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槐”字语源探析看《南柯记》“槐树”文化意蕴

2021-06-17 02:29吴昌林郑依依
关键词:安国槐树意蕴

吴昌林,郑依依

(华东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明传奇名篇《南柯记》讲述了功名不就、落魄潦倒的游侠之士淳于棼在自家庭院一棵大槐树下做梦,梦中进入槐树下的蚁穴——大槐安国,与瑶芳公主结为夫妻,其出任南柯郡守期间政绩斐然,在公主病故后,淳于棼被召回京城当宰相,期间因小人挑拨而遭国王的疑惮,后被遣返人间,最终看破红尘虚幻,成佛升天的故事。

《南柯记》由唐传奇著作《南柯太守传》衍生而成,《南柯太守传》在主角淳于棼出场时就描写了大古槐:“家住广陵郡东十里,所居宅南有大古槐一株,枝干修密,清阴数亩,淳于生日与群豪大饮其下。”[1]108此外,李公佐还在文本命名上着意于槐树,通过“大槐安国”“金枝公主”“南柯郡”等一再强化槐树在文本中的存在感。大古槐作为重要的叙事要素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南柯记》延续了《南柯太守传》的主要故事框架和情节,并添加了许多细节。戏本中亦多次强调“大古槐”:同样在主角淳于棼一出场就提到了槐树,“家去广陵城十里,庭有古槐树一株,枝干广长,清阴数亩”[2]510,淳于棼潦倒不显,常饮酒醉于槐树下;梦中的槐穴是一个“与人世甚殊”的异域,在这个异域中很多事物都与槐树有关,除了槐安国、南柯郡、南柯太守、金枝公主等名称,甚至淳于棼与公主定情的金钗也是由一枝槐枝化成,这枚金钗后来又成为淳于棼真正看破情缘的突破口;梦醒以后,淳于棼伐树证梦等举动,亦使现实与梦境交汇于古槐。此外在《南柯记》中的多处环境描写中也时常出现槐树以渲染气氛。由此可以看出,“大古槐”穿插于戏本的整个叙事过程中,对于故事的展开与深层意蕴的表达都有着重要作用。历来对《南柯记》的研究往往只注重于梦境空间构造、主旨思想、悲剧意蕴等方面,对大古槐的文化意蕴分析却极少。本文将探析“槐”字语源,结合《南柯记》的故事情节与时代背景,系统分析槐树在戏本中的文化意蕴,以加深对戏本整体构思和创作主旨的理解。

1 玄学意蕴——“通阴”与“悟道”

1.1 通阴

从字形构造上看,“槐”形成于鬼魂观念产生之后。《说文解字》记载:“槐,木也。从木,鬼声。”[3]132鬼,既是“槐”的声旁也是形旁。《说文解字》又载:“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鬼头。鬼,阴气贼害。”[3]198《礼记祭义》也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4]47。人死后魂气为鬼,肉体埋进土里,而槐树长于地上,植根于大地之下,可见“槐”字与“鬼”的联系不是说槐树长得像鬼,而可能是指这种树木充当了人死为鬼后归于土地的一种媒介。

而槐树以“鬼”而得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槐树是一种长寿树种,可存活数百年,人类生命短促,因而会对这种长命树产生敬畏之心;二是古人流行土葬,认为土地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槐树树根盘错于地下,而地上又枝叶繁茂,其奇特的外形更是增添了神秘色彩。“槐荫”即“槐阴”,在槐树浓荫之下,阴气旺盛,在崇拜自然的时代,“老槐有灵”的观念自然就会产生,因此人们认为槐树具有沟通阴阳的功能。于是“槐”从造字之始,便与鬼魂精怪联系在一起。

