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隆昌岳毅然李昭月张见遥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2.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4.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广东 珠海 519000)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之年,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扶贫工作面临结束,而是进入由以“消除绝对贫困”为主到“消除相对贫困”为主的“后扶贫时代”。在此阶段,致贫原因将更加复杂多变,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急需从治理理念和行为技术的层面实现创新,而区块链技术在脱贫攻坚领域的引入,恰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区块链+精准脱贫”充分发挥了其去中心化、防篡改机制等独特优势,将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工具赋予扶贫与脱贫工作新的时代内涵,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
从决策层面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党和国家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从发展逻辑来看,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正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互相交汇与衔接的重大历史时期,脱贫成果巩固情况将直接影响后续扶贫与振兴工作的全面铺开。因此,探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过程中的运作逻辑,对于全面巩固前期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与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息息相关,是以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的。纵观两项工作的开展周期与历史进程,可以看到整体上二者都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但从局部而言,二者具有阶段性与长期性的不同特征。总的来说,脱贫攻坚工作是突击性、攻关性的阶段性工作,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一道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相关的脱贫指标与任务。而乡村振兴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需要时间与经验不断检验和打磨的,是在脱贫攻坚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完善的。所以,脱贫攻坚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是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展开的前提与基础。
综上,要想完成乡村振兴这一系统性、长期性任务,就要打好脱贫攻坚这一基础。只有妥善解决贫困问题,乡村全面振兴才有持久的动力与厚实的资本。
“后扶贫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将任务转向了解决将会长期存在的“相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现阶段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与问题,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1]。从目前精准脱贫工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后扶贫时代”的脱贫困境集中体现在如下几点。
精准扶贫行之有效的第一步,是精准地识别现存的贫困人口,这也是整个扶贫链中最重要且最难完成的环节。尤其在“后扶贫时代”,绝对不能一成不变地遵循以往的贫困人口识别体系,因为贫困人口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个流动和变化的状态,在整个过程中,有可能原有的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也有可能已经脱贫的人口重新返贫,甚至存在新生贫困人口和贫困人口的地域性流动。因此,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以往的静态识别机制已不适应新的扶贫环境。尤其是在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经济发展致使城乡人口流动量增大等的背景下,导致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亟待引进新的识别技术,突破现有制度限制,依靠新兴科技力量补充原有识别机制的不足,尝试建立全新的贫困人口精准动态识别体系。
首先,精准脱贫要求各地区按照统一的标准,经过规范化的流程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及找出致贫原因,并采取针对每一个贫困户的“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扶贫结果,轻扶贫质量”的问题,致使在脱贫考核中单纯采用是否达到脱贫标准的考核方法,其结果必然是“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一系列情况高发。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数量真正贫困的人口未被及时发掘出来,导致脱贫目标与脱贫结果相差甚远。其次,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自由转移劳动力,因此许多村民的隐性收入在扶贫过程中未被发现,这就存在原本未达到贫困标准的村民被纳入扶贫计划,而真正贫困的却容易被忽略,这也是突出的相对贫困的主要问题。再者,当前部分地区识别贫困人口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党性修养不足,在识别过程中易“被别人带着走”,导致存在诸多“假贫困”现象。最后,脱贫精度不够也会导致重新返贫局面的出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提高识别精度,对真正贫困的人口加大扶贫力度,以防止二次返贫。
碎片化问题是精准脱贫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贯穿扶贫脱贫过程始终。纵观当前的脱贫工作进程,碎片化基本上存在于各个脱贫环节。在“后扶贫时代”,这个问题也将长期存在,只是呈现方式会发生变化。总体而言,碎片化问题存在于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扶贫过程、监管过程及扶贫结果的考核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脱贫过程碎片化将是扶贫攻坚工作中重要的有待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的碎片化问题处理不当,都会对后期及其他环节的工作进程与质量产生影响。
