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安陵
王辉,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堆工所严重事故分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主任,长期从事热工水力及核安全分析研究工作,获得中核集团、核能行业协会等多项科技奖励,并获聘为中核集团菁英人才。
近10年来,王辉参与了从ACP1000到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的整个研发过程。他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核工院堆工所严重事故分析研究室党支部书记、主任,2019年获评了中核集团菁英人才。“低头靠勇气,抬头凭实力。华龙一号十年磨一剑,曲折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面对困难坎坷,只有不断坚持才能取得成功。”1986年出生的他,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身材清瘦,却沉着而稳重。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事故给世界核电,特别是蓬勃发展的中国核电踩了急刹车。这其中就包括即将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的前身CP1000。在重点研发型号前途渺茫之时,在中核工程攻读硕士即将毕业的王辉也陷入了迷茫。于是,他敲开了导师办公室的门。导师对他说:“这次核事故肯定会影响核电发展的脚步,但也会促使业界更加关注核安全,关注事故分析。我们做事故分析的,仍然大有可为。”这一席话让他踏实许多。不久后,叶奇蓁院士关于核电未来的判断,“核电还是会有很大发展的,这是我们国家的战略选择”,更加坚定了他踏上核电这条路的信心和决心。
随后,王辉入职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国外核电技术消化吸收方面的工作。然而,看似腼腆却生性好强的王辉,时常反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设计比我们先进?难道我们就这样亦步亦趋永远做先进技术的追随者?”中核集团适时作出发展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重要战略部署,极大地鼓舞了王辉,也使他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希望为中国自己的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贡献力量和智慧。已经燃起斗志的他,在脑海中逐渐绘制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奋斗蓝图。
不同于M310改进型技术,华龙一号从堆芯到安全壳都进行了全方位创新,特别是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设计理念是其显著特征。其中,非能动安全壳热量导出系统(PCS)是确保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后保持安全壳完整性的重要保障措施。而王辉及其带领的严重事故分析研究室承担了PCS系统安全壳综合热工水力实验相关的计算工作,这是确保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项目福清核电5/6号机组颁发装料许可证而必须开展的工作。
一个又一个的方案论证、技术讨论会,总能看见王辉匆忙的身影。同事们都说他有项“绝活”,那就是像救火队员般的快速响应能力,“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从容面对,妥善安排,成功解决”。
对于同事们的赞誉,王辉谦虚地表示,这只是自己长期阅读国际同行文献、实时紧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结果。刚入职时,他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自己负责的工作绘制了一幅技术发展路线图,赢得了部门负责人的赞许。跬步千里,厚积薄发。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让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科研新兵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事故分析专业领头羊。
据了解,在工程设计之初,从安全性角度考虑,PCS的模拟采用保守的假设。但是在华龙一号验证性实验中,再采用保守性假设作分析,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如何在现有程序中采用合理的方式模拟PCS系统,成为严重事故分析研究室必须逾越的一座高山。然而,经过多次讨论后,也没有寻到更好的方法,有的人认为:“不如就用之前的保守方法吧,虽然不够准确,但足够保守。”可是王辉并不同意,而是严肃地说道:“我们不能这么草率地对待一个科学问题,日后会因为现在的决定感到羞愧的。我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但是必须得啃下去。”
王辉讲述了他读初一时的一件往事。那时,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他曾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华龙一号是国之重器,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于是,他带领大家从零开始,一次又一次尝试,从非能动系统工作原理传热的基本过程入手,詳细地推导了流动与传热方程,大胆提出了在现有程序中嵌入PCS模块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经过不断攻关,最终成功开发出基于现有计算分析工具既快又准的物理模型。2021年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如期投入商运。
王辉还将继续奔走在核电严重事故分析这条道路上。他说,在福岛核事故之后,实际消除放射性释放成为了核电设计与安全研究的主旋律。在这一背景下,他将目光转向了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的行为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放射性物质行为的进一步研究,明确事故工况下放射性物质的释放特征,从而更好开展安全系统的研发设计,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能。
(本文作者 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