字形确定后,字的文化意蕴演变主要是由读音的变化体现的。最早记录“槐”读音的是东汉时的《广韵》。据《广韵》记载,“槐”此时有两种读音:一是户恢切,平灰,匣,读“回”;二是户乖切,平皆,匣,读“怀”。笔者认为当时槐的第一种读音更接近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从鬼声”的音。《说文解字》释“鬼”为“人所归为鬼”。《尔雅释训》亦释:“鬼之为言归也。”[5]68可见,“鬼”字从“归”声,而“槐”从“鬼”声,因此看来也初读“归”声。如《太平御览》引《春秋元命苞》曰:“树槐,听讼其下。槐之言归也,情见归实也。”[6]89此处槐便读“归”声。“归”声属尾韵,上声;“回”属灰韵,平声,一声之转,而“归”“回”的意思有联系,“槐”又由“归”读作“回”。《广韵》把此读音记载了下来,虽后来此读音消失,但“槐”与“鬼”之间的联系仍成为槐树历代延续的重要文化意蕴之一。结合“槐”的字形与读音可知,“木鬼”通阴的玄学意蕴是槐树的第一层文化意蕴。

东汉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盛行,槐树“通阴”的文化意蕴被传承下来。一些唐传奇著作中便记载了很多与槐树有关的神异故事。如《广异记·王僴》记载:王僴躺在槐树下歇息时,有几个宫中使者打扮的人来迎接他,才发现他已经死了。《博异志·李黄》载:李黄邂逅了一位美貌白衣女子,后来发现该女子是居住在槐树洞中的一条白蛇。《酉阳杂俎·崇贤里槐》载:陈朴黄昏时观察门前的大槐树,看见一个女人,一只老狐狸,还有一只怪异的鸟都进入了槐洞里。这些故事比较集中体现了以下两点:一是槐树底下是人们遇见鬼神的常见地点;二是槐穴之中居住着其他的鬼怪精灵,别有洞天。这些小说里槐树的作用都体现了槐树可通阴阳的“木鬼”属性。由唐传奇《南柯太守传》衍生而来的《南柯记》也继承了槐树这一意蕴。

《南柯记》中淳于棼日日对着庭中槐树饮酒时,就发出了“把大槐根究,鬼精灵庭空翠幽”的感叹。随后,淳于棼在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前往孝感寺听经时,被从槐穴来到人间替公主挑选驸马的琼英郡主等人看中。七月十五便是民间俗称的“鬼节”,幽冥之物可返回人间。后来淳于棼通过大古槐走入槐穴中,就进入了另一世界,这个异域世界是蚁国,亦是冥界。这在文中有多处暗示,《南柯记》第一出《提世》就说到“国土阴中起”,戏文中交代淳于棼身世时,说其父已战亡沙场多年,在淳于棼进入大槐安国后却被告知父亲在镇守北土,而且能够与其书信往来。淳于棼在大槐安国见到了田、周两位旧友,他出梦时两位旧友并没有一同出来,他们现实中的情况是,周生暴病身亡,田子华卧病不起。可见,《南柯记》中多处描写玄幻诡异之事,槐穴之中就是一个幽冥世界,大古槐在戏本中的最大意义之一就在于提供了这样一个冥界的叙事空间,并成为主角进出该异域的契机与媒介,这就是槐树“通阴”的玄学意蕴。

1.2 悟道

槐树“通阴”意蕴的盛行延伸了槐树的另一个重要的玄学意蕴——“悟道”,此意蕴亦深刻体现在《南柯记》中。槐树神秘通灵的特点,在玄学之风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备受文人推崇。槐树与仙人相通、食槐子可成仙的说法广为流传,人们多以槐树寄托“槐仙之道”“槐荫悟道”的玄学意蕴。这个意蕴也成为槐树的固定文化意蕴之一,一直延续到后世。

