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华
考生在运用素材时,要讲究语言的剪裁与润色。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展示素材独有的魅力,显出作文的风采。然而,许多考生在素材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语言刻板干瘪、单调幼稚、过于口语化等问题,没有对素材进行靓丽化处理,使作文失去了应有的文采,削弱了表达的力度。那么,应如何对素材进行靓丽化处理呢?
有机点化素材——彰显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一则金素材,半篇好文章”,经典素材对作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典素材主要包括语言素材、情节素材、故事素材、人物素材等,经典素材运用得好,就能给作文增光添彩。具体运用时,考生可以根据作文的需要,对有关素材进行剪裁、加工。
1.可以凝缩素材,取其一点: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某一细节,定向叙述,深入挖掘。
2.可以同类叠加,多角度组合:或从相同角度来论证中心,或从不同角度来论证观点。如果能够点面结合,构成有力的群例证明,则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可以正反对比,相互映衬:在对比中,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等会更加鲜明,从而使作文的中心更明确,主旨更突出。
4.可以组装片段,剪辑组合:作文的每个片段都应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表现主题,共同支撑作文的观点。考生可以用一条线索贯串每一个片段,使作文成为一个整体。
慧眼识才,屈己让贤。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仲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识才荐能的鲍叔,否则他这匹千里马就可能“骈死于槽枥之间”。所以管仲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成就管仲人生伟业的不只是他自身的才华,更有朋友鲍叔的识人慧眼与无私举荐。因此,“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百川归海,有容乃大。
烽烟四起,刀光剑影,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鲍叔有功而不自傲,向齐桓公极言“欲成霸业,非管仲不可”,甘居管仲之下。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何等高远的境界啊!反观历史上的明争暗斗:庞涓妒孙膑之能,曹操恐杨修之智,周瑜嫉诸葛之才——他们在宽宏大度的鲍叔面前,怎能不自惭形秽呢?
——《大有大无鲍叔》
上述文段写得有文采、有底蕴,主要得益于考生的旁征博引,有机点化,使语言典雅精辟,蕴藉充实。文段中涉及的《马说》《管晏列传》等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多个话题,运用了多个角度,但考生在具体运用时采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方法,攻其一点,重点突出“慧眼识才,屈己让贤”的主旨。而列举鲍叔与庞涓、曹操、周瑜这4个人物素材,有机点化,将鲍叔精神世界的“大慧”和“大容”,与庞涓、曹操、周瑜等人的狭窄心胸形成鲜明对比,既强化了观点的表达,又增强了语言的魅力。语言有了书卷气和文学味,作文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
巧引名言素材——抢占语言艺术的制高点
名言素材是作文的瑰宝,引用此类素材,不但能使作文语言简洁凝练、说理充分有力,而且能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文采对作文的重要性。诗文、名言、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甚至是优美清新的歌词,都能成为作文的点睛之笔,既可以展示考生深厚的文化积累,又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文采,深化语言的意蕴。
爱国,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深沉的民族信仰。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面对国之将破、无力回天的局面,屈原选择以死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国破家亡,文天祥选择舍生取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国力衰弱、外敌入侵,林则徐选择勇担救亡图存的重任……他们,敢于用生命表达对家国的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孔子家国情怀的表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责任意识的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胸襟气魄的展现……他们,敢于用一生的奋斗践行爱国精神。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古往今来,正是因为有了“爱国”这强大的精神支柱,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无私爱国者、无悔奉献者、无畏牺牲者……
——《高扬时代旗帜,弘扬爱國精神》
上述文段运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使作文文采飞扬。从屈原、文天祥、林则徐的爱国之情,到孔子、张载、范仲淹的报国之行,再到鲁迅对“中国的脊梁”的赞颂,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与伟大作用,增强了作文的文学色彩和文化底蕴,达到了“有文采”的发展等级要求。
用修辞装饰素材,让作文“色彩斑斓”
修辞是雕饰语言的常用手段,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会使作文增色不少。如巧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巧用排比,可以使语势强劲豪迈,节奏鲜明,富于韵律;巧用拟人,能够赋予万事万物以情感,使表达更灵动;巧用夸张,可以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启发联想。
织成一张新时代的伟大“天网”,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一个普通的康巴汉子,一辆墨绿色的邮政车,一条雪白的天路——其美多吉奔波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漫漫雪山中,他像一颗螺丝钉,紧紧钉在川藏线上;半个世纪,一腔热爱,从青春到白发——“敦煌女儿”樊锦诗扎根大漠,她视敦煌石窟如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数字敦煌”项目的构建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这些感动中国的榜样人物,在默默坚守中成就了伟大,成为时代“天网”中不可或缺的卫星。而这些卫星,将指引我们不断前行。
——《织成一张新时代的伟大“天网”》
考生列举其美多吉和樊锦诗的事例,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处理素材、综合渲染,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论证效果,读来感情充沛,很有气势。
以情景渲染素材,让作文生动形象
设置、还原具体情景,使素材场景化,以细节描写演绎素材内涵,在具体场景中阐释素材要义,能给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收到增强感染力的效果。
美美与共,美的是文化意识的亲切交流。
驼铃阵阵,面纱轻舞,那吹了两千年的风,将我们带回到西汉:丝绸之路正如它的名字一样,用丝绸贸易将中国与西亚、欧洲联系了起来,让世界认识了中国。那风又带着历史的尘埃,把我们吹到了唐宋:这里有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印刷品,以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在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不仅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也促进了世界科技的进步。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上述文段中,考生运用“丝绸之路”这一素材,通过描写细节、呈现具体画面,为我们还原了历史场景。读着这些诗一般的句子,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年代,听到风声和驼铃声,看见戴着面纱跳舞的人们,闻到书籍浓郁的墨香,从而感受到“美美与共”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