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颂

2021-06-16 09:14
中国火炬 2021年6期
关键词:王进喜螺丝钉西柏坡

百年披荆斩棘,百年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使国家不断走向富强。

西柏坡纪念馆 一个山村,运筹黎明前三大战役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关工委

五老耿福堂给孩子们讲西柏坡的红色故事(图/蔡玉静)

在石家庄西部,太行山东麓,五月的柏坡岭阳光明媚,远远望去,山峦吐新绿,碧水向东流。

太行山下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那叱咤风云、瞬息万变的战争年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就这样一个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逐渐嬗变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就是西柏坡。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就会增加更多正能量。”

西柏坡,永载中国革命史册

西柏坡纪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区、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和中央部委旧址区等10 余处红色革命纪念场所,如同一座座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矗立在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其中,西柏坡纪念馆最为引人注目。1970年开始,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进行复原建设,复原总面积为16440 平方米。1977年新建西柏坡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44 平方米。197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旧址和纪念馆同时开放。馆藏革命文物有2000 多件,其中一级品8 类15 件。基本陈列有革命遗址复原陈列和纪念馆辅助陈列。

铭记光辉历史,砥砺领航前行。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这一时期,是中共党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它彪炳千秋的卓越功勋,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在这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犹如一座不熄的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西柏坡故事让孩子们追溯初心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力量。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感人至深,至今仍广为传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重要时间节点,发挥“三个”作用,讲好“西柏坡故事”,用心讴歌光辉历程,用情展现人民奋斗,用功书写精品力作,深刻反映建党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揭示革命圣地西柏坡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奋斗精神,讲述普通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的故事,寻根探源、追溯初心,形成爱国强国报国的共鸣共振,激发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凝聚新时代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磅礴力量。

发挥五老宣讲团作用。五老宣讲团成员在青少年中宣讲以“西柏坡故事”为主的红色故事,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远大理想,争做四有新人。发挥学校主战场作用。通过举办英烈事迹展、红色故事进课堂等多种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平山县组织全县50 多所中小学编排筛选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走进西柏坡》等87 个节目,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各级关工委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在革命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中国梦、赶考行”等系列活动,使广大青少年不断坚定跟党走和向共产主义目标前进的信念,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平山县关工委、平山县教育局关工委于4月15日在西柏坡希望小学举办了“学党史、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故事会进校园活动,向孩子们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感人至深的党史故事,引领孩子走进历史场景中去,感受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在场200 余名师生深受震撼,纷纷表示,一个个红色故事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怕牺牲、不畏艰苦,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让我们明白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青春年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奋读书、奉献青春。

近两年来,平山县关工委充分发挥西柏坡革命圣地教育优势,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95次,受教育青少年2.56 万余人次。今年,在石家庄市关工委的帮助下,新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 处,通过动员五老进校园,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教育32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到了1.6 万余人次。

湖南雷锋纪念馆 一尊雕像,树起国人学习榜样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关工委

五老谭荒芳同孩子们一起展示学习“雷锋精神”书法作品(图/周衍曾)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

雷锋同志的语录,现在读起来依然是朗朗上口。

经过近60年的培育与发展,“雷锋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雷锋精神”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无私奉献。

学习雷锋好榜样

湖南雷锋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雷锋街道正兴路42 号,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内容包括: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雷锋故居、长沙国防人防教育馆、长沙好人馆等。陈展面积3881 平方米,共展出文物实物340 件,照片299 张,雷锋日记诗文61 篇,展示了雷锋同志的成长历程及“雷锋精神”在雷锋家乡的起源和传承。

湖南雷锋纪念馆开馆50 多年来,以“播‘雷锋精神’,做雷锋传人”为己任,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400 多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湖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大“魅力场馆”等荣誉称号。

许多参观完纪念馆的社会各界群众都纷纷留言。一位叫徐雨涵的小朋友这样说:“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出你心中的雷锋,做出最好的自己。”一位叫曾广祥的同志作了一首欢快的诗:“中华美德他继承,发扬光大留美名。华夏子孙莫遗忘,‘雷锋精神’永留存。”