槐树本就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许多古医书都记载了槐树枝、叶、根、花、实等的药用功效。东汉末期道教思想产生后,槐树长寿的特征和“通阴”的功能使其果实成为人们追求长生的一味药饵。《太清草木方》载:“槐者,虚星之精也。以十月上巳取子服之,好颜色,长生通神。”[7]689《抱朴子·仙药》载:“槐子……日服之,此物至补脑。早服之,令人发不白而长生。”[8]槐树的药用价值与其“通阴”的灵异属性相结合,使槐树作为仙方灵药,被引入了悟道飞升的神仙境界。诸多诗文中论及的玄言、玄理往往与槐树有关,“槐”意象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谈玄论道或表现游仙修道的题材或载体,或借槐树言修身,或借槐探讨玄学之有无。如王融《游仙诗》中“习道遍槐岻,追仙度瑶碣”一句,即写其通过行走槐岻和瑶碣而习道追仙。沈烱《建除诗》“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写槐树形貌似神仙,体现了槐树通仙、通灵的神秘功能。魏晋之后,人们也延续此说,即多借“槐”意象来谈玄论道、追仙参佛。

明朝统治者多信仰佛教、道教,官府出资修建寺庙、道观,大量封授僧、道,频繁举行法事,并召集文人、僧道编刻宗教经书等,这些举措都对佛道二教起到了提倡和保护作用。明正统年间,“男女出家,累千百万”;嘉靖至万历年间,禅宗风靡江南,大师辈出,如雪浪、达观等。汤显祖同李贽、达观等人的交往加深了他对禅宗的理解,其逐渐成为一名佛教徒。这与其仕途、命运多舛有很大联系。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时即以才华卓异而声名远扬,跟淳于棼未醉酒被弃之前一样,年少才高、前途无量。作为明代举业八大家之一,以汤显祖的才华,本可轻中科举,然而自他22岁会试起,多次落榜,直到34岁才中举。他的一次次落第跟科场舞弊、打压异己的不良风气有很大关系。在屡次落第的这些年中,他深刻感受到怀才不遇的苦闷,《南柯记》开篇淳于棼潦倒不遇,日日于槐树下喝闷酒亦是作者情怀的共鸣。在他终于考中进士后,准备实现儒家士人理想时,又因其公正廉洁、直言不讳而遭到猜忌、弹劾和贬职。在经历多年宦海沉浮、郁郁不得志后,他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愤而弃官归里。《南柯记》中淳于棼在南柯郡政绩斐然,回到京城却被猜忌和非议、被辞官归里,这就是汤显祖本人经历的写照。治世为民的儒家政治理想与黑暗的官场、多舛的命运对比强烈,于是他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和诗词创作。此生平经历使其产生了众生在红尘滚滚中摸爬滚打、追求高官厚禄,终究碌碌一生、犹如梦幻的想法。这与淳于棼在槐安国经历一世荣华富贵后失去一切,回到现实中已物是人非、一切皆空的意境相吻合。

在《南柯记》中,淳于棼通过槐树连接阴阳的特质进入大槐安国,在这个异域世界里,熙熙攘攘、欲望追逐亦如人间。汤显祖在《南柯记》结尾感叹“笑空花眼角无根系,梦境将人殢。长梦不多时,短梦无碑记。普天下梦南柯人似蚁”[2]697,万丈红尘,人忙如蚁,碌碌一生,转瞬成空。淳于棼从潦倒不遇,到入槐穴世界后获取荣华富贵、实现人生理想,最终被驱逐后醒来,回到现实世界后领悟浮生若梦的人生哲理,“呀!金钗是槐枝,小盒是槐筴子。啐!要他何用?(掷弃钗盒介)我淳于棼这才是醒了。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等为梦境,何处生天?小生一向痴迷也”[2]696。于是淳于棼由先前沉迷酒色,去佛门听经后仍不悟,进入槐安国经历一番梦幻之后仍混混沌沌,到如今见到定情金钗竟是槐枝,被契玄禅师点化后幡然醒悟,看破红尘,最终成佛升天。这正是槐树“悟道”意蕴的体现。

