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06-15 02:57刘伟万维民傅凌刚张敏彭晶李晶莹丁坤明王维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咸宁市农业发展

刘伟 万维民 傅凌刚 张敏 彭晶 李晶莹 丁坤明 王维

摘要 分析了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南3县重点发展中药材、竹林、油茶、特色畜牧业,北3县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关键词 现状;问题;对策;咸宁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0-021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0.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Xianning

LIU Wei1,WAN Wei-min2,FU Ling-gang2 et al (1.Xian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Xianning,Hubei 437100;2.Xiann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Xianning,Hubei 437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Xianning City,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adher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dea of “One District Leads, Two Belts Synergy, Three Globals”, create a high-tech demonstration pilot zone integrating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the three southern countie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bamboo forests, camellia, and characteristic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three northern counties focus on building a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y economic belt in the plains and lakes;to build a “world fragrant city”across the region, develop ecological fisheries across the region, and promote“agriculture +”across the region.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anning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咸宁市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高,是一个农业生产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咸宁市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上有了一些探索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茶叶、蔬菜、畜禽、水产为主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十三五”以来,咸宁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农业产业尤其是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各地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农业污染综合治理模式创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实现产业兴旺还有较大差距。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关键,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突破点[2]。为推动和服务乡村振兴,厘清咸宁市“十四五”农业发展思路,把准建设重点,促进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特结合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十四五”时期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参考。

1 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一产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2019年咸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2.74亿元,实现增加值211.44億元。在全省13个地市州中列第8位,排名相对靠后。咸宁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68万hm2,产量122.77万t。咸宁市蔬菜复种面积10.52万hm2,总产量274.4万t,蔬菜生产产值87亿元,占咸宁市农业总产值的24.66%。咸宁市水果面积2.467万hm2,产量9万t,产值10亿元。咸宁市茶叶总面积3.307万hm2,开采茶园2.369万hm2,茶叶产量5.89万t,综合产值82亿元。咸宁市生猪出栏170.77万头,肉牛出栏1.38万头,家禽出笼3 030.69万羽,畜牧业产值80亿元以上,占整个农业生产总值的30%。咸宁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万hm2左右,年产值近40亿元。咸宁市水产品总产量为21.8万t,其中淡水捕捞产量0.7万t,淡水养殖产量20.6万t,增殖渔业产业链0.5万t。咸宁市淡水养殖面积6.073万hm2,其中精养池2.827万hm2,普通池塘0.517万hm2,稻田养殖面积2.729万hm2。咸宁市现有油茶面积5.328万hm2,年产鲜果约8万t,年产茶油4 500 t以上,油茶产业产值近50亿元。咸宁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都分布有桂花,地径5 cm以上的桂树超过130万株,基地规模达0.533万hm2,桂树50万株,年产鲜花50万kg,地方特色的桂花品种40余个。咸宁市现有竹类12属、150余种,总面积达173万hm2,其中楠竹10.667万hm2,雷竹0.333万hm2,慈竹0.067万hm2,其他竹类0.467万hm2。

1.2 龙头企业队伍不断扩大,二产增值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千亿农产品加工业工程各项政策的稳步实施,咸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优向好发展。截至2019底,咸宁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672.44亿元,同比增长9.2%;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 000亿元,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新培育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1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4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5家,龙头企业队伍持续壮大。

1.3 休闲农业持续增长,三产带动能力逐步显现

截至2019年,咸宁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 476家,其中农家乐1 148家,休闲观光农园(庄)311家;接待游客1 244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达22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利润总额达88 220万元;带动农户数8 805户,从业人员19 60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员16 260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55 343万元。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7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6个,总量达到17个。以赤壁羊楼洞青砖茶小镇、咸安白水畈萝卜小镇、崇阳雷竹小镇、赤壁市小罗湖田园综合体等为代表的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的涌现,带动了咸宁市休闲农业持续向上发展。

2 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缺“链”

