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

2021-06-15 12:04李云龙狄其安
音乐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调舒伯特和弦

李云龙 狄其安

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其作品包含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等,艺术歌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独有的表演形式,他为许多诗人的作品配曲。可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诗歌、声乐与钢琴的综合艺术表现。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冬之旅》便是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而创作。舒伯特创作的作品和他生活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通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的分析可以探究出浪漫主义早起的音乐特征。比如和声进行的改变、和弦外音的使用、频繁的转调、钢琴伴奏与声乐融为一体等特点。

一、和声的特色

和声是音乐作品的灵魂,一部音乐作品,支撑其发展有着多种元素,除了旋律与结构,和声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美国音乐理论家斯蒂凡·库斯特卡与多萝茜·佩恩在他们合著的《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一书的开始就写道:“西方艺术音乐与许多其他类型音乐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它对和声的重视。换句话说,表演任何一部作品,都可能会涉及不止一个人同时演奏或演唱不同音高的音,或者,对一个键盘演奏者来说,总是有不止一个手指同时弹奏不同的琴键。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无伴奏的长笛、小提琴,等等,但即使是这样的作品,其中暗含的和声背景也往往能够被我们的听觉所感受到。”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和声是他艺术特色的一个部分,本人通过研究,对他的和声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阻碍进行的使用

阻碍进行,广义地说,属功能和弦包括各级和弦的离调和弦不解决到所属的主和弦,往往进行到所属主和弦的下三度和弦。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就频繁地使用了三级和弦代替一级和弦形成阻碍进行的感觉。以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晚安》为例。

《晚安》这首作品的调性变化丰富,整首作品以d小调为主,调性变化为:d小调F大调降B大调d小调F大调降B大调d小调D大调G大调D大调d小调。当调性从d小调精心布局转到了同名D大调后,如谱例1所示

譜例1

“谱例1”的第1小节和声为D大调的I级和弦,第2小节第一拍是D大调的V2/V和弦,第二拍出现#e1是f1的等音,这个和弦是Ⅶ7/Ⅲ,钢琴低音声部的d则是大调的主持续音。然而这个本该到达Ⅲ级的和弦并没有按照常规进行,而在第3小节到达Ⅲ级的下三度和弦,即D大调的I级和弦,此处的和声功能即为阻碍进行。

和弦功能的阻碍进行,延迟了音乐的停顿感,同时也形成了出其不意的音响效果。“谱例1”第二拍的Ⅶ7/Ⅲ的低声部是主持续音,因此音响色彩更为新异。

2.延留音的运用

延留音是指和弦进行中上一和弦中的某一音以和弦外音的方式出现在下一个和弦中,延留音的出现会打破原有和弦的和协性,从而形成新的音响效果,使听众耳目一新,如“晚安”片段谱例2所示。

谱例2

“谱例2”中第一小节调性从D大调转到G大调,第二小节最后半拍到第三小节第一拍是V34/VV的和弦进行,钢琴右手声部的g1就是延留音,是前一和弦的七音。直到第二拍g1才级进到#f1解决。因为延留音的使用,打破了和弦的三度叠置规则,在听觉上会出现不协和的音响效果,这样就形成了新的音响效果。

狄德罗的主要美学观点之一就是“反对墨守成规”,就像以赛亚·柏林对狄德罗所写的艺术评论文章《沙龙》片段的理解一样:“这是对天才的颂歌,是对才智的反调、对规则的反调、对十八世纪吹嘘的所谓美德——心智健全呀、理性呀、分寸呀、比例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的反调。”而在舒伯特的歌曲中经常使用阻碍进行、延留音等打破常规的写作手法,这种打破规则、追求新的音响效果,不拘形式、富有创造性,这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是对现实枷锁束缚的反抗,是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他把这种想要把冲破束缚的想法融合到作品里,用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复杂多变的情感。