2 政治意蕴——功名观念与“槐安天下”的愿望

2.1 功名观念

《广韵》记载“槐”的第二种读音“怀”也是后来最常见的读音。据《周礼·秋官》记载:“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9]69郑玄注曰:“槐之言怀也。怀来远人于此,欲与之谋。”[9]70“槐”的“怀”之音由此而来,同时指出了槐的政治寓意。《淮南子》曰:“九月官候,其树槐。是月缮修守备,故官候树槐。”[10]78许慎注曰:“槐,怀也,取怀近远也。”此处“槐”亦读“怀”声。由此可见,“槐”的“怀”之音与其政治意蕴相关联。后来“三槐九棘”便成为常见典故,代指三公九卿。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并列坐在三株槐树下,又出现了槐座、槐门、槐庭这些与宰相之位相关的词语。“三槐”的典故使“槐”的文化意蕴从鬼事转为人事,功名观念由此开始。随着功名观念的不断加强,“槐”的“怀”之音成为其固定读音。

汉武帝时置太学,太学旁广栽槐树,由于位至三公是读书人的梦想,因此在太学旁植槐起着激励士子的作用。《三辅黄图》曰:“去城七里,东为常满仓,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隧,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论议槐下,侃侃誾誾。”[11]91学子们在槐树下买卖书籍、交流学问,因而称“槐市”。后来“槐市”就成为了士人读书问学之地的代称。到了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从而获得荣华富贵,成为唐代士人的最高理想。“槐”与“魁”字音相近,士人祈求能得到魁星神君的保佑从而登科入仕,因此常将槐与科考联系在一起。唐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称“秋闱”,这时正逢槐树开花结果,故又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唐代取士,除了看考试成绩,还可通过名人的推荐。《绀珠集》引李绰《秦中岁时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12]132落榜的举子闭门苦读,当七月槐花刚泛黄时,就将新作的文章呈给有关的官员以求推荐提拔,“槐花黄,举子忙”亦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谚,槐树也成了士人争取功名的见证者。在唐朝的民间故事中,槐树的荣枯也与功名富贵联系在一起,槐树出现的异象也成为功名的预兆。《因话录》载:“都堂南门东道,有古槐垂阴至广。相传夜深闻丝竹之音,省中即有人入相者,俗谓之音声树。”[13]69槐树吐清音预示当宰相这个典故在《南柯记》中亦有反映。这些都说明,在士人的心目中,槐树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由槐树即想到功名富贵和仕途的荣辱得失,这一文化意蕴随着科举制一直延续到后代。

《南柯记》借托背景为唐朝,实则作于明朝。明朝是在推翻元朝暴政后建立起来的,重新恢复了科举考试,恢复了汉族文人的尊严以及重新提供了可以建功立业的途径。于是明朝文人的功名心并不亚于唐人,创作于明朝的《南柯记》中的大古槐自然离不开时代赋予的文化意蕴,对戏本的主旨起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在《南柯记》中淳于棼在大槐安国出将入相、宦海沉浮,其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正是《南柯记》故事开展的关键。在《南柯记》开篇淳于棼出场时便说,“精通武艺,不拘一节,累散千金,养江湖豪浪之徒,为吴楚游侠之士。曾补淮南军裨将,要取河北路功名”[2]510,不仅认为自己武艺高强,而且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然而“偶然使酒,失主帅之心;因而弃官,成落魄之像”[2]510,从此才“每与群豪纵饮”于槐树下。在纵情声色的表象下,作为曾因武艺拜将而拥有权力的人,淳于棼心中深藏着对功名富贵的渴望。“论知心英雄对愁,遇知音英雄散愁”“一生游侠在江淮,未老芙蓉说剑才”[2]513等唱词也表达了其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淳于棼以酒浇愁时,眼前即是枝繁叶茂的大古槐,潦倒不显的淳于棼与寓意着功名富贵的槐树就形成了一种对照,并预示着故事发展的脉络。而淳于棼进入槐洞后,确实如古槐所寓意的那样平步青云,经历了仕宦路上的变化起伏。如第三十三出《召还》中淳于棼听到槐树发出清音,公主说“本我国中但有拜相者,此树即吐清音。看此佳兆,驸马蚤晚入为丞相矣”[2]640,这便运用了槐树吐清音是拜相的预兆这一典故,具有强烈的功名意蕴。因此,以槐树来寓意功名富贵是汤显祖在《南柯记》中运用的一种浑然天成的巧妙构思,槐树被赋予的功名观念则是深入理解戏本主旨的重要文化背景。

