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群,高万明,许璟华
(1.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200086;2.中科睿格(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自航海活动伊始,导航就是海上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最古老的导航手段是天文导航,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天文导航逐渐成为航海活动中必备的导航手段。无线电产生后,无线电导航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二战初期,美国国防部成功研制了Loran-A海用中远程无线电导航系统[1],该系统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部署,但因其定位精度、可靠性、可用性差,不能满足美军作战要求,因而美国在二战末期开始研制Loran-C,该系统于1957年研制成功[2]。1974年,美国将Loran-C系统开放给民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了Loran-C系统建设。当前Loran已演进到能提供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功能的e-Loran系统。
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天基导航提供了可能。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制基于卫星平台的导航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该系统于1994年全面组网并提供全球定位服务[3]。当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已包含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欧洲Galileo和中国北斗等四大系统[4]。尽管如此,陆基无线电导航因与卫星导航的频段、功率覆盖等差异,仍为海上导航的重要手段。
海上无线通信系统能提供中远程通信距离覆盖,当前全球典型的海上无线系统包括中频(MF,Middle Frequency)NAVTEX系统[6]、高频(HF,High Frequency)PACTOR系统、甚高频(VHF,Very High Frequency)Telenor系统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5]。尽管上述系统能满足一定场景的海上通信需求,但其存在的通信速率低、延迟大、无法传输实时业务、无法获取用户即时信息等问题,限制了上述系统在当前日益丰富的业务场景的应用。为此,无线电搜救分委会提出了水上数字广播系统NAVDAT(Navigational Data)[6]。
无线电导航与通信系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如能将其合并,将大大降低系统建设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基于将NAVDAT数字广播系统扩展成NAVDAT广播授时定位一体化系统的需要,本文提出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设计方案,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NAVDAT在包含MF与HF频段的多条信道上播发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信号,各子载波可以支持1~10kHz调制带宽,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64QAM等多种调制方式。NAVDAT信道信息如表 1所示[8-9]。
表1 NAVDAT HF频段信道分配
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完成对NAVDAT广播授时定位信号的接收、解调和解码,输出广播授时定位相关信息。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框图如图 1所示,整个接收机由天线、射频前端、解调器、处理器和显控器组成。接收天线是覆盖300kHz~30MHz的天线。射频前端完成对射频信号的预选、滤波、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解调器包含广播解调器和授时定位解调器,广播解调器针对NAVDAT广播信号进行解调,授时定位解调器针对NAVDAT授时定位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器包含广播处理器和授时定位处理器,广播处理器处理NAVDAT广播相关信息的处理,对解调后信号进行解码并实现消息分发,授时定位处理器对授时定位解调器输出的授时定位信息进行处理,实现授时定位功能,输出授时定位结果。显控器是一个综合显示控制器,完成对NAVDAT广播授时定位信息的显示及接收机的用户控制接口。
图1 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框图
图2为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详细设计框图,时钟系统为整个接收机射频前端、解调器、处理器等提供时钟参考,电源系统为接收机提供电源。整个业务相关的处理运行于单核或双核CPU上,CPU接收按键KEYS输入信息,根据输入的相关设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显示到LCD上。CPU根据对射频输入功率的测量结果,对增益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同时对预选器进行相应的控制,完成波段选择与切换。射频前端输出信号分别输入到OFDM解调器和授时定位解调器,OFDM解调器在CPU控制下输出数据流(DS,Data Stream)、发射信息流(TIS,Transmitter Information Stream)和调制信息流(MIS,Modulation Information Stream)。数据流DS用于发送消息文件,这些消息文件通过文件复用程序格式化,该流可使用4QAM、16QAM或64QAM进行调制。发射机信息流TIS提供了数据流纠错码、发射机标识、日期及时间的信息,该信息流可选用4QAM或16QAM进行调制。调制信息流MIS承载了频谱占用、发射信息流TIS和数据流DS调制方式(4QAM、16QAM或64QAM)的信息,该信息流使用4QAM调制子载波,保证接收机可靠的解调该信息。授时定位解调器存在多个跟踪通道,分别对各发射台授时定位信号进行跟踪,并输出从台相对于主台的接收信号时间差∆T1、∆T2和∆T3等,CPU对授时定位解调过程进行控制,并对相关时间差进行处理,计算授时定位结果,根据授时定位结果调整本地时钟系统,从而实现本地时钟与UTC时间的同步。
图2 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详细设计框图
针对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提出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首先针对当前NAVDAT协议制定和系统验证阶段,提出接收机原型验证方案。其次针对未来NAVDAT批量应用,提出批量实现方案。
图3为NAVDAT接收机原理样机方案,该方案采用射频直采结构[10],其最大的特点是满足系统级、算法快速迭代验证的需求。射频前端由带通滤波器(BPF,Band Pass Filter)、自动增益控制器(AGC,Auto Gain Control)和模数转换器(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组成,基带处理全部由ARM完成,ARM上可以移植linux操作系统,整个基带算法开发用C/C++甚至Python来完成。ARM连接按键(KEYS)、USB、以太网(LAN)、LCD等,完成与用户的交互及信息传输。
图3 NAVDAT接收机原理样机方案
图4为NAVDAT小批量方案,该方案兼顾性价比与灵活性,针对不同信道,均能提供优异的性能。该方案采用超外差结构[11],一级变频,不固定中频上实现信道滤波,中频窄带滤波器为整机提供优异的抗干扰性能,满足船载复杂电磁环境需要。如需实现不同频段信道的同时接收处理,需要多个射频前端,不同前端本振(LO,Local Oscillator)根据需要调整,使中频固定且尽量少,以简化前端设计及成本。
图4 NAVDAT接收机小批量方案
图 5为NAVDAT接收机量产方案,该方案沿用小批量超外差接收机架构,采用专用芯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进一步提升接收机性能,降低批量成本。本方案将MF/HF预选滤波器独立置于ASIC外,ASIC内部集成多个信道的下变频处理单元,共用ADC,并设计专用解调电路(Dem,Demodulator)以降低处理器ARM负担,降低整机功耗。
图5 NAVDAT接收机量产方案
本文针对将NAVDAT数字广播系统扩展成NAVDAT广播授时定位系统的需要,提出了适用于NAVDAT广播授时定位系统的接收机设计方案。首先,从总体设计上对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应具备的功能及模块进行分解。然后从详细设计上分析各模块信息流及数据处理。最后,提出针对NAVDAT广播授时定位接收机不同发展阶段的三种硬件设计方案,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描述。下一阶段,将进行原理样机的开发,验证相关算法及方案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