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宜香 徐志仓 穆澜
摘要:基于76家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确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且中小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更严重;高利率货币政策会促进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数量型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立场中,高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高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会抑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但对系统性重要银行,这种抑制作用将会减弱;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过度风险承担越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
关键词: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21)01-0027-12
作者简介:汪宜香(1990-),女,安徽怀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Abstract:Basedonthebalancepaneldataof76commercialbanksfrom2014to2018,thispaperdiscussestheinfluenceofmonetarypolicyonexcessiverisk-takingofcommercialbanksbyconstructingpanelregressionmodel.Itisfoundthatthereisexcessiverisk-takingincommercialbanks,especiallyinsmallandmedium-sizedbanks,andthathighinterestratemonetarypolicywillpromoteexcessiverisk-taking;inquantitativemonetarypolicyandmonetarypolicystance,highreserverequirementorhighrealmoneysupplygrowthratewillrestrainexcessiverisk-takingofcommercialbanks,butforsystemicallyimportantbanks,thisrestraintwillweaken;thelargertheassetsscaleofcommercialbanks,thelowertheexcessiverisk-taking,andtheexcessiverisk-takingofcommercialbanksisobviouslycounter-cyclical.
Keywords:monetarypolicy;commercialbank;excessiverisk-taking
貨币政策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学的文献中,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几个目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与联系,所以每个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的政策目标主要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大量的学者认为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高估资产价值,也会提高银行业的杠杆率,导致金融环境的不稳定性。所以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1]。于是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又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开始反思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以及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渠道研究。
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以及经济问题时,货币政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频率比较高,这会导致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这也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那么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会更加不确定。
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风险持续暴露,货币政策调控压力逐渐增大。这种形式下,货币政策的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渠道以及商业银行过度风险管理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选择货币政策的三种代理变量,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假设;然后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进行量化界定,并且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所以本文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问题展开:一是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进行界定,判断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的行为。二是分析不同货币政策变量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三是验证宽松货币会不会鼓励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
一、文献回顾
(一)关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研究
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界定与度量的研究相对较少。金鹏辉等运用银行业贷款审批条件指数与银行业贷款审批条件指数均值的差值来衡量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实证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中,商业银行会放松贷款审批条件,从而过度风险承担[2]。李成等认为利率市场进程中不会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3]。刘航等构建了社会最优风险承担水平,然后预测商业银行最优的风险承担水平,比较两者的大小来判断商业银行是否过度风险承担[4]。张欢选取贷款过度增长率作为信贷扩张的指标,研究表明过度的信贷扩张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较高风险[5]。Achary和Naqvi认为在实践中,银行管理者和经理有动机发放过多的贷款,薪酬与贷款数量挂钩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委托一代理问题的最优契约结果,但这也会引发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6]。赵雄从理财产品市场角度分析发现: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会导致商业银行比拼收益率,这容易引起市场过度竞争行为[7]。童德通过研究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现:银行业市场的竞争会导致对特定企业过度授信,当过度授信风险暴露时,将危及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严重者将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8]。刘全洲认为由于紧缩的资本类宏观审慎政策不会直接影响银行信贷业务,使得银行在经营业务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在提高银行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客观上激励了风险过度承担,导致该类政策作用效果不显著[9]。