2.2 “槐安天下”的愿望

除功名观念外,“大槐安国”的命名还折射出“槐安天下”思想,这也寄托了古代儒家士人心怀社稷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便是《南柯记》中槐树的另一层政治意蕴。

《南柯记》中淳于棼所入的蚁穴王国“大槐安国”这个名称便包含了“槐安天下”的意蕴,寄托了作者心怀天下、盼万民安乐的思想。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除了追求封侯拜相、位列三公的功名利禄外,更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然而因为仕途多舛,他深感自己真挚的用世之情和忠君为国的抱负无法施展,于是政治理想由热切转向失望,最终弃官归乡。他在《南柯记》的创作中把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政治抱负寄托到了主角淳于棼身上。“大槐安国”是一个由意识构造的理想国,淳于棼的用世之情在这里得以施展,他娶妻生子,飞黄腾达,以驸马身份得任南柯郡太守,而且南柯郡在他治理下政通人和、太平一方,其深受百姓爱戴。在戏本第二十四出《风谣》里,紫衣使者奉王后之命到南柯郡给公主送佛经,看到南柯郡风景优美,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和乐融融,一位在此经商的商人跟他讲,“这南柯郡自这太爷到任以来,雨顺风调,民安国泰。终年则是游嬉过日,口裏都是德政歌谣,各乡村多写着太爷牌位儿供养”[2]599。在击败檀罗国的进犯、立下功勋后,淳于棼甚至被召回京城当宰相。汤显祖心中安万民平天下的儒家政治理想在淳于棼身上得以实现。

《南柯记》第三出《树国》蚁王出场介绍槐安国时便说大古槐“真乃天上灵星,国家乔木”“树在王门之内,待学周武王神禁,无益者去,有益者来,声闻邻国之间。要似齐景公号令,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此乃为君之法度,要全立国之根基”[2]514,明确表达了汤显祖希望通过槐树阻挡不益之神、庇佑子民的“槐安天下”的创作理念。槐树葱郁茂盛,象征蒙天子恩荫,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槐树作为社树受人们尊奉,既是百姓祈福平安的心理寄托,又是文人“槐社安民”的思想慰藉。如戏本中蚁王说“夏后以松,商人以柏,及周人而以栗,敝国寄在槐安。火不能焚,寇不能伐,三槐如在,可成丰沛之邦”[2]514。由此可见槐树寄托了家国安宁的愿望。

《南柯记》中的“大槐安国”就像一个完整的人间世界,有王孙贵族、高官大将、黎民百姓,淳于棼在此得以平步青云,实现现实人生中渴望的功名富贵、天下升平的理想,这些都与“槐树”蕴含的功名观念、“槐安天下”的愿望深刻吻合。

3 婚姻意蕴

《南柯记》中槐树的第三重文化意蕴是婚姻意蕴,这是由“怀”的读音与槐树的社树意蕴延伸而来的。

首先,“槐”的“怀”之读音固定下来以后,由于槐树枝叶茂密、生命力旺盛的特点,与古人渴望的子嗣旺盛、福禄长寿联系起来,让人联想到“怀春”“怀孕”等与爱情婚姻有关的意蕴。“槐树”有着巨大的树荫,《南柯记》中的大古槐“清荫数亩”,而“荫”与“姻”同音,“槐荫”亦可理解成“槐姻”或“怀婴”之谐音。这个意蕴在明代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中记载的《董永遇仙传》一文中便有体现。董永与织女在大槐树下相遇并结为夫妇,文中说到“槐树为媒”“槐荫树”等,说明至少在明代民间传说中槐树便具有婚姻意蕴。汤显祖出生晚于洪楩近百年,到了其晚年创作《南柯记》时,民间槐树的婚姻意蕴就更为普遍了。