近年来,因监督管理缺位、技术不足、人力和时间成本过高,致使近年来扶贫脱贫领域出现了贪腐现象,部分扶贫资金被挪用、贪污、层层剥削等问题频出。之所以在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大量贪腐问题,一是监管工作无法贯穿始终,即便加大了监察和巡查力度,完善了资金的使用报备程序,但由于扶贫战线长、范围广,无法对每一笔资金都依靠人力从资金拨发至使用结束进行监管;二是部分扶贫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不足,致使其主观态度不严谨而逐步走上贪腐道路,加之由于监管不到位,使部分扶贫干部心存侥幸而错评漏评或贪污腐败。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一大现实问题是,如何让扶贫监管过程贯彻始终且成本较低,这便要求“后扶贫时代”的扶贫与脱贫工作的监管不能只依靠人力去完成,要引进先进的监管技术,依靠大数据智慧监管系统的力量进一步解决监管难、贪腐现象凸显的难题。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因其具有去中心化、交易数据可追踪[2]、区块数据多重备份[3]、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被先后运用到物联网、医疗、法律、经济、政府和农业等各个领域和行业[4]。而面对当前精准脱贫领域存在的各种困境,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将进一步创新扶贫与脱贫机制,将“后扶贫时代”的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全面、有机整合起来,助推二者更好衔接。同时,“区块链+精准脱贫”将构建新的扶贫路径(见图2),将区块链技术的突出优势融入贫困人口识别、扶贫、管理与考核的整个过程中。
图1 脱贫过程“碎片化”问题
如图2所示,“区块链+精准脱贫”模式的首要不同点在于将传统扶贫脱贫工作的中心由“政府”调整为“贫困人口”,在这种情况下,村集体、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及公益组织等扶贫力量将不再单纯依附于政府,导致扶贫资金的监管难度增大。在新模式下,这五种主要力量将围绕贫困人口同时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可以预防信任危机,保证扶贫进程更具权威,能在决策权高度分散的去中心化系统中使全员高效达成有效共识,而且能提高精准扶贫决策的全员满意度和社会信任度[5]。相比以往依附于政府主导的扶贫机制,新模式下社会力量将有更多的自主性、积极性与战斗力,可提高扶贫的质量与效率,减少以往自上而下的传导方式带来的额外工作量与经济负担。与此同时,扶贫资金的接收者,即广大贫困家庭也能享受更多的福利与优惠,扶贫工作也更能落到实处。
图2 “区块链+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脱贫领域,其六大特点将产生突出的优势与效果。一是开放性。传统扶贫过程的传导效应自上而下,许多参与者无法真正贯穿扶贫工作始终,从而导致出现一些错评漏评、管理缺位、资金流失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其将整个扶贫过程与所有社会主体连接起来,届时贫困人口识别、资金使用情况与工作进度将完全是公开、透明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查阅,甚至参与其中。二是信息对称性,这一点突出反映在社会资金的流向监管与贫困人口的参与互动上。在以往社会资金的归集上,基本是政府部门识别贫困人口,社会资金交由政府部门,再由政府统一逐级发放至贫困户手中,这便造成了因监管不到位而导致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流失。另外,以往的贫困人口识别基本上是贫困户主动申报、村集体与地方政府检查核实、再交由上级政府部门核准并下拨资金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贫困户只参与了最基础的主动申报环节,对之后的流程与进度几乎是无从得知。可见,在上述两个主要问题中最关键的是处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在“区块链+精准脱贫”时代,上述问题会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社会资本可以自由选择进入贫困主体的方式,贫困户也可及时查询自己的申报进度,这种信息共享的方式使得越来越多的主体能够参与脱贫工作,提高公民的参与感与获得感,并能进一步有效监管资金流向,同时可以使贫困户放下心来,不再过度担心扶贫资金被挪用,真正促使政府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提高政府权威,共享扶贫利益。三是独立性,这一点着重体现于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中。不同于以往单线识别体系的是,在“区块链+大数据”时代,“人人皆可发现贫困户,人人均可申报贫困户”。这种模式下贫困人口的识别对于任一社会主体而言皆是独立的,但同时“人人皆可核实贫困户,人人皆可举报假贫困户”,如此一来,整个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又被关联成一个整体,众多社会群体力量的参与将比以往单纯只依靠政府核查筛选的方式更加高效有力,通过区块链将所有群体连接起来,共同组成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体系的子单元,帮助政府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下派扶贫干部。四是防篡改性。首先,在以往的扶贫过程中,信息公开要么不及时,要么不真实,极易导致出现扶贫资金被挪用、“优亲厚友”的情况,甚至在初级贫困人口申报过程中,因为利益交换而导致出现真正贫困的人口不能享受政策等情况。防篡改可以使贫困人口的识别与申报、资金的监管与使用更加透明,通过即时的信息公开,能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次,由于扶贫工作时间长、范围广、难度大,人力、财力损耗极大,所以无法单纯通过人力去实现扶贫过程的全程监管。换句话说,即便出现扶贫资金被挪用或者使用不到位的情况,贫困户或者其他社会群体也无法通过合理的渠道进行反映,更无法及时发现这种行为。但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专门的扶贫数据库,保证公民有话可以说,而且能及时大胆说,让违法行为可以得到及时的曝光与解决。最后,对于数据库现有数据,任何修改记录都应保存在后台记录中,而且操作人员需有一定权限,可以保证责任落实到人,避免“有事无处查”。而且需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监管工作,并对扶贫干部进行数据管理与保护的教育工作,确保扶贫数据不作假、扶贫工作不造假,切实解决好一系列“数据造假”“材料造假”等高发问题。五是共监管性。监管工作主要是针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以往的资金监管工作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人力有限,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但是区块链技术为共同监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政府部门(监察机构)、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及媒体等各行为主体都能完整参与监管过程,形成全民参与的共同监管体系。六是匿名性。这一技术特点主要运用于扶贫脱贫的监管过程中,由于匿名比实名更易让人接受,所以广大群众在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时更愿意选择匿名方式。因此,通过构建这样一种即时匿名举报系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以对任何发生在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如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干部不作为等一系列行为进行举报,而政府部门只需及时对相关的情况做出反应,因此,匿名性也是贯穿扶贫过程始终尤其是监管环节的重要特性。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在脱贫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侧重对以往各项机制的革新,通过对识别、执行、监管、考核各个过程的全覆盖,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针对问题开发相应的系统与机制,形成“互联网+脱贫攻坚”的全链条模式,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精准、安全、可靠的数据保障。