(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研究很少,但是研究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比较多。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首先是由Borio和Zhu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货币政策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10]。然后大量的学者开始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分析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Fabian认为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会促进商业银行冒险行为[11]。顾海峰等认为货币政策通过利率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高利率货币政策或者宽松货币政策会抑制商业银行承担风险[12]。二是从货币政策立场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张朝洋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增大[13]。刘明月认为货币政策立场显著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并且说明了货币政策非中性问题[14]。三是货币政策通过其他渠道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张迎春等选取16家上市银行2008—2017年季度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管理者心里偏差对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15]。
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第一,目前对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概念界定与度量都很少,已有的界定方法有些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银行贷款审批条件指数与均值之差并不能说明商业银行一定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社会最优风险水平的测度是需要一系列假设前提,可能不太符合现实情况,其他的研究并没有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进行界定。第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研究很少,而且在大多数的研究中,对货币政策变量的选择相对比较单一。在此基础上,首先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进行量化界定,确定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的行为;其次,选取三类货币政策变量,在假设的基础上构建模型探讨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非对称性影响,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类型货币政策调控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差异[16]。所以为了更加全面研究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下面分别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以及货币政策立场等三个角度,分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
(一)价格型货币政策
价格型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Altunbasetal.分析了货币政策对银行贷款违约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低利率水平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17]。但是由于发展的差异以及我国银行业竞争等原因,利率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可能更加复杂。
第一,银行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当市场利率比较高时,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贷款利率,增大利润空间,而作为银行存款客户,对市场利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反应时间,从而银行可以调整贷款利率增加市场竞争力,如果商业银行是风险偏好型的,那么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增大。第二,当市场利率比较低的时候,贷款利润下降,商业银行会选择减少放贷,从而导致过度风险承担减小,具体见图1。
图1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二)数量型货币政策
数量型货币政策选择存款准备金率来分析。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的情形下,资产规模越小、盈利能力越弱的银行越倾向于从事新型银行同业业务,同时承担更高的风险[18]。
第一,在偏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中央银行将会设定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相对宽裕,商业银行往往会设定较高的信贷目标,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在绩效的冲击下,会面临过度的竞争,最终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增大。第二,当法定存款准备金比较低时,货币创造乘数会比较高,货币供给量将增大,货币的借贷成本会下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意愿也会上升,具体见图2。
(三)貨币政策立场
货币政策立场是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变量,从而判断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1]。
货币政策立场主要是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预期角度来分析。第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促使商业银行采取更加激进冒险的信贷政策和行为,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促使商业银行采取更加审慎保守的信贷政策和行为[19]。第二,当货币政策偏宽松时,如果商业银行对市场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那么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意愿也会上升,具体见图3。
图2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图3货币政策立场对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价格型货币政策层面,高利率政策会促使商业银行追求高收益,从而过度风险承担增大。
假设2:在数量型货币政策下,低存款准备金率会促进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
假设3:在货币政策立场中,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增大。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界定
目前对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研究不多,所以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界定的研究更少。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对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的界定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通过构建社会最优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来衡量商业银行是否过度风险承担,如果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水平高于社会最优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则商业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二是使用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来作为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指数高于银行业平均贷款审批指数,则商业银行过度承担了风险。这两种界定方法各有利弊,首先,对于社会最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构建是需要一定前提假设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其次,银行平均贷款审批指数只能说明银行业整体放贷的宽松程度,如果某年银行贷款审批指数超过均值,说明这年贷款条件好转,并不能说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在此基础上本文依然借助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来界定商业银行是否过度风险承担。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从而判断银行業贷款审批条件的宽松程度。银行贷款审批指数是判断银行贷款审批条件松紧的指标,如果指数越大,则贷款条件越宽松。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与国际上银行贷款条件指数所表达的含义类似。银行贷款条件指数是国际金融协会对全球新兴市场133家银行高管的调查报告,当该指数高于50,表明贷款条件好转,反之亦然。通过类似分析,当我国银行贷款审批指数高于50时,则认为我国银行业贷款审批宽松。
