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现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两句话,第一句叙述了一种客观事实,第二句基于之前的事实提出疑问,重点应落在第二句上。第二句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事物发展进程”,逻辑指向是主体对客体该怎么样,即面对意想不到的许多重要转折,人是无能为力,还是有所作为?
考生要回答这个问题,一要结合哲学知识。社会存在虽作用于人,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使之朝着有益于人与社会的方向转化,呈现“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势。正如荀子所言:“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即使遇到一时难以控制的突发事件,也要如孔子般“知其不可而为之”,否则“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二要放眼当下、联系现实。高考作文题都或远或近关联现实。如新冠病毒,起初人们为之恐惧,感到无奈、无助、无力;但随后,一个个逆行者奔赴疫区,抗争着、奉献着,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这既体现了“人定胜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学精神,又辉映着他们无畏无惧、无私奉献的身影,既有现实背景,又有哲学高度。
原作雏形
新冠病毒的哀号
(题目新颖,但立足于客体新冠病毒,而未指向主体——人。)
对,我就是正在全球漫游、准备扎根美国、巴西的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给我起名COVID-19。回顾我走过的寒冬盛夏,虽然也称得上是风光一时,“战果累累”,但随着人类的“围追堵截”,我也难免有穷途末路之感。唉,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想当初,我趁着庚子严寒,潜入中国武汉,趁人不备,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伺机“占领”了整个城市。接着又趁春节假期人员流动的大好机会,从武汉“出征”,搭乘高铁、飞机、轮渡、汽车迅速漫游各地,攻城拔寨,不到一个月就遍布全国,让世人闻之色变。我无手无腿,却搅没了中国人的年夜饭、春节游乐活动;我无踪无影,却惊动世界、大闹全球。翻翻历史,“非典”前辈哪有我这样厉害?
可是好景不长,中途遇到一个从广州跑来的钟南山,又遇到一个从杭州过来的李兰娟,他们利用专业的防护知识,制订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物理隔离办法,对我来了个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尽管我奋力挣扎,但在封城闭户的攻势下,我的路子还是越走越窄,到最后甚至无人可附,无身可寄!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于是,我四面出击,寻找我的“新房东”。我以闪电战术攻下意大利,奇袭西班牙,骚扰法、德,让整个欧洲不得安生。我又远涉大西洋,来到美利坚众合国,想看看这个世界上应对流行病准备最充分的国家是什么样。结果遇到一个纸老虎,三两下,我就殃及它上千万人口,杀死几十万人。
我在全世界兴风作浪,但中国人仍不肯放过我。他们不断向世界各地输出防疫技术、防疫人员,为世界各国提供疫苗;而世界各国也在中国经验的指导下团结起来,让我无处藏匿,无路逃生。纵使我分身有术,也到了无人可依的境地。这下,轮到我夹着尾巴小心翼翼地活了。
唉,这哪是我COVID-19过的日子?看来我之前以为人对很多事无能为力的结论下早了。
(行文虽紧扣当下现实,但以新冠病毒作为主要视角演绎全文,让主体“人”处于后台,不仅偏离题意,而且剑出偏锋,在立意上和表达上并不可取。)
●升格指要
此文把材料要求的主体“人”置于行文的背后,让客体——COVID-19跳到台前,以新冠病毒的遭遇来反映人对COVID-19的围剿,间接表现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并非无能为力。但在考场作文直接醒目、纵情深析的要求下,间接侧面、旁敲侧击虽委婉可读,但仍然有些偏离题意,难上档次。为纠偏正向,在原作基础上,升格文可从以下两点着手:
1.改题换新。可以把原标题“新冠病毒的哀号”改为“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与……较量”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让新冠病毒成了较量的客体与对象,还原材料指向的主体“人”。
2.改体用新。原作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进行叙述,直接以新冠病毒的视角描述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写出了人们面对新冠病毒,由起初的恐惧无奈、无助、无力,到后来见证了一个个逆行者奔赴疫区,全力抗疫,最终遏制了疫情的转变。从这个方面来看,作文以第一人称来写,就无法完整地表现主体“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第三人称是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告诉读者,可以直接描写任何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无疑更为方便。因此,升格文应改变叙述的人称角度。
升格佳作
与新冠病毒的较量
(“与……较量”突出主体,显示出主体“人”的抗争。)
一考生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世上有些‘转折确实让人意想不到,不知所措,但不管怎样,这只是一时的,不久人们便会了解它,制服它,攻克它。《老人与海》不是说过吗?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何以见得?”
“远的不说,就说眼下的新冠病毒疫情——”
(结合材料,由对话引出话题,让“人”直接上台,演绎行文。)COVID-19趁着庚子严寒,潜入武汉,趁人不备,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让上千万人口的城市整个陷落。接着,它又趁春节假期人员流动之机,流窜各地、攻城略地,不到一个月就搅没了我们中国人的年夜饭、春节游乐活动。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
抗击过“非典”的钟南山来了,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到了,医务人员利用专业的防护知识,制订了最原始也最有效的物理隔离办法,对COVID-19来了个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在封城闭户的攻势下,COVID-19的路子越走越窄,成了无人可附、无身可寄的“过街老鼠”。
中国的抗疫形势一片大好,其他国家却陷入了新冠疫情肆虐的困境。尤其是美国,确诊病例达上千万,死亡病例几十万。但这并非是因为COVID-19不好对付,而是相关政府不愿疫情影响经济发展,推行“不检测、不隔离”政策,才使得COVID-19乘虚而入。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挺身而出,主动向世界各国伸出援手:向疫情严重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地输出防疫技术、防疫人员,向世界各国提供新冠疫苗……COVID-19虽然还在肆虐,但远没有先前那般猖獗。在团结起来的世界人民面前,它终将无处藏匿,无路逃生。
(站在主体“人”的角度进行叙述,以人的积极与消极态度所造成的结果来深化主旨,突出人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大有作为。)
“看到这些,你还觉得人在COVID-19面前无能为力吗?”
“是啊,天花杀人,琴纳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疟疾害人,屠呦呦就研制出了青蒿素。一个个意外转折来袭,将起初的“势不可挡”一一逆转!在与人类的这场较量中,COVID-19又能猖獗到几时?正是:历史转折不意来,人定胜天终有时。”
(以对方的回应感慨来收束作文,升华主旨。)
●升格点评
作文开篇以对话引出话题,点明主旨,然后通过议论来强化突出主旨。文中有设问,有引用,有分析,最后以两句小诗作结,首尾呼应,突出人对意外转折“大有可为”,使升格文在原文基础上有了更鲜明的主旨倾向,使主旨更准确有力。
【杨顺仪/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