而槐树的婚姻意蕴更深层次的来源是其作为社树的文化意蕴。树木崇拜这种远古信仰体现在各地的社树崇拜中。何星亮在《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一书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前,各地仍保留有社,社中一般有社树。”[16]115社神即是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土地神,在后世的不断演变中,社神的形象逐渐演化成男性,但是社神的原始形态应是女神,且以树木为象征物。丁山指出:“社神,民间常称为‘后土祠’。后字最原始的含义,像亲育子形,社母,才是真正的后土。”[17]43他从“后”字的字形推测出其与女性有关,被称为“后土”的社神也应为女神。李立的《文化整合与先秦自然神话演变》中也说:“后土的原始意义是母土,原始意象是地母神。其形象的女性神祗特点,是由古代先民对土地孕生万物的自然属性的母性化认识所决定的。”[18]56赵国华亦认为,“‘社’为古代举行‘高禖’祭仪之场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一直是祈求生殖繁盛的场所”[15]228。闻一多先生解释说:“古代各民族所祭‘高禖’全是各民族的先妣。”[19]98“先妣”就是女性祖先。因而,社神最原始的形象是由树母神演化来的女性始祖。社树将土地的生产意蕴与自身的繁殖意蕴深深结合在一起。

中国人的死亡观为“人之所归”,即人最终的归宿。人死后葬于土地,在许多地方都有在墓旁种树的说法,也有很多从墓中长出树木的民间传说,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夫妇死后墓地中长出连理枝。树木被作为孕育万物的母神崇拜,从回归母体的死亡又再生的信仰出发,树木也就同时获得了两种特质:一是万物最初的诞生繁衍之地;二是死亡后的再生之处。《南柯记》中槐树作为死亡的回归处,本文在论述其玄学意蕴时已经讲过,而其生殖孕育的意蕴则体现在淳于棼与公主的婚姻当中。

《南柯记》中记载淳于棼庭院中的大古槐,树荫浓密,他常于树下饮酒,后来槐安国国王招他入槐洞为女婿,“奉迎君子,托以姻亲”,槐树自然成为其婚姻的媒介。第七出《偶见》中写上真仙姑等人到人间为公主觅夫婿,在孝感寺与淳于棼相见,其中“今生打破前生荫。〔合〕拜深深,姻缘和合,虫蚁一般心”[2]532“槐殿欲成阴,把金枝付瑟琴,寻花配叶端详恁”[2]532,直接便将槐树与主角的姻缘联系起来。“金枝”不仅指金枝公主瑶芳,亦指淳于棼与公主的定情信物——装在盒子里的一只金钗。大梦一场醒来之后,最终发现金钗是槐枝所造,小盒则是槐筴子。这促使淳于棼与公主结合的定情信物最能体现槐树的婚姻意蕴。第十二出《贰馆》写淳于棼与公主新婚洞房时也提到了槐树,“翠罗黄帐,翠罗黄帐,夜合宫槐覆苑墙”[2]556。淳于棼与金枝公主生二男一女,“俱以门荫授官,许聘王族,与国咸休”[2]564,亦可对应槐树生命力旺盛、子嗣兴旺、荣禄加身的意蕴。

