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兰芝,周荣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吉安 343000)
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优化,腹腔镜应用于老年手术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效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弊端[1]。老年人因机体耐受度较低,经由腹腔镜辅助开展手术治疗,创伤小,利于缩短预后康复周期,但受手术创伤、原发疾病、卧床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因此,针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尤为重要[2-3]。本研究为规避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同时配合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干预,旨在探讨其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1~87岁,平均(68.04±2.01)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9岁,平均(67.99±2.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两组均由相同的麻醉医师及外科小组实施腹腔镜手术。纳入标准:符合腹腔镜手术指征;对本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证、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拒绝或中断研究。
对照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健康宣教: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充分满足其术后需求,以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分析康复经验,使患者产生康复动力,提高其康复欲望,为早期康复奠定良好基础。(2)早期进食护理:嘱患者术后12 h内禁食,12 h后可在持续补液基础上服用辅助营养物,并根据患者胃肠耐受度增加进食量,术后3~5 d可过渡至正常饮食;若患者在进食期间出现多次呕吐,则需行胃肠减压。(3)早期活动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约术后6 h),视情况协助患者活动,先行起坐、站立训练,逐渐过渡至缓慢行走,术后当天帮助患者活动四肢,次日对其进行四肢按摩,术后第2~3天指导患者做康复操,先行上肢穴位按摩和上肢活动,之后行呼吸运动、脐周和腰背肌及下肢按摩,最后指导患者活动下肢,期间先由护理人员进行演示和指导,逐渐转为患者主动训练[4-5]。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YSKO4G型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常州思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4第2261159号]干预: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帮助其将下肢置于压力袋中,设置压力为60 mmHg(1 mmHg=0.133 kPa),持续充气20 min,干预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肤色变化,干预结束后先关闭电源,取下压力袋,每日于早晚各治疗1次,每日压力增加10 mmHg,于第6天增加压力至120 mmHg,然后持续该压力值干预4 d。
两组均于干预3 d后评价疗效。
(1)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初始排气时间、初始排便时间。(2)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3)下肢DVT发生情况。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始排气时间、初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手术耐受度降低,虽然对其采用经由腹腔镜辅助开展手术治疗,可减少术后创伤,但受其原发疾病及手术治疗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需长时间卧床,加之受机体高凝状况、体位制动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仍极易发生下肢DVT,若栓子脱落,经由血液循环易诱发肺栓塞,增加死亡风险[6],因此,术后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非常有必要。
本研究针对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明确术后转归需求,建议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以缩短预后康复周期,优化医疗资源,提高预后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老年患者术后风险因素,联合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该设备借助空气波于受压部位形成循环压力,以加速淋巴及血液循环,避免血液凝聚、血液黏稠度升高及血流速度缓慢导致的血液淤积,进而稳定血流动力学[7];同时,充气加压可有效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发挥抗凝效果,有效改善机体高凝状态,促使下肢血液回流,规避下肢DVT[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初始排气时间、初始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流量多于对照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快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循环,预防下肢DVT发生。
综上所述,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转归时间,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规避下肢DVT发生,保障术后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