第二步,分析银行业收益水平与风险水平,计算银行业单位风险收益水平。银行业收益水平用资产利润率衡量,因为资产利润率是银行业资产盈利能力的指标,能够反映银行业的收益水平。银行风险水平则用的是不良贷款率,银行业主要的风险是来源于信贷风险,则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能够很好的衡量银行业风险水平。运用资产利润率与不良贷款率的比值来衡量单位风险收益水平。
第三步,通过比较宽松贷款审批年份与严格贷款审批年份的单位风险收益水平,从而判断银行业是否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过度风险承担是指当银行承担风险但是收益却没有增加,从而银行承担了无谓的风险[2]。当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大于50,则表明银行业贷款条件宽松,从而信贷门槛变低,银行所承担的信贷风险也会增大。从投资的角度看,风险与收益应该是匹配的,高风险对应高收益。银行如果承担风险增大,则必须需要一定的收益对风险进行补偿,所以通过比较宽松与严格审批条件,年份单位风险收益水平的大小,来判断银行是否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当宽松审批条件下单位风险收益水平比严格审批条件下单位风险收益水平小,表明银行承担风险,但是没有收益对风险进行补偿,则说明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
(二)样本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76家银行2014—2018年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多,但是选取的76家银行的资产以及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而且76家银行已经包含主要的四类商业银行,所以选择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9年大部分商业银行财报没有披露,实证检验部分选取的是2014—2018年的数据。货币政策层面,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统计局;商业银行层面,数据来源于商业银行财务报告;经济环境方面,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三)变量选取与测度
1.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变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主要有预期违约率、不良贷款率、银行破产风险、加权风险资产。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还不是很完善,预期违约率没办法进行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风险的概率相对比较小,因为政府对商业银行存在一定的担保机制,所以破产风险不适用于衡量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加权风险资产与不良贷款率能够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代理变量,但是,这两项指标并不能界定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过度风险承担。所以本文选择单位风险收益水平作为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代理指标。
2.货币政策变量。货币政策是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关于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主要是选取利率相关指标;二是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主要是选择货币供给量和存款准备金率;三是货币政策立场的代理变量,主要是使用广义货币供给减去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的差值。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准确合理,本文选择四个货币政策指标:两个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分别是一年期银行同业拆借利率(CJRR)和一年期银行间回购利率(HGRR);一个数量型货币政策指标,选取的是差别银行存款准备金率(CKZBJ),是各家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与存款总额的比率。货币政策立场变量参考潘攀[20]等的衡量方法,使用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MP)作为货币政策的代理变量,具体由公式(1)计算而得:
MP=ΔM2M2-ΔGDPGDP-ΔCPICPI(1)
当MP>0则表示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大,货币政策偏向宽松,当MP<0则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降低,货币政策偏紧缩。
3.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商业银行对过度风险承担的差异,选择三个商业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首先,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在承担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因为自身风险管理更完善,有可能更加倾向于承担风险,从而过度风险承担,所以选取银行资产的常用对数(SIZE)作为银行规模的代理变量。其次,银行信贷的扩张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如果商业银行信贷扩张速度越快,商业银行承担的过度风险有可能也会越高,所以选择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DKZZ)来衡量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程度。最后,银行在应对不良贷款计提准备方面的不同也会导致商业过度风险承担的差异,如果银行计提的不良贷款准备金比较多,则商业银行有可能认为准备充足,从而愿意过度风险承担,用银行拨备覆盖率(BBFG)来衡量。
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也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关,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对于承担风险的倾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本文运用GDP增长率来作为宏观经济的控制变量,选择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来作为金融结构的代理变量,具体情况见表1。
(四)模型构建
1.基准模型构建。为分析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在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度量结果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1.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度量结果。
(1)银行贷款审批指数。从图4可以看出,银行业贷款审批指数总体上来看是处于上升趋势,也就是说银行业贷款审批条件是趋于宽松状态的,而且2018年贷款审批指数接近50,2019年贷款审批指数是大于50,可以说2018年和2019年银行业贷款条件宽松。
图4银行业贷款审批指数
(2)银行业风险承担水平与收益水平。从图5中可以看出,银行业收益水平是逐渐降低的,但是银行风险水平是逐渐上升的,所以单位风险收益水平在逐渐下降。
图5银行业收益水平、风险水平以及单位收益水平
从图4可以看出银行业贷款审批指数总体上是逐渐上升的,而且2018和2019年贷款审批条件宽松,风险也是逐渐增大的,但是银行业盈利水平并没有提高,所以认为银行业2018和2019年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2019年银行业单位风险收益水平为0.52,如果某家商业银行某年单位风险收益水平低于0.52,则认为该商业银行该年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