生前好友讲雷锋

前不久,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实验小学200多名师生汇聚一堂,聚精会神地听冯健、冯正其、张建文、易正昌、李湘枚5 位老爷爷(奶奶)讲述雷锋的故事。这5 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雷锋生前的好友和同事,是雷锋事迹的亲历见证者。

活动现场,师生们集中观看了《我们都是小雷锋》活动视频,表演了配乐诗朗诵《雷锋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齐声合唱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中心环节,雷锋生前好友、湖南省总工会原纪检组长冯健奶奶以雷锋“七问”为切入点,用朴实的故事向学生们介绍了雷锋崇高思想境界的根源,并号召师生们积极传承“雷锋精神”,增强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雷锋生前同事易正昌老人向小朋友们讲述了雷锋一脚踢出个“螺丝钉精神”的故事:一次,雷锋跟原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去下乡,一边走一边聊天。走着走着,雷锋觉得脚下被一个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他低头一看,原来是一颗生了锈的螺丝钉,便一脚踢到了路边。张书记问:“你踢的是什么?”雷锋说:“是一颗破螺丝钉。”张书记听了,一声不响,从草丛里捡起那颗螺丝钉,用手帕把螺丝钉擦干净,装进了上衣口袋。雷峰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雷锋跟着张书记到县机械厂开现场会。在机械厂,张书记问厂长:“如果这机床上少了一颗螺丝钉,机床还会转动吗?”厂长说:“那就要出毛病了!”聪明的雷锋这时已经明白县委书记为什么要捡那颗小小的螺丝钉了。只见张书记从口袋里掏出那颗螺丝钉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厂长。在回来的路上,张书记说:“雷锋,你瞧,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机器上少了它可不行!革命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是大大小小的螺丝钉,缺了谁都不行。所以,党把我们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同时,我们国家的底子还薄,处处要艰苦奋斗,一颗螺丝钉也不能浪费,积少成多啊!”

宣讲现场,学生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宣讲结束,师生们全体起立,向讲述故事的几位老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次巡讲活动是在冯正其等老人的倡议下,由望城区关工委、文明办牵头组织实施,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每月下旬开展一次巡讲活动。冯正其老人向大家介绍说,雷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的典型和楷模,望城作为雷锋家乡和“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要进一步把“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推向深入,努力打造特色和品牌。

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宣传雷锋、礼赞雷锋、学习雷锋,是时代所需、社会所盼、人民所愿。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在望城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关工委、文明办的指导下,高塘岭街道西塘街社区于3月9日组织辖区居民朋友和青少年,隆重举办“雷锋精神”巡讲进社区活动。活动特邀望城区宣讲团成员、雷锋生前好友张建文老爷爷和居民朋友分享雷锋故事。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学雷锋爱心义诊点”,为社区居民送健康;同时,设置了“雷锋慈善募捐点”,收集居民爱心,帮助困难人员。现场活动结束后,社区工作人员还组织开展了“学雷锋”主题清扫、慰问活动等。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是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等崇高精神。各级关工委和五老协同各村社区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服务活动,挖掘身边的“雷锋”事迹,全力营造“雷锋家乡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一位铁人,打造艰苦奋斗标杆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关工委 黄春阳 文/图

大庆职业学院关工委组织学生参观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伟大事业更需榜样引领。“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华儿女拼搏奋进、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石油工人的精神家园

“铁人”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酒泉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玉门解放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3月,他主动请缨,率领1205 钻井队开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靠“人拉肩扛”搬钻机、“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的办法打出了到大庆后的第一口井。1960年5月,在开钻2589 号井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服井喷,被人们誉为“铁人”。1964年12月,王进喜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王进喜出席党的九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切接见。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身患胃癌,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仍然关心着油田建设,病逝时年仅47 岁。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于2006年9月26日正式开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原路2 号。建筑外形为“工人”二字组合,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顶部为钻头造型,正门台阶共47 级,寓意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铁人徒弟讲铁人

置身纪念馆内,你会看到有不少五老在某处雕塑或者画像前,给孩子们讲当年石油奋战的故事,许万明就是其中的一位。许万明是1960年随王进喜从玉门油田赴大庆油田参加石油会战的37 人当中年龄最小的,当时19 岁,退休后,他不遗余力地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把传承“铁人精神”当作神圣的职责和使命。他常说:“我是铁人的徒弟,在他身边工作、战斗的那几年,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时候。现在,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这是我的责任,更是义务。”