从加工转化来看,农产品缺乏龙头企业,深加工不够,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初(粗)加工阶段,咸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5∶1,山东3.75∶1,美国5∶1;与国内外优势区相比,差距较大。以蔬菜和桂花产业为例,咸宁市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虽然有30家,但真正意义上的蔬菜加工企业仅15家,年加工总量仅有5万t左右,仅占蔬菜生产总量的1.82%,嘉鱼“两瓜、两菜”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深加工,主要以初级农产品的形式从田间地头直接销售。尽管桂花产业有部分企业开发出了桂花馅料、桂花酒、桂花糕点、桂花香皂等产品,但规模化的企业不多,基本为初级加工产品,尚未形成特色品牌。目前桂花产业主要依托苗木种植绿化,对桂“花”缺乏深入的系统性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的香料等系列产品缺乏,“香城”之花还不“香”。

2.2 产业资源待“挖”

咸宁市特色产业资源丰富,一些效益较高的特色产业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出来。虽有通城两头乌、通山乌骨山羊、华中中蜂等地方名优畜牧种质资源,但至今未形成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特色畜牧产业,无论从资源利用、产业规模和产品开发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我国四大地方名猪之一的通城两头乌,在养种公猪仅30头左右,能繁母猪仅1 600余头,全县仅有2家本地企业参与“通城猪”开发,年出栏商品猪不到13 000只。通山乌骨山羊核心种群仅200多头,现在仍停留在品种选育纯化阶段,离规模化生产还有较大距离。

2.3 科技支撑乏“力”

农业科技引擎现代化农业新技术的应用面较小,农技推广困难,部分农民仍沿用常规技术从事农业生产。大多龙头企业科技投入、推广力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当前咸宁市一些产业生产水平相对于传统优势地区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新模式推广应用率不高、种植养殖结构较单一、品种更新缓慢、经营管理落后、肥料利用率不高、产量和效益偏低等方面。从油茶产业来看,由于油茶品种更新速度慢,传统茶园老化退化严重。2009年前,油茶总面积的50%以上为传统品种直播或实生苗造林,种植效果差异大,且因疏于撫育管理,很多沦为残次林、衰老林,几近荒芜,油茶总体效益差,茶油产量不足75 kg/hm2。近几年虽然通过老旧茶园改造等措施更新了一些产量高、品质优的油茶新品种,但尚未完全达到丰产期,且规模不足。此外,从调研情况看,多数种植户只重视移栽第一年的管理,后期投入不足,疏于管理,直接导致油茶难以壮苗,林相差,挂果率偏低,有的甚至成为荒山。

2.4 产品交易缺“桥”

农产品交易市场是联结农产品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桥梁和纽带。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地位直接决定着相关农产品的市场话语权。咸宁市虽然是湖北省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一直没有专业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一些小型的中药材集聚市场品种单一,无法满足药品加工企业生产需求。目前,咸宁部分药品加工企业由于咸宁药品市场不规范,所需原材料多由安徽、江西和四川购进,无奈放弃本市丰富的药品资源而求其次,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降低了市场竞争力[3-4]。以通城县为例,全县药材种植面积3 466.67 hm2左右,由于没有中药材专业市场,小型的中药材集贸市场管理混乱,无法满足大宗交易,且集贸市场内外地药商把中药材收购价格压得很低,无法保证药农正常的经济收益,若运到其他省市的专业中药材交易市场,不但运输成本高,而且很难形成规模运输,只能接受低价,从而导致大量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廉价外流,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2.5 市场信息缺“位”

农产品产销结合程度低,农业生产盲目跟风,市场信息滞后,产销脱节严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水产养殖方面,四大家鱼、虾蟹等各自为战,基本是养和卖,“渔业+”不足,没有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特色优势不明显,哪个品种赚钱就一窝蜂养殖。以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表现最为突出,前几年小龙虾市场行情好,平均价格在40元/kg左右,很多不懂养殖技术的农户盲目养殖,花较大成本挖塘、买虾苗,但收益甚微,有的甚至赔本。

2.6 三产融合偏“松”