(3)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大部分商业银行2019年的财务报告还未披露,所以下面的分析和实证分析时间截止到2018年,但是这对后续研究的影响不大。具体的度量结果见附录1。
从度量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型商业银行中,中国农业银行与交通银行存在过度风险现象。因为相比较于其他三家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客户基础偏薄弱,管理效率偏低,导致盈利能力偏低,可能因为存在过度竞争,所以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交通银行相对其他四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其规模以及银行竞争都存在一定的弱势,这可能导致其承担过度风险。
在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其中8家商业银行都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的规模相對较小,对风险的管理与识别都弱于大型商业银行。
在43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31家商业银行均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在17家农村商业银行中,有12家商业银行单位风险收益水平小于0.52,表明存在过度风险承担。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客户基础薄弱,其业务与经营范围受到限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过度风险承担现象更严重。
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以发现: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均值是0.71,也就是2014—2018年从银行业整体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不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的,单位风险收益水平最大值为8.71,而最小值只有0.01,则表明个别商业银行是存在过度风险承担行为。从货币政策变量来看,商业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标准差为0.03,表明2014—2018年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波动较小,符合实际情况。货币政策立场变量中最小值为负值,表明实际货币供给增长率为负值,则当年的货币政策偏紧缩,但是均值是2.18,表明2014—2018年货币政策整体上是偏宽松的。
(二)实证结果分析
1.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本文选取的是76家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的是变截距固定效应回归,所有的回归结果都是在Eviews8.0下的估计。
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3的模型(1),从表3中可以看出4组模型的系数都很稳定,拟合系数都超过0.8,模型整体上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模型具有参考价值。
第一,货币政策变量。从表3的结果看,价格型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正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市场利率越高,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12],这使得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越严重,这与假设1相符,但是与前面列举的文献研究结果刚好相反,因为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风险承担,而本文重点研究的是过度风险承担,而且同质化的竞争环境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冒险行为的发生。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当存款准备金率比较低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就会越高,这与前面的假设2一致,也与前面研究风险承担的结果一致。从货币立场来看,货币政策立场的系数显著且为负值,货币政策立场值越大即货币政策越宽松,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越低,这与前面假设3的结论刚好相反。因为,如果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时间越长,银行的贷款审批条件越严格[2],而且之前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的过度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很少,所以货币政策立场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还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影响渠道。货币政策越宽松,商业银行出于谨慎考虑,商业银行会提高贷款审批条件,信贷风险就会降低,因此货币政策越宽松,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越低。
第二,银行的控制变量。从表3中可以看出,银行特征变量系数符号均保持一致,大部分结果都是显著的。首先,贷款增长率的系数为正值,贷款增长越快,则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就会越高,但是系数比较小,这可能是数据选取的问题。其次,拨备覆盖率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表明拨备覆盖率越高,即贷款损失准备越高,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越低。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提取的准备金越充足,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更加合理,所以过度风险承担越低。最后,从商业银行规模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与过度风险承担呈反向变动关系。因为规模大的商业银行,客户资源丰富,且管理更加完善,所以过度风险管理更加合理。
第三,经济环境的控制变量。GDP增长率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现反向变动关系,经济增长率越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越低。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商业银行因为利益驱使,会因为追逐收益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金融结构的系数显著且为正值,当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更高,商业银行会因为发展激进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
2.系统重要性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对货币政策敏感性检验。资本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面对货币政策冲击时,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较中小型银行反应更弱[21]。所以为了验证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是否对货币政策更敏感,对模型(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货币政策变量、银行特征变量以及经济环境特征变量结果与模型(1)基本保持一致,这里不做过多分析。
从货币政策变量与系统性重要虚拟变量的交叉值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变量的结果不显著,可能是数据选取问题。数量型货币政策变量与系统性重要虚拟变量的交叉值显著为正,表明交叉项会促进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当存款准备金率比较高时,会抑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但是对系统性重要银行,这种抑制作用减缓。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但是货币政策立场变量与系统性重要虚拟变量交叉值显著为正,表明系统性重要商业银行会因为其规模等原因,货币政策立场会减弱这种抑制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基于已有的研究,本文选取76家商业银行2014—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