许万明经常站在纪念馆内“人拉肩扛运钻机”场景前,给学生讲起画面中的故事:1960年4月2日,大伙儿日夜惦记的钻机终于从玉门运到萨尔图火车站。听到这个消息,大伙儿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活像一只只猛虎。不等天亮,王进喜就带领1205 队职工跑到了15 公里外的车站。可是,一到地方看到钻机设备大伙原本火热的心情一下子冷却了。原来,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车上是一车皮一车皮的几十吨重的钢铁大件,一部钻机总重60 多吨,轻的大件也有上百公斤。没有吊车、没有拖拉机,车下只有35 名西北汉子。怎么卸车?怎么搬运? 怎么安装呢?王进喜把全队人集合起来说:“我们大会战也像打仗一样,只能上,不能退;我们不能再等了,新疆、四川的钻机不是也卸下火车了吗?没有吊车,我们35 人就是35 部吊车。汽车不够,我们有手有脚有膀子,蚂蚁搬山也要搬。我们就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卸车搬运安装早开钻。”王进喜说完甩掉老羊皮袄,在地上抄起一根撬杠,大喊一声“跟我上”,就跳上了槽子车,大家也抄起家伙一拥而上。全队职工把钻机拆卸成几大件,用滚木加撬杠,推的推、拉的拉……棕绳把手勒出了血、肩膀被压得又痛又肿,可是谁都不在乎,许多人都脱掉棉袄,只穿一件衬衫。大家脸上、身上全是汗水,热气腾腾,全队职工从2日早上7 点一直干到3日凌晨,将60 多吨重的钻机全部运到井场。

当时讲完这个故事,许老非常动情。他对学生们说:“‘铁人精神’可了不得啊,这种精神不但在国家困难时期,使王进喜带领的1205 钻井队忘我地为国家作贡献,钻探出国家急需要的重要战略资源,解决了国家在困难时期的经济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物质生活富裕了,但是‘铁人精神’更不能丢,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铁人精神’要一代代传承下去,特别要在青少年的身上发扬下去,传承下去,因为你们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

“心语墙”上精神传

“队长,我是张眼镜,我又来看你了。”4月4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雕像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张常清,缓步走过寓意大庆石油会战开始的年份— 19.59 米长的献花路,献上花篮,并轻声地感叹着,“队长他走了51年了……”

截至今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清明时节的祭奠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8年,张常清老人一次也没落下。作为一名曾在1205钻井队工作过的工人,他随铁人王进喜去过一线传达文件,也曾相互通信,铁人一直是他的偶像和榜样。眼望铁人雕像,张常清老人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突然变得沉默,眼眶也有些发红。在这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前来参加活动的人也深受感染,他们脱帽后,或献花或凝望,以此寄托深切思念。

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阳光大厅中,线下活动始终不断。

在“清明·记忆”书法创作活动中,5 位书法艺术家或行书或草书,将国粹艺术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清明节缅怀油田英烈的重大主题相结合,用一幅幅传情写意的书法作品,彰显英烈的功勋与伟绩,表达了描绘新征程的心声。

对面的“心语墙”上,是3 天的时间里收集的近千条心语,这是人们对石油英烈的致敬与承诺。

从伊春来大庆的宋思远小朋友,用稚嫩的字体写下了“缅怀先烈,致敬王进喜爷爷”。来自大庆师范学院的刘洪雪和纪晓涵既是学生也是预备党员,一同在心语卡上写下了“缅怀先烈,爱党爱国”。从辽宁来大庆求学的杜文慧,虽然是第一次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却被铁人精神深深感动,她将“传承前辈精神,挑起时代担当”的誓言留在了“心语墙”上。

猜你喜欢
王进喜螺丝钉西柏坡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拧螺丝钉的人
铁人王进喜(节选)
西柏坡
王进喜:一条铁的家规
CHINESE IDOL
西柏坡精神的理论意蕴和党建价值
建国以来西柏坡研究文献统计分析及发展对策
王进喜:“石油铁人”
雷锋与“螺丝钉”刘思乐的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