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软件类课程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2021-06-15 12:28赵淑君郭东恩宋薇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对分课堂

赵淑君 郭东恩 宋薇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软件类课程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式学习变为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对“对分课堂”的考核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文中分析了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提出了弱化终结性的考试和大作业项目考试的教学评价改革思路,探索实施“对分课堂”模式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等软件类课程的过程性学习考核方案,以充分发挥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分课堂;软件类课程;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11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heoretical grasping and innovation competence, a new assessment mode based on "PAD Class" has been explored and practiced. By doing so,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will be changed, thus directing their learning styles shifting from passive learning to autonomous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process evaluation, proposes the reformation of weakening final examinations and large project examinations, and explores a new assessment mode featuring the procedural learning about software courses such as Database Principle and other application courses guided by the "PAD Class" mode. The assessment mode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Keywords: PAD Class; software courses; process assessment

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国“强起来”的重要力量。高校在注重培養学生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而现行的考核机制通常是期末闭卷考试或大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相对片面,特别是对于软件类课程,这种考核机制就更难有效的评价学生能力。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反拨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软件类课程考核体系的现状

软件类课程是软件类专业方向课程,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的自主课后学习为辅,然而这种学习状态师生互动少,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考核方式也相对单一,通常是“一考定成绩”。现行的考核方式也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

现行的考核机制通常是学期末或“考试周”专门统一组织考试,而学校和教师往往重视考试的“尺子”功能,忽略考试的促进功能。这一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为分数学习,为证书考试,不重视平时学习积累,出现旷课、隐性逃课、考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作弊等,这是不少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2]。

(二)考核内容僵化

受传统“知识本位”观念的影响,软件类课程考核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考核内容多以“课本、老师、课堂”为中心,缺乏对所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整个知识体系的全面考虑;重视知识考核,忽视能力评价[2]。

(三)考核形式单一

软件类课程考核类型一般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两种,两种课程评价考核方式,通常是“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等组成。期末考试时,考试形式单一,多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两种,统一命题、统一答案。一些考查课程虽然加入了课程论文、项目大作业等考核形式,但多数考查课程的期末考核仍以一种形式为主,且在成绩评定中占有很大比例,还处于“一卷定成绩”的考核状态。

(四)试卷分析不足

考核的功能不仅仅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和学生通过考核查找短板,知足知不足[2]。而教师在阅卷过程中通常只顾判分,顾不上分析学生试卷,而学生更是在意成绩,忽略了试卷分析和分析结果反馈,更忽略以此来改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造成了为考试而考试的现象[3]。

二、对分课堂的考核理念

(一)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是基于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从中进行取舍折中。对分课堂是把课堂时间精确的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4]。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学生自己内化吸收和讨论交流[5]。

(二)对分课堂的考核理念

对分课堂的考核理念是弱化是终结性的考试和大作业项目考试,强调平时学习[6]。而平时学习就要落实到多次性的小作业和常规性的小组讨论上,所以,学生一定要做课后作业,然后,将课后作业带到课堂上讨论。因些,对分课堂的核心环节是课后作业,也是对分成功的关键,每次对分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梯度作业,考核不同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7]。

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平时学习,因此,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也做了较大的调整,考核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开卷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和考勤,并且占较高比例,可以占到期末成绩的60-70%,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或通过大量的背诵来应对考试,所以,如果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不用心的去完成课后作业,期末考试根本没有办法及格;闭卷考试占20%左右,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考试范围,闭卷考试时从中抽取题目考试,目的在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卷考试占20%左右,可以由教师临时出题,进一步的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6]。在对分课堂的考核中,只要学生平时认真学习,期末再进行简单的记忆学习,即使开卷考试甚至说不参加卷面考试也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

三、对分课堂考核模式在软件类课程中的实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是软件类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考试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共有48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有36个,实践学时有12个。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的教学中来,在18级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设计方向4个班,162名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同时,教学评价考核环节中也采用了对分的考核模式。教学评价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大作业项目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分,实验成绩占30分,大作业项目占20分,卷面考试占20分。具体考核方案如下:

(一)平时成绩考核方案

课后作业是对分实现的关键,是对分课堂的核心环节。本学期共进行了六次隔堂对分,留了六次课后作业,每次作业5分。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为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内容具有梯度性和可选性,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作业中选择题目去做。另外,要求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内容之后,还要写出基于这次作业的“亮考帮”,以备下次上课讨论使用。作业主要从完成、态度和创新三个方面去打分。只要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不拘于形式和内容,都可得3分;如果作业写的很认真,态度很好,并且写出了“亮考帮”,就可得4分;如果作业完成度高,有新意,很精彩,同时写出了“亮考帮”,就可得5分。 六次作业学生得分人数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课后作业得分人数分布情况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越来越认真,特别是,很多同学从刚开始不会写“亮考帮”,到后来在课堂上主动展示自己的“亮考帮”的学习状态进行转变;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二)實验成绩考核方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有六个实验,分别是: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以MySQL数据库环境为例)、SQL数据定义、SQL数据简单查询、SQL数据复杂查询、SQL数据更新、数据建模等六个实验,每个实验占5分。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完成情况来给学生打分,如果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没有完成实验内容,只要学生课下认真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即可得3分;如果学生在实验课上当节课完成实验内容,在课下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可得4分;如果学生在实验课堂中,当节课完成实验内容并撰写提交实验报告,可得5分。很多同学为了拿到5分,一部分同学们在课前主动的预习实验内容,以保证在实验课上顺利的完成实验内容并撰写实验报告。

