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什么是“高级创伤中心”?“高级”体现在哪里?创伤救治的“金华模式”又有哪些特色?
2021年3月25日,金华市中心医院的一场创伤救治演练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只见院前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通过“创伤救治联盟紫云急救严重创伤预警信息联动系统”上传患者基本体征信息,向院内值班人员同步信息数据,并建立远程音视频连接,实现病情预处理,链接院前院内信息通路,让相关科室提前做好准备,减少了患者入院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患者抢救成功率。
由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等医院的领导专家组成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中心评估专家组,对这次演练进行了现场观摩,并按照《中国创伤救治联盟高级创伤中心评估标准》,对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建设的组织架构、管理运行、救治流程、病例情况等逐项进行评分,当场宣布金华市中心医院成为全国首家“高级创伤中心”,为其颁发“高级创伤中心”牌照,点亮百度地图“高级创伤中心”标识。
目前,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创伤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了以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和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省级创伤医疗中心为骨干,以高级创伤中心、初级创伤中心为创伤救治医疗主体的“四级”体系,各级创伤中心的职责和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全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此次国内首家高级创伤中心评估通过,开启了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金华模式”可概括为:医院形成了以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为一体,输液留观区、内科综合/老年病区、创伤外科病区等六个区域为主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由国内从事创伤救治的100余家医疗机构、500余名创伤救治专业人员于2016年9月成立,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联盟常设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姜保国任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担任联盟名誉主席。
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副主席、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都定元说道:“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减少严重创伤事件发生,降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为宗旨,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医疗救治、政策制定等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正在逐步改善中国严重创伤救治的现状。在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的引领下,不断将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纳入联盟体系,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同时,加入联盟满三年的‘建设单位’,拥有自主通过官网向联盟申请评估工作的资格。”
据介绍,高级创伤中心评审标准由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总部国家创伤救治中心制定,按照创伤救治联盟“123”工程要求落实好相关工作。“一”是指“一个区域”,根据地方需求和环境进行项目具体实施的区域;“二”是指“两个链接”,是在试点区域建立和加强院前救治与院内救治的链接,建立院前、院内信息交换,强化急诊与各专科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建立规范的救治流程和整体的救治体系;“三”是指“三个团队”,是指在区域内建立和强化院前急救团队和急诊急救团队,以及组建院内严重创伤专科救治团队。
金华市中心医院点亮百度地图“高级创伤中心”标识。
金华市中心医院院长杜金林告诉记者,医院的急诊医学中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国家级急诊医学示范基地、国家级急诊临床核心课程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金华市一类重点学科。科室一直致力于急诊急救大平台建设,是五大中心抢救平台。2012年,医院在急诊成立创伤实体队伍,对创伤患者进行早期救治。2013年,与浙江大学急诊医学中心开展学科对接合作,成立了张茂教授专家工作站,在张茂教授及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医院急诊创伤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10月,科室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在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内打造创伤急救体系并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金华市中心医院被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予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基地,金华市被评为地市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全国地市级首个创伤中心建设示范基地和示范区。
为了进一步推动创造救治水平的提高,医院对标“高级创伤中心”评审标准,认真组织实施,成立院前、急诊创伤队伍,专家救治团队,同时进行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对严重创伤进行一体化综合救治,同时在区域内积极构建高效急救体系,争取让创伤患者在黄金救治时间窗内得到良好救护。经过一系列努力,医院最终获得了全国首个“高级创伤中心”的称号。
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负责人、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孔来法认为,“高级创伤中心”的“高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医院综合实力区域领先;二是创伤救治的资源配置区域领先;三是创伤救治的实际数量、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指标区域领先;四是有两个可靠的保障,持续开展全覆盖、全链条的创伤救治人员培训活动(如:计划、过程、结果),持续开展创伤救治质量改善活动(包括计划、举措、效果等)。
