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1-06-15 14:03谭智勇谌潇雄陈文俊赵辉宋希娟饶鹏赵红雷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谭智勇 谌潇雄 陈文俊 赵辉 宋希娟 饶鹏 赵红雷

摘 要 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涉农人才培养的要求,以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改革为例,围绕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考核方式和培养学生“两爱”情怀等五个方面探讨铜仁学院涉农非农学专业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农学概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一懂两爱”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0.017

“农学概论”是一门从多维度、多层次介绍作物生产规律、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课程,课程内容知识面广、实践性较强,是涉农非农学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农业生产的窗口,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1]。我国高校很多涉农非农学专业,如植物保护、农村区域发展、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农学概论”课程。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11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新时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2019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并为新时代涉农高校指明了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新农科”建设方向,赋予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等重要使命[3-5]。

近年来,铜仁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三农”工作队伍的需要,积极主动开展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适应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开设了“农学概论”课程,其开课时间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该课程目前是本校农业区域发展专业(“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建设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本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国内非农学专业普遍采用的最新版教材为李天主编的《农学概论(第三版)》,我校也是采用这本教材,而笔者发现该教材内容注重整体理论,应用型知识较少,而我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文理兼招,部分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吃力,时常跟不上教学进度,课程考核不及格的现象时有发生。2)通过对近几年的入学新生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包括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都缺乏对农业的基本认识,导致学生对农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融会贯通,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抵触思想。

因此,如何让涉农非农学专业学生学好“农学概论”这门课,提高学生学习新农科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经验,从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考核方式和培养学生“两爱”情怀等方面探讨铜仁学院涉农非农学专业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1  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与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和落脚点,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校“农学概论”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应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为目标,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产业,让学生掌握实用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农业发展储备力量。建议授课内容以李天主编的《农学概论(第三版)》教材为基础,适当加入农业生产实践性课程内容,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武陵山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增加专业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和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建议课程讲授学时40学时,实训学时14学时,共计54学时,具体课程体系与内容见表1。可以看出,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内容基本为李天主编的《农学概论(第三版)》教材中内容,第九章主要介绍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践案例。同时,教学内容适当增加了实训环节,本文推荐碧江区和平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园区生产实践和武陵山区主要作物病害识别与防治两个实训内容,通过实训环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2  优化教学团队

由课程体系与内容可知“农学概论”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知识差异性大,其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知识要求较高[6]。目前我校“农学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由3名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组成(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3名教师分别来自农学和生态学两个专业,其中2名教师拥有3年以上农业企业从业经验,并取得了相应行业资格证书。教学团队成员在正常授课的同时还承担了相关的应用型科研课题,这也为教学团队结合生产实践传授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提供了良好条件,基本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今后建议引入植物保护、作物栽培与耕作等专业的教师加入教学团队,使教师团队知识结构更全面,或者现有团队成员在自己专业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加强学习,以更新知识、开拓思路,从而使教学团队得到进一步优化。

3  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传统的农学概论教学方法以教师黑板板书为主,讲授内容有限,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7-9]。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改善课堂授课效果,是“农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建议教学团队尝试以下几种措施:1)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农学概论”课程可以多提出一些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例如以“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那么甜”的问题为引导,来讲述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这一章节。2)开展PBL 教学。PBL教学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指问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农学概论”课程的进度安排,合理提出并安排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实际生产问题,让学生来尝试解答或开展调研,通过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案例教学。“农学概论”课程实用性很强,可在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常見的农业生产实践案例,使教学过程中碰到的许多抽象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4)开展MOOCs教学。MOOCs教学,即慕课,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农学概论”课程内容繁杂,学时有限,MOOCs教学可以让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在不同时间、空间内学习课程相关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5)开展“翻转”教学。“翻转”教学是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将“教”与“学”的时间进行了颠倒,让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课外时间翻转过来。通过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农学概论”课程学习不再成为难点。6)开展TBL教学。TBL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采取T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总之,“农学概论”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只有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并延伸作物的生长发育原理、栽培管理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才能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深度、广度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上要采取多元化原则,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更是课程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指导方向[10-12]。“农学概论”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难以体现实践创新能力,亟需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课程考核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还应注重实习或实训等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建议“农学概论”课程考核成绩应包含三部分:1)理论知识成绩;2)实习或实训成绩;3)平时课堂表现与考勤。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占比40%,实习或实训考试成绩占比40%,平时课堂表现与考勤成绩占比20%。理论知识考试侧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实习或实训成绩主要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出勤的考核,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总之,不断探索课程考核方式,使课程教学改革尽量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与目标。

