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安全信息认知影响因素研究

2021-06-17 08:09成连华郭慧敏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范畴编码

成连华,贺 晨,郝 杰,郭慧敏

(1.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1900)

0 引 言

建筑施工由于固有风险高、施工环境复杂、从业者整体素质偏低等特点,建筑施工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起中国建筑业事故起数开始超过煤矿,已连续9年成为工矿商贸事故最多行业[1]。建筑工人作为施工作业的最终执行者,其不安全行为是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2],根据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失误实质是人的信息处理失误[3]。安全信息认知(safety information cognition,SIC)是依据已有的安全知识和经验,对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安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及响应的过程,建筑施工不安全行为通常是建筑工人安全信息认知错误或偏差的结果[4]。

LUO等提出SIC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获取不及时和信息内容不真实2个方面[5];HUSSAIN等研究并证实了消极的安全氛围会促进人员对危险行为的不良认知[6];张孟春等验证了基于认知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原因分析思路的合理性,“选择应对”认知过程环节失效是导致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最主要原因[7];叶贵等分析了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景下,建筑工人的风险感知经验、冒险程度、行动执行水平等3种认知因素对其不安全行为的影响[8];韩豫等采用心理测量的方式,提出并验证了工人进行认知时主要依赖经验信息和主观感受[9]。

迄今为止,在建筑施工领域对工人安全信息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安全信息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10]、医药[11]、驾驶[12-13]和煤矿[14-15]等领域。同时,研究者大多采用概念分析方法,构建了多种SIC理论模型[16-18],但与实际现场结合不紧密。鉴于此,结合SIC过程,基于中国近3年建筑行业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资料,找出建筑工人安全信息认知存在的问题,以期提高建筑工人的安全信息认知能力,减少人为失误,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1 建筑工人SIC影响因素提取

首先,对建筑工人SIC过程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建筑工人SIC过程,利用扎根理论对63起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析总结,最终提取出影响建筑工人SIC过程的SIC主体、SIC环境和SIC客体3大类因素。

1.1 建筑工人SIC过程分析

安全信息流动的3个要素分别为安全信源、安全信道和安全信宿[19]。安全信源是指安全信息认知过程中的客体,安全信息主要存在于安全信源中[16];安全信宿是指安全信息认知过程的主体,对安全信息进行接收和处理[16];安全信道是安全信息在信源和信宿之间的传递通道[20]。

安全信息流动包括安全信息的提供、传递和吸收3个基本阶段[21]。第1阶段是安全信息的提供,指安全信源向外界提供声音、文字和图像等安全信息;第2阶段是安全信息的传递,指安全信息通过安全信道进行传递;第3阶段是安全信息的吸收,指安全信宿对安全信息进行处理;安全信息流动过程可简化表示为“安全信源-安全信道-安全信宿”。

张孟春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将建筑工人的认知过程划分为4个环节,即感知信息、理解信息、选择响应和实施行动[7]。安全信息认知是指安全信源中的安全信息通过信道传递到信宿[22],信宿通过感知、理解和思考安全信息后,做出选择响应,最后实施决策方案的过程。

综合安全信息流动的3个阶段和建筑工人认知过程的4个环节,构建建筑工人SIC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工人SIC过程

在建筑施工环境中,建筑工人即SIC主体,安全信源所蕴含的施工安全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被建筑工人感知到后,工人通过理解信息、思考应对和选择响应等心理活动,对当前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的安全状况有了整体认知,在此认知结果下,采取措施、实施行动。例如,未系挂安全带的建筑工人在操作架上作业时,听到安全员喊话提醒,想到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在佩戴与不佩戴安全带之间,选择系挂安全带,穿戴好后继续作业。

1.2 质性编码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来建立和提升理论,发掘对现象的新理解和新认识,特别适合于缺乏理论解释或现有解释不足的研究领域[23]。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省市、自治区应急管理局官网上收集近3年建筑施工较大及以上事故调查报告共63份。利用扎根理论对63份事故调查报告进行质性分析,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4个阶段来完成,其中70%案例用来编码,30%案例用来理论饱和研究。

第1阶段(开放式编码):将初始资料拆分比对后进行编码,从而形成概念和范畴的过程。通过对63起事故案例文本提炼和归纳,得出信息辨识、安全知识等范畴。开放式编码过程见表1。

表1 案例开放式编码分析

第2阶段(主轴编码):通过分析概念范畴之间的各种联系,将开放式编码中得出的各个范畴有机关联在一起的过程[24]。对开放式编码得到的范畴进行简化、合并,删除出现频率较低的范畴,最终总结出16个主范畴,见表2。

第3阶段(选择性编码):从整体上系统地分析主范畴,然后选择一个核心类畴,再不断把概念聚合到和核心类畴相近编码上的过程。将范畴和主范畴对比分析并参考初始资料进行比较后得出“SIC主体、SIC环境、SIC客体”3个核心范畴。