(三)大作业项目成绩考核方案

在一个学期的课程讲授完毕之后,老师给学生预留几个大作业题目,比如有:汽车站车站售票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题库与试卷生成系统、学校运动会管理系统、商场会员管理系统等题目。学生可以从以上几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题目,然后2-3人组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在课下按要求完成题目并撰写项目实训报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考核过程中,学生将大作业题目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一答辩,答辩成绩由其它任课老师和其它小组成员共同给出,任课老师给出的成绩占60%,学生给出的成绩占40%。学生通过这项参与,可以在比较中发现自己项目设计的优点与不足,可以学习他人更好的设计方案。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在这个环节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四)卷面考试成绩考核方案

卷面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题型以填空、选择和简答为主。在考试前,学生可以对这学期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写到一张A4纸上,考试的时候可以带入考场。这样避免了学生考前的死记硬背,更注重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并且找出每个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关系,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降低了学生的考试焦虑情绪。特别是对于平时学习态度认真端正,但是,在面对考试时容易紧张,期末考试时,试卷发挥不好的同学,可以完全消除挂科的担忧。

从以上考核方案可以看出只要学生平时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到期末考试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复习,期末考试就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有动力、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作业上拿更多的分,在实验上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在大作业项目测试中展示自己的优秀才华。相反,如果是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期末考核时,是一定不能通过的。

四、改革成效

为了有效的展示改革的成效,我们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对比,从本校调取了17级和18级软件工程方向软件设计专业本科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分析。17级软件设计1班的学生采用了改革前的考核方式,期末成绩由平时出勤(10分)+实验成绩(30分)+卷面考试成绩(60分)三项组成;18级软件设计1班的学生采用改革后对分理念的考核方式,期末成绩由平时作业(30分)+实验成绩(30分)+大作业项目成绩(20分)+卷面考试成绩(20分)四项组成。

(一)平时成绩改革成效

我们从教务系统中调取了17级软件设计1班42人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学生成绩,调取了18级软件设计1班48人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学生成绩。根据17级软件设计1班42名学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成绩单和18级软件设计1班48名学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成绩单,分析了学生平时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学生平时成绩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考核模式改革之前,学生只要按时出勤,保证到课率就可以很容易的拿到满分,但是学习效果不能够完全保证;考核模式改革以后,增加了平时成绩的分制,同时也增加了难度,学生想拿满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只要用心完成平时作业拿到良好以上的成绩也并不难,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功在平时。

(二)实验成绩改革成效

实验成绩在改革前和改革后在期末考核中的占比没有变化,但是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成绩分布情况中看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上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实验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从表3学生实验成绩发生的细微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也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比原来有所提高。

(三)期末卷面成绩改革成效

在从教务系统中调取的数据中,根据17级软件设计1班42名学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成绩单和18级软件设计1班48名学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成绩单,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学生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分数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根据以上学生期末卷面考试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考核模式改革前,学生想要考90分以上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100分几乎不太可能,也会有学生担心自己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会挂科,哪怕是平时学习很认真很用心的学生也会有这方面的担心;然而,在考核模式改革以后,期末卷面考试很多学生都可以考到优秀的成绩,甚至是可以考100分,另外,只要平时成绩,实验成绩,项目成绩都比较好,几乎不用为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不好担心,只要平时认真学习,完成相关作业,不用为会不会挂科而发愁。

将对分课堂的考核理念引入到软件工程类课程的考核中,通过这种强化平时成绩,弱化期末卷面成绩的考核方式,可以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临时抱佛脚的学习状态转变为功在平时的学习状态,有效的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近年来,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学院围绕着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为指导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机制进行不断的改革。特别是,将对分课堂引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中以后,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成功的把学生从宿舍和游戏中召回到课堂上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对知识探索精神明显增强;对分课堂的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提升了考评的准确度,及时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状况。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一种考察学习成绩的手段,而是可以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从本质上说,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考核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良好的课程考核模式是一把“尺子”,可以使教师借以检验教学效果,使学校借以评判教学质量; 同时也是一条“鞭子”,既可以鞭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鞭策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春雷,等.SPOC混合教学模式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53-157.

[2]杨丽莎,伍国勇,徐平,等.基于过程考核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5(5):70-75.

[3]江捷.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6):21-22.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陈瑞丰,张学新,赵玲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性学习的促进作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74-176.

[6]張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7]陈志超,闵永新,陈瑞丰.对分课堂模式下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渐进生长——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170-173.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软件类课程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SJGLX471)

作者简介:赵淑君(1984-),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数据;郭东恩(1978-),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数据;宋薇(1987-),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数据。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对分课堂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论高职物流专业包装课程开发与改革?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