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葳
登封市中医院,河南 登封 452470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狭窄、闭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缺血或缺氧而造成的脑组织软化,甚至坏死,患者常伴有眩晕、头痛、耳鸣、肢体活动不利、认知损伤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危及生命,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对于脑梗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脑血管病多项防治指南中推荐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5 h内可使用阿替普酶,即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行静脉溶栓治疗,该药物能够高效特异性溶解血栓,可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进而裂解为纤维蛋白,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进而完成血管再灌注治疗[3]。但溶栓治疗存在黄金治疗时间窗,若错过最佳时间则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缺血病灶区内的炎性细胞,也会对该区域内的微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预后[4]。中医学认为,脑梗死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亏虚、瘀血内结、闭阻脑络,因此,临床中应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治疗,通过阻断血栓-炎性反应的恶性循环,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5]。本研究观察醒脑汤在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23~71(41.13±7.34)岁;病程1~4(2.61±0.83)h;梗死部位:基底节区31例,脑叶11例,小脑9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7例;年龄22~73(42.21±6.53)岁;病程1~4(2.80±0.97)h;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9例,脑叶12例,小脑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6]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诊断。
1.3 病例纳入标准发病到治疗时间不超过4.5 h的患者;年龄>18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4~20分者;头颅CT显示无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变化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创伤史的患者;存在轻微或迅速改善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活动性内出血或外伤骨折的患者;近1个月内有重大创伤或手术史的患者;近3个月内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自身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醒脑汤治疗。rt-PA静脉溶栓:按照0.9 mg·kg-1体质量计算rt-PA用量,最大剂量为90 mg,在1 min内将rt-PA总量的10%缓慢静脉推注,其余部分溶于50 mL生理盐水内,微泵推注60 min,每15 min记录一次NIHSS评分,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共治疗30 d。
醒脑汤基础方为:黄芪30 g,三棱10 g,桑葚10 g,天花粉10 g,水蛭5 g。随症加减: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10 g,远志10 g;口眼歪斜者加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痰热闭肺者加桑白皮10 g,桑叶10 g;腹实者加生大黄10 g,枳壳10 g;肢体麻木者加威灵仙10 g,木瓜10 g。每日1剂,以水煎服,早晚餐后30 min温服,共治疗30 d。
基础治疗:所有患者每日结束上述治疗后,同时还接受改善循环、调血脂、控制血糖和血压、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1.6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T0)、治疗1 d(T1)、治疗7 d(T2)、治疗14 d(T3)、治疗30 d(T4)观察相关指标。
NIHSS评分: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症、远端运动功能,共12个项目,总分为42分,其中0~15分、16~30分、31~42分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缺损。
血清炎性指标:抽取患者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1的速率离心5 min,取上层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
血凝指标: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将50μL血浆样本3 min温育后加入50μL反应试剂,然后采用散射光凝固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评定,包括神识、面瘫、语言、上肢瘫、下肢瘫、指瘫、趾瘫及其他症状,1~13分、14~26分、27~39分、≥40分分别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分数越高说明病症越重。
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过敏、恶性呕吐、无症状性脑出血、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大便隐血阳性。1.7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NIHSS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NIHSS评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NIHSS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T0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12.28±1.62 8.06±0.97#6.12±0.83#5.38±0.79#4.11±0.53#观察组 51 12.15±1.39 5.23±1.15#4.05±1.06#*3.31±0.77#*2.15±0.80#*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6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6水平比较 (,ng·L-1)
表2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6水平比较 (,ng·L-1)
注:与本组T0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67.45±4.93 54.26±6.69 43.67±5.67#34.18±6.59#21.69±4.27#观察组 51 66.83±4.02 52.18±5.97 36.48±7.16#*22.79±4.36#*14.06±3.15#*
2.3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8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8水平比较 (,ng·L-1)
表3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IL-8水平比较 (,ng·L-1)
注:与本组T0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57.36±8.96 50.92±6.34 46.82±5.36#37.18±6.13#34.26±5.34#观察组 51 55.95±7.81 49.16±5.68 38.25±7.62#*28.46±5.78#*22.59±1.49#*
2.4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TNF-α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TNF-α水平比较 (,ng·L-1)
表4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清TNF-α水平比较 (,ng·L-1)
注:与本组T0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37.19±4.46 31.17±5.52 26.49±5.55#20.69±4.47#18.27±3.96#观察组 51 38.96±5.36 30.49±4.39 21.48±6.18#*13.19±5.53#*7.33±1.16#*
2.5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PT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PT水平比较 (,s)
表5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PT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11.62±0.67 11.85±0.62 12.62±0.76 12.51±0.71 12.59±0.99观察组 51 11.78±1.54 11.81±0.53 11.89±0.65*11.97±0.58*11.88±0.63*
2.6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APTT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APTT水平比较 (,s)
表6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血浆APTT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27.85±3.97 27.03±4.18 28.89±3.36 29.12±4.41 28.96±5.04观察组 51 26.17±4.95 26.95±3.32 27.13±4.06*26.99±5.12*27.04±5.86*
2.7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7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刻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T0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刻比较,*P<0.05
组别 n T0 T1 T2 T3 T4对照组 51 22.56±2.85 19.06±2.31 18.11±1.79#16.39±2.06#14.57±1.88#观察组 51 22.20±2.68 19.15±1.97 16.29±2.06#*12.55±1.78#*9.49±2.21#*
2.8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两组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多数人的工作由体力劳动转变为脑力劳动,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等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这些疾病可对心脑血管健康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8]。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因风痰瘀血阻络所致,风、痰上犯清窍,阻滞脑络,造成脑神失养,神机失守。风、痰相助相化,日久耗伤正气,气虚瘀滞,因此,临床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以活血通络、熄风化痰为主[9]。
本研究所用醒脑汤以黄芪和三棱为君药,以桑葚、天花粉、水蛭为臣药。黄芪可益胸中之气,令气足血行,促使血脉畅通,并补脾益气、滋养脑脉,可帮助温通经脉,为滋阴补气化瘀的良药[10]。三棱可通络开窍、破血化瘀,黄芪与三棱配伍可益气活血、使气补而不滞[11]。桑葚可滋阴养血、补下焦亏虚;天花粉可滋阴生津,祛血之燥,流利脉络,缓诸药温燥[12];水蛭善走窜,可通经逐瘀、破血化瘀[13]。因醒脑汤全方共奏益气养阴、祛痹化瘀、活血通络、疏脑通络的功效。观察组患者使用醒脑汤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炎症反应减轻,出血风险降低,获得了较佳的临床疗效。黄芪为补气之药,能有效改善脑部及脑梗死区域的血流供应和血液供氧情况,进而增强脑细胞活性,改善脑组织缺氧耐受性[14]。三棱和水蛭为活血化瘀药物,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红细胞凝聚性和血液黏度,进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消除氧自由基,使患者血液微循环得到改善[15]。观察组患者使用醒脑汤治疗后能够通过线粒体介导细胞凋亡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对受损神经元进行修复,调节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进而使脑组织局部炎性反应缓解,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使患者局部脑水肿减轻,降低脑梗死区域脑组织神经元的凋亡,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康复[16]。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阿替普酶作为半衰期长、特异性高的溶栓药物,虽然能够促使局部堵塞血管快速再通,降低侧支循环阻力,改善梗死区域微循环,促使受损脑细胞恢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17],但是其扩血管能力较弱,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而观察组使用醒脑汤后,扩张血管的能力增强,改善血液循环和供氧情况,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两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醒脑汤不会诱发患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联合醒脑汤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缓解炎症反应,降低出血风险,可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