第4阶段(理论饱和检验):对新的资料进行编码,直至不再产生新的类别和范畴,这是取样结束的准则[23]。将剩余30%的建筑工人SIC事故案例进行编码,未产生新的重要类属或范畴,并且在主范畴内部也未有新的范畴显现,即说明已达到饱和水平,可以结束取样。最终得出的建筑工人SIC影响因素包括“SIC主体、SIC环境、SIC客体”3个核心范畴和16个主范畴,见表2。

表2 建筑工人SIC影响因素

2 实证研究

2.1 问卷调查

考虑建筑工人SIC影响因素体系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需进一步实证研究。根据3大类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采用Likert 5点式计分法,评价分数为1~5分,对应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5个等级,采用身体感知能力、心理应对响应等16个主范畴因素作为问卷的观测指标变量,见表3。问卷调查对象为西安、武汉、贵州、昆明、上海等城市的8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工人。研究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8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5.14%。

2.2 信效度检验

采用SPSS 24.0软件统计分析回收问卷的数据,通过Cronbachα系数对潜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分析,各潜变量的Cronbachα值见表4。结果表明:各潜在变量的系数均在0.7以上,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即通过检验问卷的KMO值和Bartlett’s球形度,对问卷进行效度分析,见表5。结果表明,量表的KMO值大于0.8,巴特利球形检验的Sig.为0.000,表明存在显著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提取因子的依据,提取出3个主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这3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3.697%,表明这3个主因子可以反映原有16个变量83.697%的信息量。因此,问卷有良好的效度。

2.3 模型验证

为确定建筑工人SIC 3大类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应用AMOS 21.0构建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并将SPSS 24.0中的问卷数据导入模型,模型运行结果如图2所示。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卡方自由度(CMIN/DF)、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适配指数(GFI)、比较适配指数(CFI)及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共5个指标参数来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拟合结果及评判标准见表6。所有指标参数都达到要求,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2.4 结果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3个核心范畴中,SIC主体的路径系数最大,说明建筑工人自身状态对SIC过程的影响最大,其中安全知识经验系数最大,说明安全知识经验在SIC主体中发挥最主要影响作用;SIC客体路径系数次之,安全警示标志路径系数最大,表明安全警示标志在SIC客体中发挥最主要影响作用;SIC环境路径系数最小,作业天气条件路径系数最大,表明作业天气条件在SIC环境中发挥最主要影响作用。

图2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

实证结果与扎根理论研究结果相吻合。扎根理论分析过程中各个主范畴被提及的频率能间接反映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统计选择性编码主范畴被提及的频次,结果显示:一级因素中,SIC主体因素被提及的频次最高(137次),主体因素中安全知识经验被提及的频次最高(35次);SIC客体因素被提及的频次次之(121次),客体因素中安全警示标志被提及的频次最高(28次);SIC环境因素被提及的频次最低(85次),环境因素中作业天气条件被提及的频次最高(23次)。说明SIC主体因素对建筑工人SIC的影响最大,与张孟春等的观点一致[7]。

3 建筑工人SIC失效防范措施

3.1 强化安全信息主体认知能力

通过播放图片、视频课堂教学等方式,让工人学习和了解安全隐患信息的基本特征,普及安全标识、安全信号和安全指令等安全信息的含义,增强其对高处作业、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等危险作业场景的敏感度,准确辨识和理解安全信息;通过实地演练等方式,使工人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习应急处理经验,提高行动执行水平;定期开展事故案例讲座,让工人意识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端正工人的安全信息认知动机,纠正无视安全警告标志等不良作业态度,消除侥幸心理、冒险心理等心理因素。

3.2 完善安全信息系统

安全标志的布置是对危险地带以及危险行为的重要提醒,建筑工人在施工时通常会通过眼、耳、鼻等感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捕捉周围环境的安全信息。因此,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的制作和放置、塔吊等设备的安全信号强度至少应在建筑工人的无意识状态下起到警示作用。清晰、醒目的安全标识应全面覆盖安全隐患点,并且高频出现在工人的记忆中,促使工人在工作中有意识地重复记忆。另外管理人员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各种信息警报系统,如消防报警和塔吊运行警报等信息输出系统,确保其工作正常。

3.3 畅通安全信道

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会影响工人对当前施工安全信息的辨识和获取,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不安全行为出现,因此,施工企业应按照相关规范,根据气候变化,提前制定和完善恶劣天气施工安全专项技术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另外,应确保工人良好的作业条件,提升作业照明条件,通过隔声设施或耳塞等综合性降噪措施来控制施工噪音等,使工人集中注意力,减少认知错误或偏差。

4 结 论

1)基于建筑工人SIC过程,结合事故案例分析,得到了包括SIC主体、SIC环境和SIC客体的3个核心范畴以及16个主范畴的建筑工人SIC影响因素体系。

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得到了各个影响因素重要度,并明确了影响建筑工人SIC的关键因素,从强化安全信息主体认知能力、完善安全信息系统和畅通安全信道3个方面提出了基于安全信息认知事故防范措施,对施工单位改善建筑工人安全信息认知状况,减少不安全行为及预防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范畴编码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生活中的编码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语文阅读教育中的三对重要范畴辨正
Genome and healthcare
那个令我尊敬的人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
“同舟计划”:为建筑工人撑起一片天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