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
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汉书》
采河边的蒲草,晒干后截成长片,当作竹简来抄写书籍。形容好学的人即使条件再艰苦,也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条件来学习。
西汉时,河北巨鹿有一个叫路温舒的人。他自幼就聪明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借书来读。但路温舒家境贫寒,父母无法供他上学,为了维持家计,父亲甚至不得不让年幼的路温舒去替人家放羊。即使是这样,路温舒也经常一边放羊,一边如饥似渴地读着借来的书。
但总是向别人借书终究很不方便,万一丢失或损毁了,赔偿的费用也是路温舒家无法承担的,所以他不得不另想办法。有一天,路温舒去河边放羊,看到河边生长着一丛丛宽大的蒲草,随风轻轻地摇曳。他灵机一动,想道:这又宽又长的蒲草不正像抄书的竹简吗?我能不能用它来抄写书籍呢?说干就干,路温舒当即就割了一大捆蒲草回家,晒干以后,动手把蒲草切成和竹简同样的長度,一条条的编串起来。然后他向别人借来书籍,一字一字地抄写在加工好的蒲草上,做成了一册册轻便易携的“书”。
有了这些“书”,路温舒在放羊的时候也不愁没有书可读了。这些蒲草书比竹简更轻,一次可以带更多,虽然容易破损,但更换起来也更方便,而且几乎没有成本。就这样,路温舒每次放羊都带着许多蒲草书攻读,学到了很多知识。后来,他靠着自学成为了一名饱学之士,官至临淮太守。
只要我们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好学之心,即使环境再恶劣,条件再艰苦,也总能找到学习的办法。路温舒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学成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