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颂

2021-06-16 09:17
中国火炬 2021年6期
关键词:两弹鞍钢两弹一星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五老用丰富经历和革命精神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鞍钢集团博物馆 一处基地,淬炼国家建设钢骨

鞍山军休服务管理中心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何长

五老何长岭给孩子们讲鞍钢发展的故事(鞍山市铁西区新陶小学关工委提供)

鞍钢集团博物馆于2013年7月9日奠基,2014年12月26日落成。博物馆占地面积1.2 万平方米,是集中国冶金文化建设、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钢铁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博物馆秉承“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宗旨,突出“新中国钢铁工业从这里开始”的主题,共收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照片3000 多幅,实物1万多件。该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应用了投屏、VR 体验、球幕投影、数字沙盘、虚拟漫游等高科技手段,在这里观众可以完成“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钢铁工业科普之旅,实物展示的国防教育之旅和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的党史教育之旅。鞍钢集团博物馆于2020年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党旗引领红色鞍钢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鞍钢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钢厂。短短几年,鞍钢就从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有力支撑新中国经济建设平稳起步。刚刚从战火硝烟中诞生的新中国,深切知道钢铁意味着什么。“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这个观点。

多年来,鞍山钢铁公司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国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向全国300 多家单位输送各类人才6 万多人,代培人员超过12 万人,支援了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援建了10 多家国有大型钢铁生产基地,涌现出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一代代楷模,形成了享誉世界的“鞍钢宪法”,成为引领时代的中国典范。鞍山钢铁公司波澜壮阔的历程是一部与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成长史,是一部鞍钢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饱含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关怀,凝聚着几代鞍钢人矢志不渝的钢铁强国梦想、心血与汗水,见证着鞍山钢铁公司不断走向辉煌的坚实足迹。

40 余万人接受鞍钢发展史的教育

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对抓好展馆教育基地十分重视,对如何发挥离退休老同志作用非常关心、非常支持。现在除了博物馆,还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 个,总面积2000 多平方米,有各种图片、实物、形象资料2000 多件。到目前为止,已接待省内外40 余万人次参观学习。原鞍山市关工委报告团团长兼鞍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德舫,在给全市青少年报告中不止一次讲到,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鞍钢集团培养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全国的先进典型。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分别代表各个不同时期的先进人物,成为全国精神模范先进标杆。鞍钢集团党委利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先进模范人物影响教育青少年,通过博物馆这个教育平台,让青年职工真实地感受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的熏陶,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来鞍钢集团博物馆参观的同学们还有别的收获。每次,军休关工委国忠义爷爷给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述苏联著名作家奥斯托勒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通过本人自传的形式,以拟人励志的手法描写了保尔· 柯查金从童年成长到青壮年,在卫国战役中多次参加战斗,最后在遍体鳞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通过口述由爱人代笔,完成了这部巨作,成为当时苏联共青团的励志座右铭小说。听后,孩子们从中受到很大启发,认识到了人的一生需要经过不断地摔打,才能炼成一块好钢,才能成长成人。

用大无畏精神淬炼青少年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为了让青年职工更好地树立起励志报国的志向,每逢重要历史纪念日,鞍钢集团各级关工委都要组织青年职工参观几个教育基地。参观后,谈观后感,写心得笔记,让鞍钢的年轻人都熟知展馆内容,深刻领会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学习先进人物的思想品德,传承先进人物的高尚情操。

鞍钢集团关工委发挥注重教育基地作用,组织五老播撒大爱精神,坚持做到22年捐资助学,共捐资120 多万元,资助1500 多名特困职工子女完成学业。鞍钢集团股份炼焦总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房洪瑾,退休后主动参加“春蕾工程”活动,与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小女孩璐璐结成帮扶对子,并通过希望工程,坚持22年不间断地用自己不高的退休金,不留名地资助100 多名名困难学生。

来自各地的同学参观博物馆后深有感触地说:刚上学的时候,听班主任老师讲过“鞍钢是祖国的钢都,是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炼出的钢铁为国家、为国防作出了突出贡献。参观前很多同学只知道钢铁是一个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知半解。鞍钢集团博物馆既向世人展示了宏伟壮观的气势,同时展示出鞍钢人不惧艰难险阻,紧跟国家改革大潮,为国家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来这里参观学习是非常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一片南海,涌现保家强国胸怀

海南省关工委办公室 王飞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方艺娟 陈小冰 桑婷

博物馆讲解员给孩子们讲南海文化(图/李婧瑜)

南海,面积辽阔、水体巨大、资源丰富,是东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将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以此为契机,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积极筹建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并于2018年4月建成。该馆旨在展示南海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保护南海文化遗产,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

2018年12月12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在海南省关工委主任陈玉益等领导陪同下,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考察。此时,参加“蓝色南海我的家”研学活动的琼海潭门中学的学生们正好开展南海主权爱国主义课外研讨。顾秀莲与同学们现场亲切交流,在充分肯定博物馆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的同时,提出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更多样的方式接受新的知识。同学们被和蔼可亲的顾奶奶所吸引,离别时依依不舍地说:“顾奶奶再见,欢迎顾奶奶下次再来琼海!”