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热点,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目前已在咸宁不同地区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低、风险高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交叉影响,导致咸宁市三产融合面临着投资吸引力较弱、融合发展机制不畅、亮点不足和利益联结相对松散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咸宁市休闲农业尽管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是与一产发展规模仍然不完全匹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3 咸宁市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十四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落实、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的重要时期。《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5-6]。乡村产业类别广泛,做好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尤其在当下的脱贫攻坚决胜期和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重视规划、引领的“指挥棒”和“领头雁”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通过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创新应用规划力度,加大对休闲农业人才培育和用地的规划,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品牌建设规划等措施引领乡村产业发展[7]。2020年7月,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编制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要求,要加快发展以二三产业为重点的乡村产业,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8-10]。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建立健全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1-14]。

就咸宁而言,必须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为指引,抢抓“一芯两带三区”“一城引领”“三带协调”“133”区域和产业战略布局等战略机遇,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发展为抓手,聚力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三产融合速度,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未来一个时期咸宁市应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原则,既要围绕地方农业资源坚持全面发展,又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坚持“一区引领,两带协同、三个全域”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区”:以建设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为抓手,引领农业“三新”技术在本地区的研发、试验与推广。

“两带”:南三县(赤壁市、嘉鱼县、咸安区)要充分挖掘山区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幕阜山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北三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要围绕两湖一江等平原湖区特色资源,重点打造平原湖区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

“三个全域”:全域打造“世界香城”、全域发展生态渔业、全域推进“农业+”。

3.1 建强国家级农高区,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是采用现代农业科技、管理、经营技术,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 经营体系,打造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生产基地。二是以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为核心,打造“产学研”一体的高新科技示范型试验区。三是依托农业研发种养基地,将田园景观、自然生态与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咸宁知名的乡村休闲领地。

3.2 与山为伍,打造“一山多脊”

結合《咸宁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的有关部署,以通城、崇阳、通山3个县为主体,依托幕阜山丰富的山林资源重点发展“一药、一竹、一茶、一牧”产业,打造“四脊幕阜山”。

3.2.1 立足大健康产业资源,打造“康养之都”。一是学习河南禹州、安徽亳州等经验,在中药材核心产区通城建设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种类最为齐全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抢夺中药材话语权和定价权。二是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以通城为核心,辐射崇阳、通山扩大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引进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品种,提升中药材经济效益。三是挖掘药材观赏、食疗价值、保健等第六产业价值,结合中药材特征特性发展芍药、玫瑰等观赏型中药材,立足山区特色,发展药膳食疗农家乐,引导黄鹤楼、百丈潭等酒业公司转型开发保健药酒,挖掘中药材产业多功能价值。

3.2.2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优势,唱响“竹乡咸宁”。一是加快边远山区交通路网建设及林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竹林标准化基地建设,降低人工采集和车辆转运的成本。二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养业,如林下养鸡、林下种植三叶青、黄精等产业。三是在竹材料、竹纤维纺织、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竹化工、竹医药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延伸竹产业发展链条,增加竹子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做出品牌,最大限度发挥产业经济效益。四是立足竹林资源优势,优化竹类种植结构,以咸宁杨畈农高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构建“研发+示范推广”的笋用竹扩繁体系。以崇阳为核心打造食用笋融合发展样板区,逐步扩大食用笋种植范围。五是引进新品种、研究推广新模式,实现鲜食竹笋周年供应。引进一批适宜本地栽培的笋用竹品种,如麻竹、水竹、绿竹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竹类资源及栽培技术。在竹笋种质资源培育领域进行品种创新,通过竹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竹林覆盖技术等方面实现竹笋周年供应。

3.2.3 抱团发展,打造国家级幕阜山生态油茶产业集群。

一是以通城县四庄乡、塘湖、崇阳县路口镇、通山县燕厦乡等地为核心,辐射整个幕阜山区的油茶生产带。二是通过“龙头牵引”“合作社引领”“种植大户引领”相结合的油茶种植生产体系,实现从品种选育到良种繁育、从种植到管护、从采收到加工、从标准到质量环环相扣的高效发展。三是以建设“油茶特色小镇”为核心,打造集油茶种植、茶山观光旅游、茶泡采摘、茶籽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幕阜山生态油茶产业集群。

