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洪
【摘要】以兴趣为面,培养创造性的源动力;以学生为本,培养创造性的观察力;以教学为主,培养创造主动性的参与力;以能力为导,培养可塑性的创造力;以创作为果,培养创造能动性的想象力。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文章联系小学教学实际探索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造性;个性品质;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那么什么是创造性个性品质呢?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包括勇敢、自信、独立性强、有良好的意志力和一丝不苟等品质。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一、以兴趣为面,培养创造性的源动力
每个人都会对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就会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会认真观赏,参与评点,对好的作品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进而收藏、临摹,而且在绘画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积极且自觉自愿。但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的产生取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美术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源动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挖掘学生品质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律。例如,在学习人美版五年级上“立体贺卡”一课中,教师只演示了两种让贺卡立体的方法,但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贺卡会有不同的想法,于是教师就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让学生相互交流贺卡立体起来的方式。同学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那种激动真是少见,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教师好奇地聆聽一组学生讨论,并问他们为什么对让纸张立体起来特别感兴趣。孩子们睁大眼睛,兴奋地告诉教师,他们觉得能自己制作手工贺卡送给别人,很特别,很用心,在制作时将一张纸从平面变成立体的过程非常神奇,能变换出很多市面上没有的贺卡样子,所以很感兴趣。一个简单的手工制作,一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那么创造的源动力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所有的学习探索活动也就水到渠成了。看来兴趣真的是学生最好的导师,能够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勇敢地实践。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创造性的观察力
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绘画、手工制作、作品鉴赏的技巧,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提高、知识的自由探索融入学习的全过程,克服使美术教育变为单向灌输、束缚学生能动性的弊端,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东西释放出来,实现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人美版三年级上“台历的设计”一课的作品分享环节,孩子们的创造力不得不让教师惊叹。有的学生的台历造型像花朵,把每个月做成一朵花,十二个月十二朵花,象征着一年的每一天都像花一样美好;有的学生的台历是根据风车的造型设计的,象征着当遇到烦恼和不开心的事时,能借助风车旋转的力量把消极的情绪给吹散,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像这样有趣的创意还有很多。细细梳理本堂课学习历程,不难发现孩子们的很多金点子取决于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在本课学习前,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去观察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有创意造型的台历,挖掘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台历。孩子们借助网络,发动自己的家人,联系自己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了解,找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制作材料,像吸管、饮料瓶、彩珠、贴纸、压花机、冰棒棍、编制绳等等。最终,台历的手工作品呈现出多样性,从生活中找到的造型灵感都完美地呈现了出来。这样做才能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观察力和能动性,体现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富有个性的特点。
三、以教学为主,培养创造主动性的参与力
美术课堂是由师生的教与学共同组成的,师生一起努力参与才能把美术课上好,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实施民主教学。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让学生放开手脚当主角: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看”中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在“教”中参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参与。这种主动参与的习惯也是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去慢慢培养和激发的。
在人美版三年级上“台历的设计”一课的学生艺术实践环节,在了解了台历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将学生的作业环节分成了三个小步骤一一引导实施:第一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带材料设计台历的草图,启发学生动脑,敢于创造;第二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创意和创意碰撞,激发他们改进完善自己的创作;第三步,动手实现自己的创意。经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在动脑动手的体验中明白只有自己主动参与,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才是真正的财富,真正把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发挥出来。
四、以能力为导,培养可塑性的创造力
“创造是一个发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个体创造力的发挥,一般受六个方面影响,即智力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人格特征、活动动机和生存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低段、中段、高段年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低段年级学生对绘画和手工有着极大的兴趣,对凡事充满好奇,爱动手动脑去尝试,但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和绘画技巧还需进一步积累学习。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多采用动画、视频、图片对比、示范、游戏互动等不同形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在课堂中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将重点、难点采用分段式教学设计,增加多个小练习探索环节,注重各个环节的联系和知识难度的递增,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找到事物的规律。教师要理解并赞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力,可以孕育出百花齐放的创造力。
中段年级学生喜欢探索不同材料工具的绘画和手工,但美术基础知识积累较少,学习停留在不深入的摹仿层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美术流派风格、绘画原理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需要加强,但是需要故事或现实现象对比作为导向,单一的知识传授不容易引起他们的重视。教师可以发挥学生搜索网络信息和运用app软件的能力,课外自主搜集美术流派和绘画原理相关的文字、图片和音频,并制作成小短片在课堂分享,相对枯燥的美术流派风格、绘画原理等基础知识更能被学生学习和掌握。有了美术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欣赏分析美术作品,学习不同工具材料的绘画时才能不流于表面,能用自己的理解分析美术现象。
高段年级学生对于不同的绘画和手工有一定的了解,对美术基础知识也有一些积累,但对事物的好奇心、创新意识不足。该年龄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事物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强,在美术学习中可以采用主题式小组探究形式。无论是欣赏、绘画还是手工,都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或材料自主表现,看似自由宽泛,但在同一主题背景下,最终可以看到学生用多样的形式阐释主题,无形中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鼓励学生多想可以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多看可以解放学生的眼睛;鼓励学生多实践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鼓励学生去发展可以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可塑性的创造力,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五、以创作为果,培养创造能动性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学中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要加强美术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其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不浓厚的学生则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和贺卡的制作等,教学方式由以往的讲授式教学变为活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其树立创新的信心。
比如在人美版三年级上“台历的设计”课后拓展环节,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台历规划个人的假期生活。从孩子们的假期规划中,教师发掘出了班级的“美食小达人”,立志假期学做各种美食;“家务小达人”,假期除了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环保小达人”,学会将垃圾分类处理,能够利用可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手绘小达人”,假期中能够用画笔记录所到之处的人和物……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孩子们有更美好的体验,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自己敢想敢创作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让他们运用创造力去改变生活,有更美好的体验,让他们看到创造力的力量和价值,在每一次体验中都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凸显自己的积极品质。
以上就是我们的美术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小策略,它使我们的美术课堂灵动又不失幸福,关注学生的体验学习过程而非结果,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畅意表达,同时激励教师更努力地研究课程,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更加关注孩子们的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培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别样的幸福体验童年。
【参考文献】
杜喜军.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理论版),2012(03):39.
黄韬.浅谈小学美术创造力的培养[J].优学教育(中),2010(07):110.
刘品品.小学美术创造性教学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05):102.
刘佳楠.小学美术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1):1055.
杨景芝,黄欢.从直觉到理性——青少年艺术发展中的转型教育[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