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林
【摘要】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主要是由无机物、化学活性物质、和络合物等组成的树脂材料,是一种无色透明、使用方便、无毒不燃、渗透力极强的液体材料。水泥地面硬化剂该产品通过有效渗透,与混凝土和石造物中的成分发生化学、结晶反应,使混凝土的各成分固化成一个坚固实体,并阻塞了混凝土的各大小细孔,得到一个无尘致密的整体,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磨性、抗压性、致密性和抗渗性。
【关键词】水泥结晶;金刚石;固化剂
2010年8月12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召开了第一次《渗透型液体硬化剂材料》标准制订工作会议,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地坪材料分会组织,邀请各地生产企业一共参与标准起草和制定。水泥地面结晶硬化剂一般用于电器、电子、机械、食品、医药、化工、烟草、饲料、纺织、服装、家具、塑料、文体用品等制造工厂的车间以及宾馆、酒店、超市(地下)停车场的水泥混凝土或水磨石地面,干砂浆面、涂层、石膏砂浆面、水磨石所有馃露水泥面、新旧、粗糙或光滑表面。水泥结晶硬化剂地面的优点有很多,例如防尘、防腐、防裂缝、防剥落、防风化、耐磨、硬化、抗渗、上光、防潮便于清洁、施工简便快捷、维护简单方便、造价低廉。使用后最大的特点是:“钢丝刷刷不动,硫酸洗不掉”。
某项目某装置成品仓库地坪及后处理包装厂房地坪都是采用水泥结晶硬化剂。首先施工的基本工艺是在素地处理后,用洒水壶将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洒在地表面,保持所有表面在湿润下30分钟,用适当硬度的长毛推刷来回推动以帮助吸收;当脚下觉得变滑稠时,用水雾状喷洒地面,并用长毛推刷来回推动,以便让多余的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全部吸入;当脚下再度觉得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变滑稠时,彻底的用水冲洗整个表面,同时用长毛推刷来回推动帮助粘稠物浮起,并且拭干整个表面以去除所有表面的污渍及残留的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其次要达到此效果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素地打磨处理
1、5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基本平整,后用吸水机清理干净使地坪表面无浮浆;
2、1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后用吸水机清理干净使地坪表面无浮浆;
3、3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细腻,后用吸水机清理干净使地坪表面无浮浆。
第二步:把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均匀喷洒或者拖刷地面一道,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用量为0.4㎏/㎡。完全固化约4-8小时后进行打磨处理。
1、100-3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后用吸水机清理干净使地坪表面无浮浆;
2、5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后用吸水机清理干净使地坪表面无浮浆;
3、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用吸水机吸干地面。
第三步:用混凝土密封固化剂再次均匀喷洒或者拖刷地面一道,材料用量为0.2㎏/㎡。完全固化约4-8小时后进行打磨处理。
1、100-5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干磨);
2、1000-1500目的金刚石磨片打磨,使地面更平整、光滑,并使地面有丝微的亮度(干磨);
3、用拖布去除表面浮尘,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吸水机吸干地面。
第四步:再次均匀喷洒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或者拖刷地面一道,混凝土密封固化剂用量为0.03㎏/㎡。完全固化约2小时后用抛光棉打磨抛光即可。
混凝土密封固化剂施工完毕的状态:表面裸露无任何水洼;无滑腻感。任何的滑腻物必须全部去除(重新清洗干净、拭干)。如没有清除干净,地面会有十分难处理的白色残留!施工完毕1~3小时地面干燥即可行走。
最后按照以上工艺及步骤施工,整体效果显著,得到业主、监理的一整肯定,但仍旧发现有不足之处:
1、施工原地坪时,因为地坪标高差异(1cm左右)导致后续施工时,打磨工作任務加重,为保持水平,会形成高处打磨过多,部分石子外漏,影响整体效果;在以后施工中,需要从源头开始控制,在原地面施工时,为保持统一高度,可采用分区块、打灰饼等方式控制标高的整体性、统一性。
2、施工原地平时,由于当时一个商混站供应的混凝土不及时,又从其他商混站紧急抽调了几车商品混凝土,因为两个商混站的水泥含量、石子大小都有所差别,导致最终打磨后的地坪出现色差(不影响使用效果);在以后的施工中,要尽量避免一个地坪施工两个商混站的混凝土,哪怕水泥含量、石子大小有微小差别,都会形成色差,影响整体成型效果。
3、施工原地坪时,因为局部地方未振捣到位,水泥浆未提起来,导致在打磨过程中出现微小色差以及细小坑洞,需要重新封孔补救,加大施工任务及周期;在以后的施工中,原地坪浇筑混凝土后,在振捣的过程中要均匀振捣,更不能漏振或少振,避免给后续施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结语:
总结这一年来的工作,尽管有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个别方面还略有不足之处,例如新工艺、新技术学习的不足,个别技术问题处理的方法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并加以推广,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把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与资本,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新型建筑材料》(2013年07期);
[2]《化学品原材料》(2011版);
[3]《渗透型液体硬化剂》(C/T2158-2012);
[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