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瑞龙
2014年10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也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国家教育起点的中小学阶段是进行法治教育的第一环节,是基础中的基础,建设学校法治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可替代的关键步骤,应该放在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学校法治文化建设,这是新形势下时代发展对中小学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观愿望。
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在中小学校中依然存在对法治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法治文化氛围薄弱、教育者法治培养意识不足等问题,如何加强法治教育,如何有效地将法治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拓展创新法治教育新路径。在中小学校这个特定教育组织内,在全校师生共同的内心要求和行为方式上,法治文化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第一的基本理念,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联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法治文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在法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强化我们的道路自信,同时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也能够持续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对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基石,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也必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基石和主线。2016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法治文化在中小学阶段由师生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形成的集合。积极加强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和合理方式,是进一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反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广阔的参与平台,在践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可以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也可以通过学校、法律团体、法院检察院等携手共创,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平台必将形成更为丰富多彩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与宪法精神高度契合
宪法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宪法精神融入到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中是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中要把宪法教育作为核心,必须培养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维护宪法权威。在中小学的日常教育中要持续开展围绕宪法学习的系列活动,开展宪法教育活动要明确时间、地点,活动氛围是庄严郑重的,参加人员范围应是全员,充分体现宪法教育的神圣感和仪式感,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入队入团仪式、成人礼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等。宪法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的高度契合点还在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宪法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以法治文化建设坚定爱国主义红色基因,不断增强中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自信。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与学生实际生活环环相扣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中小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也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有效落实。社会实践和学校实践均是法治实践的组成部分,这里重点谈学校实践。学校实践主要体现在課程教学和集体管理,一是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生动性,从学生的身边事发现法治教育资源,提炼现实案例,注重法治理念、法治概念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初步了解和掌握法治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更为广阔的法律知识,加大法律理念的教学深度,能够结合具体的法律案件和法治实践,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现象,发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和宗旨,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的培养,总之课程教学实践的内容、方法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努力做到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是在集体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以班级管理为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最重要的环境就是班级,与同班同学的关系最密切,这样一个小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有“法治”的存在,更需要有“法治文化”的建设,每一个学生都不可避免地参与其中,既是“法治”班级的建设者,又是受“法治”班级约束的人,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班级公约或班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班级公约或班规的制定上,班主任老师不能取而代之,应该由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制定,经过全班同学的分组协商、集体讨论、修改完善等环节,最终由全班学生共同认定。在今后的学校生活中应完全尊重班级公约或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的最高地位,使学生们逐渐形成处理事情要寻找公约或班规的条款,遇到问题要通过公约和班规的规定解决,出现矛盾要依靠公约和班规化解。除此之外,宿舍、学生社团、团队组织、校队、学生会等集体也可参考制定、执行和监督。只有重视学生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和互动,才会产生法治教育中的思辨和创新,才能把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与教师法治精神携手共进
为了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学校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人士等参与学生法治教育工作均是有效且必要的举措,是体现法治教育综合性原则的具体措施,但作为学校法治教育的引路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必须有绝对崇高的法治精神,这不仅意味着把握法律底线的基本意识,更重要的是认同、信守和拥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品质,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示出内心对法治精神的神圣追求。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个别教师的职责,更应是全体教师用法治精神共同打造的法治文化大旗,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法治文化观念的形成和学校法治文化价值的引领。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必须存守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之心,必须从各类教育现象中汲取法治经验教训。
法治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其本质是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持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进程,中小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奠定关键期,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关键期,中小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