图3 区块链赋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图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属于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综合衔接[6]。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区块链技术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后扶贫时代”将是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时期,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全面有效衔接将更为高效保质。总体而言,区块链技术赋能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大致分为3个阶段(见图3),分别是基础阶段(截至2020年年底)、上升阶段(2021—2025年)及稳定阶段(2025—2035年)。
在基础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保障数据安全。具体而言,是将贫困户的相关信息储存在相应的云端数据库,并通过加密管理保障基础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访问者,需要给予使用者相应的权限,以确保能精准查询贫困户信息,但不同使用者的权限因做特殊技术处理,并在使用时后台保存操作记录,以防止信息被盗用和篡改。与此同时,对于使用者应建立一定的信用积分规则,以此来检验扶贫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与态度,也为年终扶贫考核时的奖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建立良好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精准扶贫管理平台。在具体的措施层面,主要表现在规划与政策的设计和衔接,主要包括应不断强化扶贫观念,推动制定顶层设计,不断提高政府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推进相关体制机制与政策文本的适时性转变。与此同时,需要积极推动日常帮扶政策向长期民生政策转变、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转变,积极推动增强扶贫村的“再造血”能力,做好相应的扶贫发展规划,切实形成区域一体、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全面综合的规划体系。
在上升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满足贫困户身份的精准识别和扶贫过程的精准管理需要。利用大数据,可对贫困户信息进行加密、即时的保存与处理,提高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在精准扶贫管理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扶贫项目的精准立项与执行、对扶贫资金的精准拨付与使用、对扶贫结果的精准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使参与整个扶贫过程的所有社会主体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对扶贫过程的监管能力。这种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识别和多方共识机制,将深入优化扶贫管理全过程,对扶贫脱贫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在具体措施层面,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的衔接与转变,脱贫攻坚必然需要杰出的优秀人才,因此,需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路径,大力引进杰出青年人才,打造乡村振兴先锋队伍。此外,可以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快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稳定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主要赋能于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与常态化运行。其主要体现在建立贫困地区的区块链扶贫数据中心,增强贫困地区数字化产业的发展能力;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化扶贫产业链管理,整合贫困地区产业上下游资源,提高产业链管理的可靠性与精准性;推动建立大数据治理模式,依靠技术力量提升政府精准脱贫治理水平,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高效衔接与联动。在具体措施方面,主要表现在产业和主体的衔接与转变。从长远趋势来看,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必然需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要着重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发挥地方特色与优势,重点培养一批能力强、前景好的优势企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为贫困人口提供就近就业岗位。通过此种方式,乡村贫困地区将有自主能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可以依靠自我的造血能力自给自足,最终实现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高效衔接与常态化运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后扶贫时代”,随着扶贫目标的转变和脱贫困境的变化,将会有诸多问题无法依靠传统方式解决。而区块链技术引进精准脱贫领域,贯彻精准脱贫工作识别、扶贫、管理与考核的整个过程,将有效改善扶贫对象动态变化、精准脱贫精度不够、脱贫过程碎片化严重、扶贫领域贪腐现象凸显等问题。通过构建“区块链+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与体制机制,深入推动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全面高效融合,加强区块链在扶贫治理中的应用深度,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进而助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高,以期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和现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