3.2.4 掘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级特色畜产品优势区。

一是采取“保护—恢复—扩群—市场开发”思路,打造特色畜产品,促进畜牧业差异化发展。加快发展包括通城两头乌、通山乌骨山羊、崇阳华中中蜂等地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力度,建立功能保护区,迅速提高种群数量。二是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推行通城猪二元和三元杂交等培育方式,提高当地商品猪的良种普及水平。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方式,在提高乌骨山羊核心种群数量,同时,保持遗传资源纯洁性和稳定性。通过与外地优质羊种杂交,导入湖北黑头羊以及麻城黑山羊血统,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产肉能力。三是稳步扩大蜜蜂养殖产业。以养蜂协会为依托,整合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力量,在崇阳港口乡等地扩大中蜂养殖规模,扩大中蜂采蜜品种,在壮大野桂花蜜的同时,发展形成多种花香的蜂蜜产品,做强“甜蜜产业”。

3.3 立足“江湖”,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结合《咸宁市沿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规划》发展蓝图,北三县重点围绕平原湖区地理条件优势,在湿地资源、平整肥沃的土地资源上做足文章,建设沿江沿湖农业产业经济带,重点打造1个“无忧产业”、做大1个“绿色银行”、塑造1个“网红产业”。

3.3.1 推广新模式,打造“无忧产业”。一是以咸安、赤壁等地为核心区,推广鄂香2号、玉晶91等优质稻米品种,推广“虾稻”“蛙稻”“一种两收”“双水双绿”“富硒功能稻”等多种优质稻生产模式。二是以绿色有机为发展理念,推广“稻鸭、稻鱼、稻蟹共育”等新技术,提升稻谷品质,为优质稻米精深加工创造条件,打造鄂南版“万亩粮号”,建强优质粮仓,进一步夯实粮食产业根基,打造“无忧产业”。三是在稻米深加工上着力开发功能性稻米、精细化稻米、稻米饼干制品等,在阿汤嫂、赤壁康凯等咸宁现有的加工企业中遴选一家有一定生产基础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开发多样化粮食深加工产品,培育一批在咸宁有市场、在省内有地位、在国内有影响的咸宁品牌,如“米老头”“旺旺雪饼”。

3.3.2 建设蔬菜转型发展示范区,做强“绿色银行”。一是以逐步压减大路菜面积、适度增加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设施精细菜种植面积、积极推动水生蔬菜发展为基础,在确保支撑冬春及迟夏蔬菜市场供应的同时,形成具有嘉鱼特色的设施精细菜、鲜食玉米和特色水生蔬菜品种,推动蔬菜种植结构转型升级。二是要强化与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多维度科技创新合作,筛选培育符合咸宁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优质、高产、多抗“咸宁品种”。三是要画好嘉鱼蔬菜“微笑曲线”。要加快蔬菜加工产业规划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蔬菜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嘉鱼,扩大水陆蔬菜深加工规模和种类,加大“两瓜、两菜”、莲藕系列产品深加工力度,研发适合大众口味的蔬菜脆片休闲零食、速冻食品、腌制食品、营养饮品等。

3.3.3 立足品牌优化与营销创新,塑造“网红”产业。一是要立足茶叶之乡,发挥龙头作用,真正做强青砖茶产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夯实行业标准,推进本地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超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淘汰弱小品牌。加大研发推广力度,推广时尚型消费群体的便携式青砖茶保健品、化妆品、茶糕点等衍生产品。聘请知名专业营销团队,策划创新营销手段,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新潮渠道,推广赤壁青砖茶产品。二是用好“一引一”以商招商,立足本地茶业资源,围绕奥瑞金、今麦郎等园区企业,加大对茶叶深加工企业招引力度。三是做大“一转一”转型升级,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引导资金,鼓励支持企业优化工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做强“一加一”增资扩产,做好存量项目扩大生产所需土地、厂房、用工等要素保障,用活产业支持政策,协调金融机构纾困解难。

