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张昌红,刘雪梅,郭丽娜,张作清(通信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患者的病情在短期内可持续恶化,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一经确诊需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1]。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为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率[2]。呼吸机通气治疗效果往往受通气模式的影响,常规通气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其疗效确切,但难以满足特殊患者的通气需求[3]。压力调节容积控制通气(pressure regulating volume control,PRVC)模式为常规通气模式的改进,结合容量与压力控制的优点,对特殊患者亦可取得良好的效果[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PRVC模式和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就诊的250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试验组男74例,女51例;年龄45~76岁,平均(56.13±4.1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13年,平均(6.56±1.08)年。对照组男75例,女50例;年龄46~77岁,平均(56.16±4.1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13年,平均(6.53±1.1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审2018(051)号]。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中AECOPD的诊断标准;合并呼吸衰竭;符合相应通气模式应用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哮喘、肺炎等影响肺功能的疾病;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或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
两组在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多索茶碱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63,规格0.3 g︰100 ml/瓶),0.3 g/次,1次/d,连用7 d。
对照组选择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应用无创呼吸机(飞利浦公司,BiPAP A30),参数设置,初始呼吸频率为10~20次/min,氧浓度为30%~50%,初始呼气压力为2~4 cmH2O,初始吸气压力为8~10 cmH2O,吸气压力逐渐增加至14~18 cmH2O,单次增加量不超过2 cmH2O,连续治疗1周。
试验组选择PRVC模式,应用无创呼吸机(南京舒普思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S9200),参数设置,通气压力最初设置为6~8 cmH2O,缓慢上调,最高不超过25 cmH2O;呼吸末正压从3~5 cmH2O逐渐上调,潮气量设置为6~8 ml/kg,调整氧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连续治疗1周。
(1)动脉血气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在3 500 r/min的速度下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用血气分析仪[西门子医学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型号RAPIDPOINT500]检测两组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2)呼吸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平均潮气量、平均漏气量。(3)并发症:在治疗期间统计两组面部压伤、吸入性肺炎、胃肠胀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治疗1周后,两组OI均较治疗前提高,P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OI、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试验组治疗1周后平均潮气量高于对照组,平均漏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面部压伤、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肠胀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AECOPD的发生与空气污染、病菌感染等加重气道炎症的因素相关,可降低患者的肺功能,引起呼吸困难,诱发呼吸衰竭,因此临床治疗的关键为恢复患者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机械通气为目前治疗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方法,常规通气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该模式通过调整吸气压力及呼气压力,逐步达到目标潮气量,最终以低气道压力提供高潮气量,降低机体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肺损伤,利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6]。该模式治疗效果较好,但因患者个体间存在差异,部分患者会出现动脉血CO2潴留,继而影响治疗效果。
OI为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可反映患者的氧合情况,指导机械通气呼吸参数管理[7]。当患者肺通气不足时,易出现CO2潴留,导致PCO2水平升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两组OI均较治疗前提高,PCO2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OI、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种通气模式对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均有较好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在于,PRVC模式通过监测平均潮气量合理调节通气压力,可保证理想的潮气量;同时,该模式还会连续监测容积压力关系,进一步降低气道压力,维持呼吸驱动力稳定,提高氧分压,减少CO2潴留[9]。因此,PRVC模式的通气效果略优于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1周后平均潮气量高于对照组,平均漏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PRVC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分析其原因为,PRVC模式通过不断调节峰压,可在维持较高潮气量水平的同时,保证潮气量稳定,更好地降低气道压力,减少呼吸机漏气量,并协调患者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减少呼吸肌做功,缓解呼吸肌疲劳[10]。此外,两组面部压伤、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肠胀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通气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而PRVC模式可降低AECOPD呼吸衰竭患者胃肠胀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两种模式均采用无创通气方法,无须切开气管,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利于改善呼吸状况[11]。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通气压力调节灵敏度低于PRVC模式,易因通气压力超过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张力导致胃肠胀气,故PRVC模式的通气效果更佳[12]。
综上所述,PRVC模式和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但PRVC模式能够提高平均潮气量,降低漏气量,且利于降低胃肠胀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