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16 07:03:40袁丹郑淑红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10期
关键词:理疗仪肌张力盆底

袁丹,郑淑红(通信作者)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1 妇科,2 泌尿外科 (天津 301800)

盆腔器官由筋膜、盆底肌肉、子宫韧带支撑,包括阴道、子宫、直肠及尿道,一旦子宫韧带、盆底肌筋膜受损,将会减弱其支撑力,进而导致器官移位,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在妇科临床中十分常见,是指盆腔器官从原来的位置脱出到宫颈外或阴道口外,可导致患者子宫盆底功能障碍、排尿异常[1]。该病不会给患者带来致命性影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命质量[2]。在临床干预过程中,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年龄20~65岁,平均(41.5±10.3)岁;对照组年龄20~63岁,平均(41.4±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满足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纳入标准:(1)通过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症状表现证实为盆腔器官脱垂;(2)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2)精神系统异常或存在视听、意识、认知等功能障碍而无法正常沟通交流。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肌纤维训练:有规律地收缩协调,加强肌纤维锻炼,指导患者用力收拢肛门口和阴道内,维持3~5 s后放松3~5 s为1组训练,30 min/次,3次/周,持续4周。(2)缩肛训练:指导患者双腿在站立状态下分开,与肩部同宽,深吸一口气后,尽量提起肛门,待感到酥麻后,继续保持提肛状态10 s左右,20 min/次,每次间隔40~50 s,2次/d,持续4周。

观察组加用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郑州赛福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LG2000产后康复综合理疗仪)开展康复训练:操作前,向患者介绍理疗干预的流程、操作安全性及对疾病转归的意义,增强患者康复信念,消除患者担忧、顾虑等情绪;操作时,指导患者保持坐位,自然分开双腿,在贴片上涂抹耦合剂,再将其置于盆底肌部位,保证贴片紧贴局部皮肤,之后开启电源,期间多询问患者感受,避免不适,0.5 h/次,2次/d,持续4周。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评定标准:用口令指导患者收缩阴道,以手测收缩持续时间和连续完成次数进行分级,0级,患者手指感觉不到肌肉收缩动作;1级,患者能够感受到肌肉出现轻微的收缩感,但并不会持续;2级,患者可明显感受到肌肉收缩,但仅能持续2 s,并能够完成2次;3级,患者的肌肉收缩可促进手指向上或向前运动,持续时间3 s以上,且能完成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可对手指压力进行抵抗,持续时间可达到4 s,能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患者可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能够达到5 s以上,完成5次以上。其中,盆底肌力恢复至3级及以上为显效;1级≤盆底肌力<3级为有效;盆底肌力0级为无效;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尿失禁评分标准:尿失禁状态一直持续,记5分;尿失禁每周7次及以上,记4分;尿失禁每周4~6次,记3分;尿失禁每周2~3次,记2分;尿失禁每周1次或无尿失禁,记1分。(3)盆底肌张力评分标准:盆底肌能够正常对抗刺激且收缩正常,记5分;盆底肌可以轻度对抗刺激,收缩正常,记4分;盆底肌无法对抗外部刺激,记3分;盆底肌收缩幅度小,记2分;盆底肌能够轻微颤动,记1分;盆底肌无法对抗、无法收缩,记0分。(4)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8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尿失禁评分与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尿失禁评分与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尿失禁评分与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涉及诸多发病因素,无论何种病因,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基于此,及时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干预,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非常重要。常规康复训练主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化训练,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功能,使脱出的脏器重新回归原位,减轻尿失禁症状,但单独应用效果有限[5]。

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将贴片固定在患者盆底肌相应区域后,通过一定频率的电刺激,激发盆底肌生物反馈,改善盆底肌张力,促使脱出的脏器良好地复位[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盆底肌张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尿失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低频脉冲技术,对患者盆底肌进行规律刺激,激活盆底肌电信号,进而兴奋神经,加快神经传导,快速恢复盆底肌纤维收缩协调功能[7];其可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训练效果,达到促使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的目的[8]。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理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减轻尿失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理疗仪肌张力盆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康复理疗云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基于C8051F020的智能理疗仪系统设计
理疗仪不是想用就能用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请您诊断
放射学实践(2015年2期)2015-02-14 05: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