这里是南海文化宝库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千年渔港旁,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 公里,占地面积150 亩,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9年6月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目前,馆内设有陈列展览7 个,包含“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八百年守候— 西沙华光礁I 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

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做海— 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源同流异—

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故宫·乡·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黄花梨沉香文物展”,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经贸交往、文化交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其中,“南海人文历史陈列”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精品奖”;并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推介项目。“做海— 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五老讲述保卫蓝色国土的故事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作为以蓝色国土教育为特色的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一方面积极向青少年普及南海知识,强化海权意识,引导其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也尽可能为青少年和广大学生提供社会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这是南海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谈到对青少年开展南海文化知识时说的一番话。

2021年1月19日,三沙海战老兵、琼海市人大退休干部蒙光芳到访,向博物馆赠送《参战将士撰文或口述 我亲历的西沙之战》图书4 本。博物馆副馆长章佩岚表达了感谢,并希望蒙老先生能将参加过两次海战的战友们联络起来,在馆内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讲座,让后辈们学习前辈战士的革命精神。同时恳请他们找寻自己当年参加西沙海战时留下的影像、图片、实物资料,能赠予博物馆研究展示,蒙光芳欣然同意。

琼海市关工委副主任王柱国在参观完南海博物馆后,深有感触地说:“建设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意义深远,不仅是对南海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更是对青少年开展爱国教育、激发爱国情操的好平台,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铸就青少年蓝色海洋梦

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以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在海南省关工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掘教育基地引领作用,围绕博物馆社会职能,着力研发特色系列课程,打造蓝色国土教育品牌,在开展教育宣传工作中讲好南海故事,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工作。

依托馆内文化资源,结合展览陈列,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和载体,着力研发特色系列课程。分设“海岸卫士— 红树林”“宝贝总动员”“五彩珊瑚礁”“我身体里的鱼”四个主题,不断丰富主题教育内涵,用实际践行“分众教育”理念,做到社会教育受众全覆盖。

配合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特色社会教育活动,累计达100 余场次,辐射观众达1.2 万人,为观众了解南海历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邀请吴志跃、赵晔、宋建忠等专家学者开展南海文化、良渚文化、水下考古等专题讲座,逐步推出蓝色国土VR 课堂、有声读物、网络课程等数字社会教育项目,加深传播深度。

创新教育模式,寓教于乐。通过VR 体验、运用自主研发的手工材料DIY,话剧表演、智力竞赛、体能实训、非遗体验等形式,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如开展二期集培训实践于一体的亲子教育课程— “最美志愿家庭”,让家长与孩子在学习南海贝类文化的同时,也参与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中。既提升了青少年对博物馆工作的认识,又推广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项目。

自开馆以来,累计开展主题社会教育活动252 场次,辐射1 万余人。累计举办“走进博物馆和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研学活动626 场次,辐射4 万余人次。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少年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四有新人。

中国·两弹城 一座城市,打造核能护国重器——本刊记者走访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两弹城

本刊记者 张鹏 蔡星雨 文/图

绵阳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两弹城讲解员赵洁激情讲解两弹城故事

“美国人想卡我们的脖子别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用行动去热爱祖国,用行动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过去,打造国之重器;如今,培养新时代爱国好少年。”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里的中国两弹城,曾经是一大片被红砖墙包裹的神秘之地。1965年8月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从青海原子城内迁至这里,邓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亚、陈能宽等9 位“两弹一星”元勋、16 位院士、2 万余名科研工作者扎根于此,历经23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指挥完成22 次核试验。2014年,两弹城被认定为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两弹城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摇篮,激励着无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攻关、再创辉煌。

5月11日,记者来到这里,近距离感受老一代科技人员的强“核”之志;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感受作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带给青少年的“两弹一星精神”、科技精神和强国之志。

“卡脖子别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我参与了我国同步通信卫星配套核心器件— 5 公分开关、‘东五’‘巨浪’‘遥感’配套课题的相关研究,参加过21715、21716 两次核试验。”张光明,1948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曙光机电厂技术副厂长,现在是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团长。作为曾经在两弹城工作过的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们肃然起敬。张光明告诉记者,绵阳是一个科技城,多年来市关工委坚持把“两弹一星精神”、科普教育带进学校,带给孩子。为此,2012年曾是国家空军特级飞行员的黄仕平找到了张光明,与原长虹总工程师卓荣邦,还有长期从事航天和航空遥感地质研究的高级工程师杨恒书等一批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组成了市关工委科技工作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兴趣教育和“两弹一星精神”宣讲。

