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大省的艰难十年

2021-06-15 09:08胥大伟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达峰煤化工碳达峰

胥大伟

内蒙古鄂尔多斯因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低廉电价,一度成为虚拟货币“挖矿者”的天堂,多家比特币大型矿场栖身于此。世界最大的比特币矿场曾隐身于鄂尔多斯市郊的工业园区内,这里的矿机每秒执行数十亿次计算。矿场的电力消耗量是惊人的,15根专用电缆被用于维持整个矿场的运行,一年缴纳的电费就高达1亿元人民币。

“挖矿”需要高效的电脑矿机和巨量的电力来维持。据剑桥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约为121.36TWh(十亿千瓦时),可供荷兰1700万人口用电至少一年。剑桥大学编制的比特币电力消耗指数显示,内蒙古占全球比特币采矿计算能力的8%。

今年3月9日,内蒙古发布了《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将虚拟货币挖矿归为“落后和过剩产能”,要求今年4月末前关停所有虚拟货币挖矿项目,并严禁新建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禁令之下,这些矿主们不得不选择离开,鄂尔多斯的“挖币业”迅速归于沉寂。

内蒙古刮起的这场清退风暴,源于中国正在提速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所带来的压力。目前,中国距离2030年“碳达峰”只有不到10年的时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近期发布了一份《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有望提前2年,即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2020年,因为节能工作存在严重问题,内蒙古相关部门被国家发改委环资司约谈。约谈指出,内蒙古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7%,却消耗了全国5.2%的能源。这意味着内蒙古必须对高耗能产业说不。

中国加速“碳达峰”,内蒙古等高耗能、高碳排的省份成了达峰最难啃的“骨头”。“达峰”意味着高碳省份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既要在原本优势的产业上“壮士断腕”,同时自身还将经历一段经济发展上的“阵痛期”。高碳大省即将面临艰难十年,它们的碳达峰方案如何制定?影响着中国传统能源大省“碳转型”的路径抉择。

“降碳”难题

“十三五”内蒙古“能耗双控”两项指标均排全国倒数第一,12个盟市也“全军覆没”,无一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成绩”颇为尴尬。“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度。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国家按省级行政区域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监督考核。

“‘十三五我们任务没完成,教训深刻。”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处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这样的“成绩”,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

事实上,从“十三五”期间的相关指标就能看出内蒙古“达标”失败的端倪。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提供给《中国新闻周刊》的一份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内蒙古全区能源消费总量分别达到2.31亿吨、2.53亿吨标煤,均超出国家下达的“十三五”2.25亿吨标煤的控制目标。由于能耗不降反升,致使碳强度分别上升10.39%和6.03%。

鉴于能耗双控的严峻形势,虽然目前国家尚未下达各省区“十四五”能耗双控具体目标,但内蒙古已于去年12月底提前下达各盟市今年能耗双控的目标任务。明确了两个硬性约束指标——2021年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能耗增量控制在500万吨标准煤以内。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司咏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内蒙古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分工定位,客观上形成“倚能倚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以能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作为资源大省,长期依赖能源产业的内蒙古,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单一化问题突出。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全区规上工业中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近50%,能源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7.2%。这些资源型产业能耗高但附加值低,内蒙古消耗了全國5.2%的能源,但仅贡献了1.7%的经济总量,单位GDP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很大一部分能源消耗都用在了低水平的产业和项目上。

同时,内蒙古为促进富余电力装机消纳出台的优惠电价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高耗能项目向内蒙古转移。随着新建资源型产业项目集中投产,带来巨大的能耗增量,加之存量高耗能行业生产旺盛,能耗大幅反弹。

与之相印证的是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一份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落实情况”的报告,报告叙述了内蒙古降碳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内蒙古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客观上造成碳排放刚性增长。因落实政策要求,内蒙古参与全国产业布局分工,承接了一批煤电、煤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项目,形成了高耗能、高排放局面。二是高耗能行业生产旺盛,导致存量能耗集中反弹。

内蒙古“降碳”面临着重重现实困境,“达峰”总体思路如何明确尤为关键。制定“碳达峰”路线图,核心目标是控总量、控强度,还是控碳排放增速?“当然是以强度优先,但总量必须得把住,另外碳排增速也需要去管控。”前述内蒙古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长期跟踪研究各省碳排放的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看来,内蒙古实现上述三个目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军列举了一串数据,目前内蒙古碳排放总量位列全国第四,人均碳排放强度全国之最,碳排放的年均复合增速也“位列前茅”。马军认为,对于内蒙古而言,控制碳排总量是最难的,因为缺乏明确的总量峰值概念,而碳强度虽是一个清晰的约束指标,“但是很遗憾,内蒙古很难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庞军建议,内蒙古需要对每年的碳排放情况作出详细的测算,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规划,确定“碳达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达峰”需不需要缓冲期?

猜你喜欢
达峰煤化工碳达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煤化工生产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迎接人口“达峰”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实现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的协同治理路径
基于统计学的中国典型大城市CO2排放达峰研究
煤化工专业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