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现
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朱明东
树叶黄,野果香,秋色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稠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白色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母亲问邻居大姐,这是啥花?邻居大姐说,树叫稠李子树,花就叫稠李子花,果就是稠李子。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别说行走,就是想找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群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又黑又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湍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找到付铁虎的遗体……
父亲眼睛湿润了,我则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离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稠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稠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那年,我在湖北工作。母亲给我打电话:“想不想吃稠李子?要是想,妈给你邮点儿去。”我脑子里一下子涌出那圆溜溜黑乎乎的豆豆来。我连说:“妈,您可别邮了,怪难看的,还让人笑话。”放下电话后我才反应过来,母亲哪是要给我寄稠李子,分明是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别忘大兴安岭,别忘在大兴安岭的爹和娘。殷殷切切,我终于在父母的召唤中,決定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湖北朋友问,好好的为何要调回去?我笑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怎能离开脚下的山和岭啊!
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我与妻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妻子用手指道:“瞧,稠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稠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0月31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在人与物的交融中讲好“初心”故事。
文章所要表现的“初心”是坚韧顽强、敢于担当、心系家国、奉献人民的精神。但作者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讲故事,而是用两段文字叙写家乡大兴安岭的稠李子树,用了“其貌不扬”“真涩”等带有贬义的词语,还说其果“小”且“不美”,由此向“父亲”提出改种樱桃等嘉木的要求。这些看似“散”的文字,却是引出“初心”故事的必要铺垫和衬托,是下文“父亲”述说当年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故事的“由头”。铁道兵与稠李子都有战胜“数九寒天”“到处飞雪”的恶劣环境的勇毅;“壮美”的铁路是两者不屈精神交融的结晶;“又黑又亮”的稠李子不仅供铁道兵“打牙祭”,更见证了付铁虎舍生忘死的壮举。
2.在“我”与物的转化中抒写“传承”真情。
“我”在文中既是倾听者、感悟者,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者。“初心故事”所表现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来自“我”对稠李子树情感变化过程的叙写。“我”对稠李子树先是排斥(“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听了铁道兵与稠李子的故事后,不禁“抽泣”、感动;情感的巨变使“我”对稠李子发出“坚强”“随和”“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回报灿烂的笑”等赞语,并由“我”之独赞扩至与母亲、妻子同赞,由“心动”发展为行动——“我”“回到这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像稠李子树一样,将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佳作展示
喜信
吴琦
农家人不烦蜘蛛,在方言里称它为“喜信”。
喜信,喜事!一个带露的清晨,姥爷走至堂屋,抬头,瞥见门檐上垂下一根细丝,末梢晃动着一只黑绒绒的蜘蛛。荷着扁担的姥爷,绕过那圆滚滚的蜘蛛出了门,心里嘀咕起来:“今天有什么喜事吗?”身后传来姥姥的尖叫:“唉,老头儿,喜信!”“喜信挂,贵客到。”农家人总是好客的!姥姥放下手里的活计,拿出腊肉、腌鱼,欣喜地等待着可能造访的客人。
“蜘蛛结网,于树之枝,大风忽起,吹落其丝,蜘蛛勿惰,一再营之。”在农家,“喜信”吐出的丝,从灶台牵到桌角,从福神牵到烛台,阳光一照,便好似姥姥手上戴的那只银链子,亮闪闪的。
欧阳修有诗说:“拂面蜘蛛占喜事,入帘蝴蝶报家人。”可还是孩童的我们,对这种毛毛的虫子却鲜有好感,当着大人的面不敢“造次”,背地里却偷偷毁掉了不少蛛网。
那年,冬天来得早,墙角、柜底、天花板上,或垂挂或躺着许多喜信,挺着毛乎乎的大肚子,很久才动一动。我和弟弟偷偷抓了几只,商量着将它们锁进铁皮盒子里,好叫它们不再吓人。后来我们又一起将盒子埋在了屋后的一棵榆树下。
不知是哪里走漏了风声,惊动了姥姥姥爷,我为此挨了一顿骂。但后来,我在后院始终再没寻着那盒子。所有的树似乎都长一个模样,高高的,向着横里舒展出几根粗细不一的枝条。
往后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冗长、琐碎,孤寂的苍穹下,是无垠的、白皑皑的田野,让人想起那句“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心中顿生苍凉。我年幼的心似乎蒙上了一丝忧愁,难以抹去。我常常望着喜信留下的一截蛛丝发愣,冷风从指缝间滑进又滑出,竟生出许多思念来。
在某个带露的早春清晨,我用手轻轻抹去凝结在窗玻璃上冰冷的水雾,窗外,有两根蛛丝从榆树枝轻轻地牵到一片嫩叶上。我想起了林徽因笔下的蛛丝:“你望着它看,真有点像银,也有点像玻璃,偏偏那么斜挂在梅花的枝梢上。”我的窗前没有梅花,却有一枝榆树叶儿,牵着银丝,沾着露。我确信,那喜信就在不远处。
耳后响起弟弟欢快的声音:
“春天来了!”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叙述了“我”与“喜信”的故事,描绘了“我”因“鲜有好感”,于是毁网、抓蜘蛛,后来受到批评而心生愧疚、“思念”,最后转为喜爱、期盼的心路历程。如果说范文《稠李子花,稠李子果》的立意在于传承红色基因,那么这篇佳作则体现了对蜘蛛生命的尊重、对淳朴民俗文化的传承,立意深刻。
【曹津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