“娃们最喜欢听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故事,邓稼先、王淦昌等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故事。当我讲到中国人不蒸馒头要争口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撼世界,娃们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咱中国真伟大’时;当我讲到邓稼先在原子弹试验失败后,毅然决然进入极度危险的试验区中心寻找失败原因,并最终发现原来是空投原子弹的降落伞没有打开,娃们表现出非常悲痛的神情时,我就感到无比的宽慰。因为我知道,我的宣讲抓住了孩子,触动了娃们的心,是有效果的。”张光明告诉记者,讲两弹城的故事,就是要让娃们知道,“两弹一星”的问世是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从苦难中奋斗出来的,不仅要有向上攀爬的科研精神,还要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娃们不能忘记这些功勋,更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

“不入党我就不退伍”“我只有初中文化,我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接触张光明,感触最深的是他身上有一股劲,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张光明对记者说,这就是两弹人的一股劲头。“美国人想卡我们的脖子别想,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张光明最后说,有生之年,他要将所知道的,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故事一直讲下去,希望娃娃们能以这些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科技工作者们为榜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两弹城内邓稼先旧居

两弹城内王淦昌旧居

“我要将两弹城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这里曾经是我国最神秘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之一。国家表彰的23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9 位先后在这里工作生活。”25 岁的赵洁,是两弹城年轻的讲解员,她还有一个身份— 绵阳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作为土生土长的梓潼人,她小的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是干什么的,长大后来到这里工作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共和国的脊梁,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伟大。赵洁告诉记者:“工作中接触过很多老兵,讲了很多那个年代他们所接触过的一些人和事情,这些对我影响很深,也促使我要把两弹城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赵洁说,“没有加入关工委宣讲团时,我总是在这里等游客来听。加入后,就要走出去,走到企业、社区、学校中,主动讲给青少年、群众、企业职工听,这是我对这份工作体会最深的可贵之处。”“加入宣讲团,看到那么多老科技工作者、老党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看到为了引导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我就十分感动也十分敬佩。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促使我要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洁告诉记者,她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宣讲去感动更多的人,也要告诉更多的人,在感动之后要有行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热爱祖国,去为祖国的更加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宣讲团团长张光明宣讲科普知识

本刊记者采访两弹城“小小讲解员”

永远铭记“两弹一星精神”

当记者来到矗立在大门前的“两弹一星”功勋宣传栏时,恰逢两名小学生。他们是梓潼文昌第一小学5年级的田一雯和岳馨如。他们都是两弹城的“小小讲解员”。两位小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经常听爷爷奶奶们讲两弹城的故事,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等老科技工作者的事迹对他们启发很大,因此学校组织“小小讲解员”活动时,他们就参加了。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演讲能力,但参与后才发现,很多游客来到这里,对这里一无所知,通过“小小讲解员”的讲解,游客不仅知道这里发生的很多故事,还深深爱上了自己的祖国,这是他们最感欣慰的地方。还有,很多游客都会主动与他们合影,并伸出大拇指夸奖他们。这两位“小小讲解员”自豪地说:“我们很有成就感,我们不仅可以把家乡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还为我们是梓潼人而感到骄傲。”

绵阳市关工委办公室主任伍军对记者说,近几年,绵阳市关工委在两弹城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科技城小小讲解员”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中,有2 万余名青少年参与。今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市关工委与“两弹一星”干部学院一起专门开设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讲“两弹一星”故事、编排了“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故事的情景剧《英雄·丰碑》和“两弹一星”人物访谈等活动,多角度向青少年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绵阳两弹城,诞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沐浴着一种伟大的文化。正因为有了邓稼先手捧弹片,郭永怀死护文件,程开甲心怀宏愿,王淦昌激光驭剑……众多国宝级科学家,把生命重心放在两弹城,才让这里得以不朽。正如记者在留言簿看到的一句话:过去,打造国之重器;如今,培养新时代爱国好少年。

站在两弹城,联想到已经上九天揽月的空间站,联想到已经下五洋捉鳖的“奋斗者”号,这一个一个都是中华民族的长城。他们既展现着共和国辉煌的过去,也昭示着光辉灿烂的共和国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两弹鞍钢两弹一星
缅怀“两弹一星”元戎程开甲
稼先的故事
《鞍钢故事》创作谈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中国“卫星之父”——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
研发“两弹一星”叶剑英和张爱萍心连心
网友:“鞍钢桥梁钢厉害了,我的鞍钢,加油!”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