2018年6月,中国地市级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金华模式”研讨会在金华召开,“金华模式”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并得以在全国推广。“金华模式”可概括为:医院形成了以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为一体,输液留观区、内科综合/老年病区、创伤外科病区等六个区域为主体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严重创伤、多发伤、群发伤等救治方面确立了区域领先地位。同时,以金华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在区域内形成各级创伤中心及创伤急救站点三级网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华区域创伤救治体系。
孔来法介绍道,自医院的创伤中心成立以来,一直以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为努力目标。在技术层面,创伤中心重点抓好创伤人才业务技能培养,急诊创伤外科医师做到一专多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气道管理技术(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中心静脉置管、有创动脉测压、PICCO监测、呼吸机使用技术(无创/有创),以及急诊介入治疗(心脏/脑血管/大出血)急诊内镜诊治技术(气管镜/胃镜)、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床旁超声快速评估技术等。
值得一提的是,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不稳定骨盆骨折各种外固定技术,尤其是C型钳的应用技术水平,在全省第一,全国领先。2020年至今开展骨盆骨折支架外固定术28例,2021年开展ECMO应用技术2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达到区域领先水平,参与了全国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早期救治专家共识的制定。
在打造救治网络方面,2017年,金华市10家基层医疗单位先后签约创建创伤中心建设单位,金华成为全国首个创伤救治区域全覆盖的地级市,并以金华市中心医院为龙头,在区域内形成各级创伤中心及创伤急救站点三级网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金华区域创伤救治体系。金华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实现了从医院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到院际合作诊疗(MHT)模式的转变。在区域医院联动方面,现场急救、120院前急救团队、抢救室急救、创伤救治团队、创伤重症监护、创伤病区、创伤救治专家支援团队形成院级一体化、院际合作化模式,倡导严重创伤高一级医疗机构集中收治,进一步提高了创伤救治成功率。
医院一方面以各级创伤中心合作单位为基础,通过组团帮扶、技术与管理输出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下级医院的培训,推广先进技术,规范诊疗方案,培养专业化的救治队伍,力争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在创伤救治方面诊疗同质化。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院前急救以及院间转运医疗信息的高效衔接。通过建立完整科学的金华区域创伤救治协同网,进一步完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最终带动区域创伤救治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创伤救治的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起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救治流程最大的特色,孔来法认为是“创伤救治一体化”。
孔来法介绍,对于创伤患者的抢救,需要和时间赛跑,需要快速、高效、一体化的救治体系,做到上车即入院。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的救治流程为:当接到急救电话后,院前医生会跟随救护车到达现场,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现场急救,病情危重的,院前医生电话联系院内急诊医生,告知患者情况,医院根据患者的伤情启动相应的创伤急救团队,团队成员提前到达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等待患者的到来,同时通知辅助科室预留检查设备,通知手术室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患者到达医院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评估,按医院既定的救治流程第一时间急诊复苏抢救,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直接送手术室;需要检查评估的患者由医务人员全程陪同检查,再次评估需要手术的患者直接由检查室直接送人手术室手术;暂时无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送入EICU治疗。
杜金林说道,在高素质人才队伍、精湛的救治技术、完善的制度流程、严密的救治网络等共同作用下,金华市中心医院创伤中心近三年收治创伤患者15275例,其中ISS≥16分年均收治为462例;完成手术10807例,开展手术达到创伤核心技术的88.8%,目前严重创伤救治成功率为98.82%,可以说医院在严重创伤、多发伤、群发伤等救治方面独树一帜,确立了区域领先地位。
杜金林表示,此次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授予医院“高级创伤中心”的称号,这是对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工作的充分认可。医院将坚持以医学高峰建设为总方向,勇挑重担、开拓创新、赶超发展,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重点抓好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努力打造高水平浙中西部医疗中心。
同时,立足“高级创伤中心”这个新起点,医院将持续深化以“综合性医院创伤救治团队”替代独立的“创伤救治中心”的新模式,做好院前、急诊、综合救治三个环节的工作,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促进创伤救治水平的协同发展与提高,提升区域内“创伤中心”管理和关键适宜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基于综合性医院的创伤中心建立的区域创伤救治体系(MHT),强化院前与院内的信息预警(ATMIST)、急诊与专科的高效协作(MDT),提升院前、急诊、专科三个团队救治与协同的技术能力(TA)和非技术能力(NTA),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急诊‘135’大行动(一个大平台、急诊3.0时代、五大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创伤中心宣教体系,普及创伤预防知识。努力为创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努力减低严重创伤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创伤救治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