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宪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學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然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教材的识字量大,专注学习的时间短等问题。教师也面临着课堂有时难以驾驭,总有学生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如何激发每个学生的活力,发挥他们的潜力,达到乐学爱学的目的呢?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趣味导入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上课伊始就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游戏导入效果极佳。
教学《蝙蝠和雷达》时,我就从“蒙眼找人”游戏入手。先让一名学生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潜藏不动,数生蒙眼找人。游戏结束,学生直呼:啥也看不见,太难了!我相机抛出问题:那高速飞行的飞机晚上啥也看不见,能保证安全飞行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瞪大眼睛等答案。我顺势引导: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蝙蝠和雷达》大家就知道原理了。课前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趣味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识字过程枯燥、字形难识记,又是小学生识字路上的两只拦路虎。要想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教师只能改革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识字环境,设计新颖的识字活动。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如教学“竹”字时,我用课件出示数幅图,引导学生猜猜这个字和哪幅图能对应起来。学生们兴趣盎然,仔细观察后发现,竹字头像竹叶,竖和竖钩像竹竿。我肯定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特别丰富,并告诉他们这是个象形字,以后我们再遇到象形字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住它。相信这个“竹”字学生牢牢记住了。
学生喜闻乐见的识字方法有很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编故事识字、图文结合识字、儿歌识字、形象识字、猜字谜识字……多样的识字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效率。
三、趣味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文本讲解,对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感到效果欠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阅读趣味化需要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智慧,或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或是提出问题激发阅读期待,或是互动合作迎接挑战积极参与,或是读后身临其境演一演……总之,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
例如,《狐狸分奶酪》这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生动有趣的语言易于理解,但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心理、性格就难了。教学中,改变教学思路,由各小组排演课本剧进行比赛。评委以课本为依据进行点评、打分。学生们迅速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开始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主动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好胜心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愉悦地分工合作,分享品读文本后发现的“夺胜秘籍”……不管演技如何,文章内容他们迅速记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他们了然于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语文课堂才会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