利是以入侵者的形象出现的。他温柔甚至带着点狡黠,向两位女士表明自己无处可住的苦恼,热情的班福德便让他暂且住下来。他与她们友好相处,并且具备教养,他以不容置疑的存在侵入了她们的生活。后来,他转变为了狩猎者。他的第一件战利品是一只鹿。“你的灵魂仿佛一名猎人,早早飞离出去,将那头鹿的灵魂困住,而彼时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甚至连一头鹿的影子都没出现过。鹿的灵魂想要逃离你的掌控,它不断地抗争着……你用自己的命运击中了鹿的命运,从而使得你的子弹射到了足以令它致命的地方”。亨利以绝对的、不可抵抗的命运困住了鹿,正如他困住了玛奇,玛奇便是他最终的战利品。

在他们三人中,生命力衰弱的班福德是格格不入的。她被圈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仅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专注于眼前的生活,不会去思索其他的事情。而玛奇和亨利则是与班福德相反的,他们心中均有强烈想要获得的东西,灵魂的碰撞、幸福的生活、广阔的世界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爱情是产生在亨利与玛奇之间,而不是产生在亨利和班福德之间。

三、死亡意象

小说里无论是事物,还是情节,都裹挟着死亡的阴影,且具备深邃的象征含义。当亨利对玛奇表示想结婚的请求,并且二人在饭桌上告知了班福德之后,他们三人度过了一个惊险的夜晚,而那个夜晚则是死亡的开始。

第一个死亡是狐狸的死亡。当晚,亨利难以入眠,因为班福德对他们二人的婚事表示强烈反对和厌恶。于是他悄悄潜入走廊,偷听二人叙话。班福德觉得亨利一开始就居心叵测,他不仅对玛奇心怀不轨,而且要借此夺得这个农场,成为农场的主人。亨利听了怒从心生,但他异常冷静,甚至冷漠得可怕。他提起猎枪走出门去,在茫茫黑夜里,寻找杀戮,寻找可以宣泄满腔怒火的机会。于是那只狐狸出现了。这只狐狸在玛奇心里是亨利的化身,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这只狐狸,玛奇不会答应和亨利结婚。亨利亲手杀死这只狐狸,等于扼杀了他们二人之间温情的、带有魔力的爱情,也同时扼杀了自己男性的柔情和善良的天性。

小说的第二个死亡是班福德的死亡。小说中许多处都隐含着班福德的死亡预兆。狐狸死亡的那天晚上,玛奇梦到班福德死了。梦中她将那张狐狸毛皮作为棺材里班福德身下的垫子,隐晦地预示了班福德与狐狸会有相似的命运。亨利第一次对班福德起杀意是在他即将离开农场返回军队时,他和玛奇相约圣诞节结婚,随后去加拿大。那天他站在农场上,看到玛奇去迎接从集市回来的班福德。班福德怀抱着黄色的菊花,菊花在象征着死亡。亨利讨厌班福德,认为如果不是她的存在,他和玛奇的结合会更顺利且更理所当然。他说,“你抱着这些花,要是你抱得太紧的话,我就会叫你把它们吃下去,就当是你的茶点。”这是亨利杀意的迸发,他想让班福德永远只能与菊花为伴,他想剥夺她的生命。班福德死亡那天,在军队的亨利接到了玛奇取消婚约的信。亨利十分恼怒,并且心底燃起了一定要娶玛奇为妻的决心。他不曾停歇地骑了四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了农场,此时的农场里,除了玛奇和班福德,还有班福德的父母。他们正围在一起聊天,而玛奇正在砍一棵树,树之将倒,死亡的步伐也悄悄近了。亨利说,“能允许我帮你做完这项活计吗?”当时的亨利还没有想到死亡这件事情,他只是站在那儿端详场景。班福德因为驱赶鸭子,所以站在那边的斜坡上。他在脑中设想了一种情形,是树倒下时树干可能会翻转一下并且正好以某种角度砸到班福德的情形。他越来越笃定,也越来越想杀她。他越发沉静,越发冷漠。他朝着班福德“好意”提醒,“你要小心啦。”但班福德嘲笑并且怀疑他,并没有走开。那一刻,亨利的杀意似命运一般准确且有力地将班福德的生命夺走了。

小说中最后的死亡乃是玛奇的心灵之死。在长久的、相互依存的生活里,玛奇与班福德就像一对灵魂的双生子。她们性格迥然不同,班福德喋喋不休,身体羸弱;玛奇沉默寡言,健康沉稳。她们之间的感情胜过友情,却又不是爱情,而更像是一种掺杂着命运、拯救、依赖的深深羁绊。玛奇对班福德死亡的态度是相当矛盾的。一方面,玛奇并非想一辈子这样生活——和班福德在这个农场里相依为命直到死亡。所以当班福德死亡时,她的心里也无端地生出了一点喜悦。这喜悦掺杂着她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是她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灵颤动。另一方面,玛奇心里则有着深深的悲伤。在以往的生活中,她的价值是因班福德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班福德,她将一无是处。没有去处,没有工作,没有生活。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因为有班福德的存在,她才对这生活有了一点用处,她因为被需要而拥有价值。然而班福德这突如其来的死亡让玛奇没有一点防备,她的心灵备受煎熬,以致崩塌。在小说的结尾,玛奇的生命状态仿佛停止了。“她拼尽全力想要得到的生活、幸福与快乐,却在她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变得难以实现,最终全都从她面前悄无声息地消失了。眼下她已经一无所有——而理想和结果却是她希望得到的。”她以后再也不能拼搏,因为亨利想要成为她的全部,她的主宰,想要她依附他而活。她被自己的生活抛弃了。

四、结论:

劳伦斯凭借着极为细腻的情感贴近了玛奇与班福德两位女性的情感世界。两人长久的孤寂生活中,时常会冒出来的对彼此的厌恶掺杂着相互依赖的怜爱;当男性闯入时,玛奇的迷惑与沉溺,班福德的嫉妒与恐惧。作为一名女性,玛奇想要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不太可能。她无法给班福德幸福,也无法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亨利身上。

小说里的诸多意象紧密结合,环环紧扣地形成了一个象征体系。由死亡、人物、空间构建的多重文本空间,由浅及深地指涉了农场以及战争背景下的两性社会,传达出劳伦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强烈不满。世界是如此的世界:男性抛弃了柔情与善良,变得冷血,没有责任感与担当;女性无法单独生活,没有机会去实现自我,被迫依附于男性。幸福是那样遥不可及,耳边只有枪炮的轰鸣。

基金项目:文化创意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基本问题研究(19ZWC139)。

猜你喜欢
劳伦斯亨利狐狸
找找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大公鸡亨利
狐狸和猫
狐狸
劳伦斯·许:我是个“造梦师”
找找看
詹妮弗·劳伦斯大好时光
狐狸便当
人和自然的“神圣统一体”——论D·H·劳伦斯后期的泛神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