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浮生六记》原作有六记,后因《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失传,流传至今的便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记。尽管缺失了其中两记,但我们依旧能从其中四记,透过沈复朴实温暖的文字记述的生活趣事中,看到他欢乐与哀愁交织的一生。他将一生中的悲欢融于笔墨,置于书中。百年来,人们一直钟情于《浮生六记》中文字的诗意和温情,喜欢他与妻子、友人那暖人心扉的真挚感情。
一、爱情的纯真美好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的《闺房记乐》中写了自己同妻子陈芸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相识、相知、订婚、婚后等故事。《闺房记乐》这样描述夫妻间细腻而真挚情感的文章在古时并不多见。因此,沈复的《闺房记乐》更是让世人了解到不一样的文学题材,感知到了朴实文字中,二人平淡而美好,相互理解而又保持个人秉性的相处模式,打破了当时人民思想中“男尊女卑”的夫妻相处模式,是具有极其灵动而又美好的生活。
沈复的妻子名为陈芸,是沈复舅家亲戚心馀先生之女,稍长于沈复十月。她与沈复自幼相识相知,沈复更是惊于陈芸有别于其他女子的才华与心性。陈芸与世俗礼教下的女子不同,她并不痴信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观念,她渴望着阅读诗词,想要吟诗作对。尽管家中贫困,她只能依靠女红补贴家用,但她却十分聪慧,自学读书识字,有时也会诗意袭来,作得几句令人称赞不已的诗句,如“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为此,沈复年幼时心中便对陈芸存了欢喜。
为此,在沈复原先所聘的金沙于氏八岁不幸离世之后,沈复随母归宁,再次见到了陈芸,心中欢喜,但心中生怕二人福泽不深,心中无法释怀。沈复便将心中所思告与母亲:“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家人为此不禁吃惊,也感慨沈复的决心,便为他寻了陈芸为妻,沈母以金戒为订礼同陈芸母缔结了二人的婚约。那年,沈复十三岁。
而后,陈芸的堂姐出家,沈复随母前往,再次见到了陈芸。陈芸的女红极为熟练精巧,沈复是如此说道:“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不必细想,沈复心中自是欢喜,为自己未来娘子笔墨、女红皆聪慧而感到内心喜悦。看到陈芸出落得越发漂亮,她虽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看向沈复时,顾盼神飞。随后,沈复也是用极为可爱朴实地语言描述着陈芸为他留下暖粥的事,如“暗牵”“急”“大窘”等词,来生动描述了陈芸为他所作的暖心事,用几词便表现了陈芸的可爱真实,是个极为可爱的姑娘。
乾隆更子年,陈芸和沈复于正月二十二成婚,良辰吉日,沈复亲手掀下陈芸的红盖头,二人相视嫣然,佳人终成佳妻。自此,年少时的欢喜便在心里开遍了角落,二人有了相伴余生的开始。此后的生活中,陈芸与沈复便开始长达二十三年的执手相依,度过生活中许多平淡而又甜蜜的生活。年少欢喜终成为岁岁月月里彼此碎碎念念的欢喜和相伴。
沈复用极为朴实而又真挚的文字,记述了他与妻子的相识、相知、订婚、成婚的故事,所用的字句并非华丽,却让人看着极具温情,是华丽辞藻所无法堆砌的生活诗意、人间温情。
二、守护心中真挚情感
尽管二人早已成人,陈芸和沈复却依旧喜欢极致纯粹的东西,共同守护着彼此心中的那最为真挚而炽热的情感。一年七夕,在漫天星辰之下,陈芸准备着香烛瓜果。在温柔月光照耀下,二人共同叩拜天地。叩拜之后,沈复拿出镌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红白两枚印章,沈复执红章,陈芸执白章,以作二人此后书信来往之用。陈芸俯视水中星辰,见波光如练,飞云悄然流过,不禁感慨,“在广阔的宇宙中,在此情此景下,有多少人能和你我这样尽情享受美好时光呢”?沈复先是回答说,“纳凉赏月的地方,何处都有。可若是在深幽闺房中细细品论着云霞的美丽的人自然也是有的。”随即他深情款款地说:“若是夫妻二人一同观赏,所谈论的事情恐怕就不在云霞之下。”言外之意即为,若是有你同在,我便能与你一同谈论风花雪雨,古今趣事,只要是你,只要是你陪著我。
面对如此炽热而又真挚的情感,沈复与陈芸十分注重守护。在沈复镌刻的红白两章上的“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便是沈复对陈芸爱意的守护和见证,余生陪伴沈复身侧,便是陈芸炽热而又温柔的爱意,使得二人清贫的生活有了爱意的守护和滋养。爱意同样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诗意,带来了暖人心扉的温情,象征着平淡生活中最为温暖而真挚的陪伴,绘画出了夫妻二人幸福的画卷。