淳于棼在梦中成为南柯太守,由此走上权力的巅峰,这些都是在他迎娶公主的基础上得到的。在第十六出《得翁》中公主问淳于棼“你如今可想做甚么样官儿”,淳于棼说“俺酣荡之人,不习政务”,公主劝道“卿但应承,妾当赞相”[2]574,国王命其为南柯太守后,淳于棼叹曰“这等做老婆官了”。戏末诗词也写道“骥子书有隔,鸾俦镜乍辉。绿槐无限好,能借一枝栖”[2]574,将槐树与主角婚姻以及婚后得益联系在了一起。第十八出《拜郡》中淳于棼说:“敢前希望,忆年时醉游侠场。普人间没俺东床,凑南柯饮着琼浆。〔合〕这是有缘千里路头长,富贵荣华在此方。”[2]578便体现了“皇家女婿”的身份给其带来了以往潦倒时所渴求的荣华富贵。此出尾声亦写道“从来尙主有辉光”。淳于棼上任南柯郡太守后,“自守郡二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字。王甚重之,赐食邑,锡爵位,居台辅”[2]598,淳于棼在南柯郡颇有政治建树,这也是儒家文人治国平天下、安黎民济苍生的理想。与公主的结合成为淳于棼实现理想的契机,此情节折射的亦是中国古代士人难以割舍的高门情结,认为寒门士子通过姻亲跻身上层社会,才会有更大可能获得功名利禄。魏晋六朝时门阀观念深重,世族与庶族间互不通婚,这种婚姻上的门阀观念到唐朝时依旧存在,唐律规定:“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疏,何宜相配。”这不仅强化了世族在婚姻上的门第观念,亦从客观上强化了人们对高门的崇尚情结。而士人对高门的执着追求,除了受世俗风气影响外,还出于仕途上的功利性目的。《隋唐嘉话》中记载:“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20]45这五姓女,分别指崔、王、李、郑、卢五姓世族女子,寒门士子和五姓女联姻能获得巨大利益,不仅可提高身价、满足其虚荣心,亦可成为他们跻身于上层阶级的阶梯。这种由娶贵氏女而进入上层阶级从而发迹的故事情节一直流传在后世的小说戏曲之中。汤显祖身负高才却十二年间多次会试落第,进官场后又被贬谪排挤,因此也生出了娶高门仕女使仕途通顺的无奈心思[21]。由此可知,淳于棼因娶妻而发迹的情节亦反映了古代士人晋升无门而渴望攀附高门转变命运的心态。

淳于棼在迎娶了金枝公主后得到的一切,在公主逝世后很快便失去了。其由于声名显赫而遭到了国王的忌惮,最终只身被遣回人世,离开了槐穴世界,醒来后在孝感寺得知定情金钗竟是槐枝后,看破情缘,万般皆空。因此,槐树在《南柯记》里亦具有非常重要的婚姻意蕴。

4 结语

槐树作为《南柯记》的核心叙事要素,穿插于整个叙事过程中,对于故事的展开与深层意蕴的表达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析“槐”字语源发现《南柯记》中的槐树具有三层重要的文化意蕴。

首先,从“槐”字字形看,“槐”的“木鬼”属性与最初“槐”的“归”读音使槐树具有明显的“通阴”意蕴。戏本中槐穴里就是一个幽冥世界,槐树是主角进出此异域的媒介。随着魏晋以来玄学的盛行,具有“通阴”属性的槐树又常常成为人们“悟道”的媒介。淳于棼通过槐安国的经历最后看破情缘、立地成佛便深刻体现了槐树“悟道”的玄学意蕴。其次,“槐”的另一个读音“怀”来源于“三槐九棘”指代“三公九卿”的典故,赋予了槐树明显的政治属性。此外,《南柯记》中“大槐安国”的命名也体现了古代士人获取功名后治国平天下的“槐安天下”的愿望。最后,“槐”的“怀”读音与槐树的社树意蕴使槐树具有了婚姻意蕴。《南柯记》中淳于棼通过槐枝化成的金钗与槐安国的“金枝公主”定情,体现了槐树的姻缘意蕴。淳于棼与公主结合后子嗣旺盛,享尽荣华富贵,体现了槐树生殖孕育的意蕴。随着公主的逝去,姻缘联系的切断,淳于棼也失去了一切从而出梦。因此,槐树在《南柯记》中亦具有重要的婚姻意蕴。

猜你喜欢
安国槐树意蕴
去往花开的地方
林安国藏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敢为当先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大运河放歌
槐树
丢了一棵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