1.从风险与收益均衡的角度分析,当银行贷款审批指数大于50,即贷款审批条件宽松的情况下,单位风险收益水平反而下降了,即当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上升了,但是收益却没有上升,商业银行冒了无谓的风险,这种情况下,认为商业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现象,通过计算得到单位风险收益水平的临界值为0.52。当商业银行单位风险收益水平低于0.52,就认为该商业银行存在过度风险承担。通过分析发现,中小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更严重。2.货币政策通过价格型、数量型以及货币政策立场三个角度影响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价格型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现正向变动关系,高利率会因为利润驱使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数量型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是反向变动关系,存款准备金比较低,商业银行放贷的条件越放松,过度风险承担越高。从货币政策立场来看,没有找到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过度承担的证据,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3.商业银行规模越大,风险管理更完善,过度风险承担越低。4.对系统性重要银行来说,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抑制其过度风险承担,相比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这种抑制作用将会降低。5.GDP增长率与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即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具有逆周期性。6.金融结构会促进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
(二)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结论,给出如下建议:
从监管角度:1.针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监管当局要进行实时监测并制定预警机制,一旦监管当局检测到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超过预警值,监管当局应该针对该商业银行发出预警信号,并责令在规定期限内调整风险管理,以此来促进金融机构发展的稳定。2.针对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监管当局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利率机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此来稳定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当市场利率比较高时,也要引导商业银行合理追求利润的行为,以免过度风险承担。3.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监管当局应该合理预测货币的供给量,要对市场进行监控,避免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偏高,导致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4.监管当局在调节货币政策宽松与紧缩时,应该要考虑到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现象,政策的调整需要兼顾到金融机构发展的稳定性。5.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监管当局可以进行逆周期监管。
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1.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考虑自身发展的稳定,还需要加强对自身风险的管理与识别,避免过度风险承担。2.对于系统性重要银行,更加需要考虑货币政策对过度风险承担的影响,完善自身風险管理,为其他中小商业银行树立榜样。
参考文献:
[1]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2000—2010)[J].经济研究,2012,47(5):31-44.
[2]金鹏辉,张翔,高峰.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及货币政策与逆周期资本调节的配合[J].经济研究,2014,49(6):73-85.
[3]李成,刘生福.利率市场化鼓励商业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吗?——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15,37(12):91-102.
[4]刘航,韩婷.为什么金融机构会承担过度的风险?——一个基于银行存款竞争的解释[J].当代经济研究,2013(9):67-73.
[5]张欢.贷款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风险吗?——基于非利息收入业务扩张与信贷过度增长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5(11):56-61.
[6]ViralAcharya,HassanNaqvi.Theseedsofacrisis:Atheoryofbankliquidityandrisktakingoverthebusinesscycl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2,106(2):349-366.
[7]赵雄.理财产品市场过度竞争行为与银行风险承担[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8]童德.PA银行南京分行对公信贷客户过度授信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9]刘全洲.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10]BorioC,ZhuH.CapitalRegulation,Risk-takingandMonetaryPolicy:Amissinglinkinthetransmissionmechanism?[J].BisWorkingPapers,2008,8(4):236-251.
[11]FabianV.MonetaryPolicy,BankLeverage,andFinancialStability[J].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2014,47:20-38.
[12]顾海峰,戴云龙.贷款集中、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来自2007-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证据[J].金融论坛,2019,24(10):24-35+47.
[13]张朝洋.货币政策立场、宏观审慎管理与风险承担渠道——来自中国银行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论坛,2019,24(2):12-26.
[14]刘明月.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5]张迎春,王璐,邓菊秋.货币政策、管理者心理偏差与银行风险承担[J].财经科学,2019(1):27-38.
[16]王晋斌,李博.中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2017,40(1):25-43.
[17]AltunbasY,GambacortaL,MarquesibanezD.DoesMonetaryPolicyAffectBankRisk-taking?[R].BISWorkingPapers,2010:298.
[18]赵成珍,宋锦玲.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存在性研究——基于新型银行同业业务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7):70-76.
[19]夏仕龙,付英俊.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研究——基于中观层面的结构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2017,39(6):33-45.
[20]潘攀,邓超,邱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风险承担与企业投资[J].财经研究,2020,46(2):67-81.
[21]刘小彬.异质性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影响的差异性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