5  培养学生“两爱”情怀

田曦等研究表明,目前涉农专业学生存在“学农、离农、弃农”的现象,这是学生个体认知、价值观及所处环境影响的综合体现,根本上是人与社会间多种关系作用的结果[13]。依据乡村振兴背景下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及“新农科”培养的需要,课程适当增加“两爱”情怀教学内容[14-15]。

“两爱”即爱农村和爱农民。1)爱农村既要有热爱农村的真心,又要有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恒心。爱农村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关键要落在实处,要有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的闯劲、干劲与毅力。2)要关心关爱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能动主体,关心关爱农民,不仅要做好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传播者和解读者角色,让农民知晓并掌握“三农”相关政策。不仅如此,还要把农民当作亲人看待,愿意静下心、沉下身倾听农民心声,深入了解农民所需,能设身处地为农民所想,及时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提高学生“两爱”情怀,需从学生价值观入手来引导,积极展现农业农村的良好形象,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农业农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与职业价值观,培养具有“两爱”情怀的学生。锤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是“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铜仁学院师生在思想道德、知识文化、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要求和培育标准。“农学概论”课堂可以通过政治理论、先进人物事迹、科技前沿等内容培养学生“两爱”情怀,引导学生思想上向往农村、情感上牵系农民,树立起建设美丽家乡、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农业农村,培养“两爱”情怀,可以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参与农业生产实训实践的方式多了解农业农村,通过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6  结语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的历史形势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农科建设能够顺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16-20]。建设新农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农科人才,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农科建设任重道远,而大学作为涉农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责任重大。近几年,铜仁学院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对核心课程“农学概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农学概论”课程内容改革要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本专业的“一懂两爱”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结合实际撰写出适合地方产业和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教材,针对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应用知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扎根山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农业企业管理运营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在政府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农林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健文,罗明珠,沈万宽.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0(06):258-259.

[2]  杨品红,罗丛强,石彭灵,等.新农科背景下《水生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2(04):41-45.

[3]  赵小敏,陈美球,蓝猷平,等.新农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05):1-8.

[4]  张声森,周子宁,陈敏,等.以油茶壳为原料制备吸附剂及其净化抗生素废水性能——“新农科”理念下培养“新农人”的综合研究性实验设计[J].化学通报,2020,83(09):844-849.

[5]  焦新安,俞洪亮,杨国庆,等.涉农综合性大学“新农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踐[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22-25,56.

[6]  张学林,张小全,杨青华,等.基于实证调查的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80-82.

[7]  白华毅,程志斌,杨曦,等.新农科背景下基于PBL的情景式混合教学探索——以动物生理学实验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03):117-121.

[8]  殷文,柴强,李玲玲,等.浅析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在《农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18):120-123.

[9] 王淑杰,王胡军,隋媛媛,等.现代《农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18-19.

[10] 隋媛媛,张蕾,张劲松,等.工科高等院校农学概论课程改革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04):153-155.

[11] 徐丽明,徐春城,王光辉,等.《农学概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38(11):116-119.

[12] 冯丽肖,孙红春,张凤路,等.面向农业生产实践 推进创新型考核改革——以《农学概论》考核革新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3(03):348-350.

[13] 田曦,包佳怡,孙翠翠.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涉农意愿研究——以培养“一懂两爱”人才为目标导向[J].中国农业教育,2018(05):77-82,96.

[14] 徐丽明,徐春城,王光辉,等.工科《农学概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世界—国家—家乡三位一体”情怀[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52-55.

[15] 张眉.“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经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108-110.

[16] 张兰兰.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情怀教育的路径与机制——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0,30(03):154-157.

[17] 尹海勇,刘展辰.经济带动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灌溉排水学报,2020,39(09):154.

[18] 黄建颉,罗兴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探讨[J].农学学报,2020,10(05):97-100.

[19] 郭丽君,陈春平.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2):80-85.

[20] 高峰,李成亮,刘之广.乡村振兴战略下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4):251-253.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