三、平淡生活中的诗意追求
尽管《浮生六记》所记述的都是沈复与陈芸琐碎生活的事,但不意味着沈复的生活全都困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枯燥乏味的生活。作为一个文人,沈复十分注意对诗意的追求。尽管生活并非十分顺心如意,日子红红火火,但他更关注于心中对诗意生活的追逐和接触。加之陈芸对于诗词存在着极大兴趣,她更是向往简单、诗意的快意生活,而非村中女子烦恼如何脱离贫困生活而日日愁眉不展。为此,沈复与陈芸在婚后生活中,一直追求者简单干净、随心所欲的诗意生活。
沈复并不像其他丈夫,对自己妻子有着封建社会般严格而又冷酷的要求。他极力将自己与妻子放置于同一地位,让妻子和自己相处十分的随心随性,不拘束,不要求,做到了极致的诗意,随心极好。他们曾经逛水仙庙会,水仙庙会按姓氏各落座于一处,插花陈设以此决定胜负。其特别之处就在于,白天只有戏剧观看,而夜间可以插入高低不等的蜡烛放置于花瓶中,被称为“花照”。晚上花光灯影,香浮宝鼎,仿佛传说中的龙宫在举办宴会;人们煮茶清谈,笙歌不断。如此美好的庙会,却只允许男子参加。陈芸得知之后,心中感到遗憾。沈复便“怂恿”陈芸女扮男装,同他一起进入庙会,而非因陈芸的女子身份,将陈芸困于这方寸闺阁之间。在沈复的“怂恿”之下,陈芸换上男装,学着男子礼仪,拱手阔步许久。随后担心沈父沈母知道,会惹得他们生气。沈复抚慰陈芸,解释此事无伤大雅,无人会就此事多言。这自然打消了陈芸的疑虑,陈芸跟随沈复,做了几个时辰的“男子”,果真没有人能认出自己,让陈芸内心欢喜不已。
所谓诗意,并非是古板印象中谈论诗词歌赋,喝着清茶,挥扇去热的枯燥而繁琐的模式化。真正的诗意,应当是在遵从自己内心心意的情况之下,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无论场景华丽或是简单,无论所作事情为何事,只要随性随心,皆可为诗意,讲究心灵的随心自由,无拘无束。由此观之,可以看到沈复在生活中是一个不拘小节、随心随性的诗意文人。他与陈芸总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讲求顺应心意的快乐。在自身事情的处理之下,他们追求简单干净的行事,追求诗意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生活总是蕴含极大的温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四、友谊的真诚
虽然沈复是一个随心随性的诗意文人,但他也摆脱不了清贫生活的现实问题。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多是阿谀奉承地讨好着富贵之家,以求得到他们的赏识和帮助。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没有多少的友谊是能够在对方家境贫寒而维持多年的。而沈复和他的朋友们却是一同承担着,互相扶持着对方。他们总能体谅对方的难处,尽力为对方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及时规劝,彼此谈心,是不可多得的真挚友谊。
沈复的伙伴们都知道沈复家境贫寒,难以拿出多余的钱财一同玩乐。为此,在他们出去计划游玩喝酒时,便会一起凑钱,准备齐全之后再喊沈复一起。他们经常会选择天气晴朗的季节出门相聚,买上够量的酒水,一同出游颂诗,观览世间美好。曾经,沈复同好友夏揖山前往永泰沙游玩。他们在牛背之上放声高歌,坐在沙滩上举杯畅饮,兴致来时,会兴高采烈地在沙滩上跳舞,不顾他人言论与异样的眼光。仿佛人间没有忧愁,只有沈复和好友自由欢快在这浮沉世间,无拘无束。后来,妻子病逝,沈复与弟弟因父亲的财产问题存在纠葛,他心中悲戚不已,想要远离喧闹冷漠的尘世,做一个世外之人,与世隔绝。他的好友得知之后,便一直在劝说他放弃这个消极的想法,并给与他许多生活上的帮助。
这般如星辰般闪烁耀眼的友谊,给身处这冷漠的世间中的沈复带来了巨大的暖意,因为有了他们,沈复的人生方才具有快乐,能够沉浸于诗意生活,感知温情。
五、结束语
“浮生若梦”,更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方能在这场大梦中看到生活的那些诗意,看到那些温情。在沈复笔下的《浮生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学世界,那是充满着爱,充满诗意,字里行间满是人间温情的世界。浮沉人生,如梦生活,若是拥有一份诗意和温情,那就是人生最好的安排,不负人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