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薇 宫宇凡 郭婉盈
在玛多县住了26年的张培福还是第一次经历震感如此强烈的地震。2021年5月22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根据第四场“5·22”玛多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3日,玛多、玛沁县共有17名群众在地震中受伤,其中12人经治疗后已出院。
人们事后回忆起这场地震,说法不一。一位当地民警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伤亡少,是因为地震只持续了四十多秒,“要是再久,房子都塌”,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过,在张培福的记忆里,晕眩的感觉持续了两分多钟。
张培福在玛多经营着一家小旅馆。到青海湖一带游玩的旅客有些经过玛多,会在这里住上几天。受疫情影响,游客锐减,张培福旅馆的9个房间,常常只零星住着几个人。地震发生当晚,张培福与朋友在旅馆一层坐着聊天。“客人来,总是操心的。”只要旅馆里住了人,他习惯了整夜都不睡觉,生怕住客半夜有什么要求却无人回应。
5月22日凌晨2点03分,张培福还在与朋友开心地聊着天,下一秒,房子便晃动起来。他一把将朋友扯出屋外后,又回到了旅馆二层,拉走了两间房里的4位房客。
说不害怕是假的,在晃动的台阶上行走时,张培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要是真在旅馆出了事情,说不清。”为了说得清,他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危险,又回到了旅馆。
当晚,张培福与朋友以及两名房客住进了他停在后院的车内。4人在惊惶中度过了6个小时,第二天一早,住客们便坐着班车离开了。另外两名房客则睡在自己的车内。
同一时间,在县城东北边的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赶着疏散屋内人员的还有永尕拉毛。
监控视频记录下了这一时刻。玛多地处高原,平均海拔约4500米以上。5月下旬,夜晚气温仍接近零度,寒冷异常。永尕拉毛身着背心、外套,一边指挥着疏散学生离开宿舍楼,一边逆着人潮走。
“当时第一反应有点母亲本能的感觉,只想着这些孩子怎么办。”担心没顾上穿衣服的孩子们在操场上冷,永尕拉毛折返回宿舍楼拿了被子。
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在玛多县广场上准备了帐篷作为安置点。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成功将全校873名学生撤离到空旷的操场一天后,为了恢复六年级和九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学校迅速搭建好了临时帐篷,供师生学习、住宿——这也成为玛多县除人民广场外另一处大的安置点。但多数居民的第一反应仍是躲进自家车内,或是在草原扎个帐篷,躲避余震。
“哪儿有当年玉树那会儿厉害呀!”任职于玛多县人民医院的李医生向本刊记者感慨道。人们爱将这场地震与2010年发生在青海玉树的地震相比,后者震级略低于玛多地震,却造成2698人死亡,2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2010年玉树地震时,张培福觉得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而有了玉树的那次经历后,永尕拉毛觉得自己(面临地震时)不再害怕了。
在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门口等待运送物资的人,目前学校比较紧缺帐篷、鞋子、鞋子、感冒药等。图/本刊记者 王佳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地震受灾情况主要是要看位置、人口稠密等综合因素。玉树之所以造成人员伤亡惨重是因为“地震正好发生在玉树县城附近,县城人口较多,影响肯定就大”。另外,“玉树县城的房子多建于河套两侧,河套地基松软,房子不抗震,基础很差,所以余震破坏就很严重。”
无人死亡,成为玛多县地震后人们最爱讨论的话题。在孙士鋐看来,因为这次地震刚好发生在人口密度稀少的地方,并不能因此说地震灾害小。后续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滚石等)同样值得注意。
实际上,还有许多未受关注的困难。帐篷、棉被一直是玛多最紧缺的物资。最近两天,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除了一名摔到脚的学生,去县医院看病的21个孩子患的最多的是支气管炎——“睡帐篷,晚上冻的,”李医生向本刊记者透露。因此,感冒药也成了紧缺品。同时,断电、供暖不足是另一个重要问题。自5月22日起,本刊记者注意到,玛多县不断有维修电路、光缆、通讯的工作人员从西宁等地赶来。但在普通居民的家中,断电的情况时有出现。
地震发生7小时后,张培福回到了自己的小旅館。他将暖气、电路等开关关闭后,做了碗热奶茶和馍馍,又返回了车内。这几天,他吃得最多的食物是泡面。
余震随时会再次发生,张培福不知道自己还要在车里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