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典 孙艳
证券投资的投资目标具有多元化特点,并不简单停留在绝对收益率这一个指标。其他重要指标还有相对排名、收益率回撤、人生不同年龄和境遇情况下的不同目标等等。本系列文章共三篇,旨在总结常见的设定投资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探讨什么样的投资目标相对比较合理以及相应心理建设。本篇为全部三篇系列之第二篇——同业排名目标。
证券投资的绝对收益率目标并不完全能涵盖投资绩效评价,因为绝对收益率受证券市场牛熊环境、宏观经济和通货膨胀环境的影响。
相对业绩基准(通常是某个市场指数)、相对同业的收益率排名(下文简称“同业排名”)则可以剔除掉综合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中,由于同类型基金的业绩基准设置大同小异,因此同业排名结果,基本就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相对业绩基准的排名结果。换言之,总体上仅同业排名指标即可有效剔除投资绩效评价中综合市场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同业排名这个指标,对基金经理和投资者个人而言也许是最重要的指标。战胜市场、战胜同业,才能证明绩效优秀,相当多投资者的满足感来自于收益率要好于多数投资者。长期同业排名就是量化的相对比较指标。
另外,当熊市来临,通常大多数投资者和股票及偏股型基金都难以躲过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但实际上,一般意义上也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躲过”,只要下跌幅度不比大盘(某个宽基指数如沪深300指数)高很多、不比业绩基准高很多、不比同业普遍水平高很多即可。
那么,合理的同业相对排名指标应该是怎样的呢?年度排名前列才是好基金吗?年度排名前二分之一这个目标是不是太保守?
首先,不争短期优秀。证券投资不确定性太大,尤其是中短期(例如1-3年左右的时间维度),市场风格、公司基本面、组合调整情况……太多的因素具有太大的偶然性,投资者通常无法对短期目标有很大的把控能力。想要短期排名优秀,很容易使投资者陷入焦虑状态,影响投资管理的理性思考能力。
从实际情况来看,短期跑得快的基金大概率接下来可能有一个明显回撤。统计2011年以来所有公募偏股型和股票型基金的排名情况,可以发现,单年度排名前十的基金,不但并未显示出后续单年度的持续高排名,反而很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年度掉入年度排名后二分之一。
其次,中短期平庸不碍长期优秀。统计2011年初之前成立的所有398只主动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公募基金,从2011年初至2020年末十年间,只有一只基金的收益率一直排列在当年所有主动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基金的前50%,十年累计净值收益率472.41%,年化收益率19.06%。该基金十年的累计收益率排名是第3名(3/398)。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统计时段内,该基金更换过两次基金经理——这差不多意味着,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连续十年同业排名前二分之一还没有在A股市场出现过!
证券投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无过就是功。尽量摆脱短期排名诱惑,更有利于保持良好心态,在个股研究、组合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得更好,从而减少犯大错的几率,长期绩效遂得以提高。
再次,中短期排名落后并不要命。这里统计了十年同业排名前十的基金其年度排名情况如表1(统计口径:2011年初之前成立的所有398只股票型和偏股型公募基金,总排名为2011年初至2020年末累计收益率排名,年度排名指该年度内上述398只样本基金内的排名)。
由表1来看,过去十年累计同业排名第十的基金,有9只基金都出现过单年度排名掉入后30%的情况,有4只基金出现过单年度排名掉入后10%的情况,有5只出现过两个年度的单年度排名掉入后30%的情况。
可见,即使是市场排名前十的优秀基金,也极大概率免不了会出现单年度排名落后甚至大幅落后的情况。
因此,对基金管理人来讲,实际大可不必因为个别年度排名落后而过度情绪低落进而影响理性决策,短期排名落后时积极的做法应当是保持冷静和理性,加大组合审视力度,审视组合的长期逻辑是否成立、组合是否过于不平衡、是否需要及时调整组合等;对于投资人或基金持有人来讲,则不应轻易因为个别年度排名落后而放弃目标基金,而应更多关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风格、最新观点是否认同等。
回撤,即价格阶段性高点到阶段性低点的下跌幅度。投资目标中的回撤目标,差不多等同于波动性控制目标。
投资目标为什么要考虑回撤控制,主要因为太大的回撤会加大投资者的恐惧心理从而影响理性决策和加大犯错概率,此外太大回撤也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流动性需求。
即使是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往往也有很大概率会遭遇比较大的回撤。中国公募基金的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即便是长期优秀基金,遭遇较大回撤亦几乎不可避免。
从表2来看,过去十年累计收益率排名前十的基金,有四只基金最大回撤超过50%,最大回撤的最小值都有31.58%,其中有一半的基金最大回撤高于沪深300指数的最大回撤。
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讲,完全不控制回撤,哪怕过往长期业绩优秀,仍然有可能遭遇致命打击。
基于回撤控制的必要性、回撤的難以控制性,以及过度控制回撤有可能带来的得不偿失等因素,本文给出如下相应观点:
投资目标有必要将回撤控制纳入考虑;
可以使用分散组合、控制或杜绝使用杠杆、控制大类资产配置比例等方式来有限地控制回撤率;
股票型基金管理人不必因特殊阶段回撤率比较大、回撤率高于市场整体指数而过度影响情绪进而影响理性决策;
股票型基金管理人可以考虑采取措施,争取自己管理基金的回撤率不显著高于业绩基准或整体市场的回撤率和同业的平均回撤率;
投资人(特别是追求长期高收益的投资人)并无必要对目标基金的回撤率寄予不现实的过高期望,但对波动率、回撤率显著高于业绩基准和基金同业均值的基金宜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