二、钢琴声部与声乐的融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不仅仅是诗与曲的结合,而是诗、曲、伴奏有机的结合与统一,诗意和情景的交融让音乐的形象更加自然地流露。在《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保罗·亨利·朗对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就有这样的高度评价:“舒伯特的器乐伴奏所起到的作用,有点像莫扎特歌剧中管弦乐队,它为声乐之花的生长提供了气氛和土壤。特别突出的例子是他的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这些套曲的持续不断的魅力亦来源于此;伴奏是使我们保持在总的曲意情绪之中,而声乐部分则给我们展示出它的各种不同的景象,这在《冬之旅》中尤为突出。”通过对乐曲的细致研究,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对钢琴与声乐的融合进行分析。

1.音色的特点

舒伯特在歌曲创作中,对音色的把握非常细腻,钢琴与声乐演奏同样旋律所营造的混合音色、强弱变化形成的音色对比,以及加强音色等都体现出他对钢琴和声乐音色效果的整体设计与构思。如谱例3所示。

谱例3(A)

谱例3(B)

谱例3(C)

谱例3由三个片断组成,A、B、C分别是“风信旗”的引子、第一段声乐进入和第二段声乐进入的部分。

谱例3(A)力度记号为f,左右手声部相隔一个八度演奏同样的旋律,意为加强音色,加强高音声部和低声部的音色。谱例3(B)钢琴声部八度跟旋律演奏,力度记号为p。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要强调主旋律,更多的是想要营造一种混合音色的效果,同样的旋律通过人声和钢琴一起表演出来可以达到两种乐器的音色效果。再加上力度的变化这样就与谱例3(A)的引子形成强弱对比,给观众听觉上带来音色上明亮与暗淡的效果。

谱例3(C)是和谱例3(B)的旋律一样,但是钢琴伴奏声部移低了一个八度弹奏,力度记号变成pp,很弱。而声乐部分加了一个表情记号leise(德语),意为温柔的。钢琴声部移低八度的演奏与声乐声部拉开了音区,这样的做法使得听觉上减少了亮度和一定的尖锐性,也使音色更加低沉。再加上力度记号变得很弱以及声乐表情记号温柔地,使得音响效果和谱例3(B)所带来的音响效果又形成了对比,同样的旋律,经过作曲家微妙的设计,达到了弱-更弱的变化,这样的做法让音乐的色彩更加暗淡静谧。

2.复调手法的运用

復调相对主调而言有两段旋律以上同时进行,互相独立且统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大量使用了复调写作,钢琴声部与声乐同时创作,构思巧妙,逻辑严谨。

谱例4(A)

谱例4(B)

谱例4(A)、4(B)都是《冬之旅》“晚安”的片段。谱例4(A)的钢琴左手声部与声乐的旋律几乎一样,左手声部先于声乐声部一拍出现,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该处运用了复调手法中的模仿复调。谱例4(B)中钢琴右手声部八度演奏旋律,声乐部分演唱另一条旋律,有一种“你停我走”的感觉,两条旋律音高节奏虽然不同,但从纵向来看,和声却又统一,该处使用了复调的对比手法。此时的左手一直在弹奏柱式和弦,形成了和声衬托的效果。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是与声乐已经融为一体,不能单纯分开。钢琴声部不再单单是伴奏,他赋予钢琴伴奏和声乐同样的地位,无论是作品中复调手法的运用,还是为了营造更加丰富的音色音响效果,钢琴声部都与声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通过对“晚安”“风信旗”的分析不难发现,作品中调性频繁转换、游离;出现了许多延留音、先现音等和弦音之外的不协和音;和声进行经常打破三度叠置的规则;钢琴伴奏与声乐的融为一体性,这些都是舒伯特作品中的典型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生涯的晚期作品,“一直充溢着阴暗沮丧的心情”,似乎在寻找新生的自由,也许他在诗歌中找到了,在那里他可以逃避摆脱束缚,在自己创作的歌曲里自由地表达思想。也许通过调性频繁地变换游离就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也许打破三度叠置的和弦使用就是他对自由的渴望,这些典型的音乐特征都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他的作品为后期浪漫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英]以赛亚·伯林著:《浪漫主义的根源》,亨利·哈代编,吕梁等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

[2][美]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杨燕迪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李云龙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硕士

狄其安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大调舒伯特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