3.4 以业为基,培育“全域农业”增长极

3.4.1 以花为媒,全域打造“世界香城”。

一是以咸安为核心辐射咸宁市各县市区,进一步扩大桂花种植面积,引进薄荷、山苍子、留兰香、茉莉、桉树、薰衣草等其他世界香料市场主力品种,为香皂、精油、香水等芳香产业规模化精深加工以及花海旅游创造一产基础。二是在咸宁农高区规划建设桂花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集芳香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科研科普和桂花观赏等为一体的中国芳香植物观赏园,加速适宜咸宁本地种植的芳香植物筛选与推广。三是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在香精香料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打造全国芳香产品深加工和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成果转化,引进国内“芳香产业”落地咸宁,加快对花香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引领国际芳香产业发展方向。

3.4.2 做优特色,全域发展生态渔业。一是全面清退“低小散”和无处理设施养殖场;全面推广“零排放”池塘圈养、渔菜共生技术、节水减排生等态养殖技术。二是建立长效协调管理机制,全面加强渔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加大河湖湿地的保护力度,提升重要渔业资源保护水平。三是在现有渔业生产格局基础上,以“特”字为先,在产业布局上进一步做细做大,渔业种类要精细,渔业规模要做大。以县域主导渔业资源为主,做大5个特优产业、做强1个有机产业。赤壁要进一步做优龙虾产业,在现有小龙虾基础,提前谋划布局澳洲淡水龙虾,抢占高端龙虾市场份额,建设“优虾赤壁”;嘉鱼要利用地理纬度、水资源等优势,持续建优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基地、适当探索其他鱼类苗种繁育基地,为世界“+鱼”。通城应立足林下资源优势,推进本地化苗种选育,做优特色棘胸蛙产业,打响通城棘胸蛙品牌;崇阳要继续挖掘冷水资源,做优冷水养殖品牌,增强虹鳟、鲟鱼养殖能力。通山要继续做优鳙鱼品牌,通过生态养殖,做优富水鱼品牌。咸安要立足湖区湿地资源建设咸安有机蟹品牌,加快新品种引进与配套养殖技术应用与推广。

3.4.3 提档升级休闲农业,全域推进“农业+”。

一是结合区位农业资源要素,明确不同县(市、区)发展方向。咸宁市南3县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优质青山绿水和湿地河湖资源,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依山就势挖掘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北3县则充分利用河湖湿地资源,注重发展平原湖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二是聚焦咸宁市优势农业特色产业,明确休闲农业重点发展类型。围绕茶叶、水果、油茶、蔬菜、竹类、中药材、莲藕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资源,探索提档升级“森林负氧”“农附旅型”“农辅旅型”“农旅合一型”“综合发展型”等多种休闲农业形态,开发打造一批“生态采摘游”“竹海寻宝游”“养生赏花游”“荷塘月色游”等精品产业旅游线路,推动全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咸宁多样性的特色农业增长极,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皮成功,别超,侯光明.创新方法的综合评价及应用决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5):15-20.

[2]

于志华.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振兴研究:范畴、基础与路径[J].商业经济,2020(9):121-123.

[3] 遵义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EB/OL].[2020-05-25].http://wenku.baidu.c.

[4] 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EB/OL].[2020-05-25].http://www.doc88.com.

[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19):21-26.

[6] 曾志明,罗玉文.农业强起来 农村美起来 农民富起来[N].闽西日报,2019-08-06(004).

[7] 王壹.重视规划引领乡村产业振兴[J].农家致富,2020(12):56-57.

[8]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宁夏农业农村厅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J].新农业,2020(16):9.

[9] 林远.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公布[N].经济参考报,2020-07-17(001).

[10] 孔德晨.乡村产业振兴有了“指南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7-23(004).

[11] 2020年中央1号文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3):15.

[12]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20(2):7-11.

[13] 秦海生.加快農机化发展为实现“两大目标”而奋斗:从10个关键词看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机化重点工作[J].现代农机,2020(1):21-25.

[14] 浩农.补齐“三农”短板挖掘发展潜力——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之要[J].党课参考,2020(7):48-66.

猜你喜欢
咸宁市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