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背景的室外环境需求研究

2021-06-15 19:56刘鹏王博瀚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适老化老龄化

刘鹏 王博瀚

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老龄化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有更高、更多的要求。因此,应尽可能按照老年人的需求来设计与建设居住空间的室外环境。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的老龄化现状、现存问题以及老年人群的需求、原则,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适老化;室外;公共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1 国内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调查研究,200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在7%左右,但是到了2019年,老年人口占比达到了11.7%,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将会在2050年达到峰值,约2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深深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国内当前所提供的养老设施及适老公共空间存在各种缺陷,在质量、数量和设计上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增长的需要。如室外空间中缺少完善的老年公共配套设施体系,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可用性差,甚至存在危险因素等,在适老化空间和服务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这样才能为老年人创设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2 老年人群的类型

2.1 按照年龄分類

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老年人,其中可细分为3种类型:60~70岁的低龄老人、70~80岁的中龄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不同类型的老人因为身体状况、活动范围等特点,对于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本文对此详细说明不同类型老人的特点。

首先是低龄老人,他们相对更为年轻,因此健康状况更好,行动比较方便,可以独立开展户外活动,活动区域与范围也更大;其次是中龄老人,他们属于老年人群体的中间人群,相较于低龄老人,这个类型的大部分老人行动较为迟缓,有时需要借助外力或者人力的帮助才能开展一些路程较远或者范围较大的户外活动;最后是高龄老人,这个类型的老人是3个类型中年龄最大的群体,因为年龄较大,所以这个群体的活动更为不便,绝大部分高龄老人的行动和脑力都很迟缓,记忆力下降,开展简单的室内外活动都需要借助人力,有些甚至卧床,这类老人的活动基本仅限于静坐观看周围发生的事物,其身体跟活动状况更差。

2.2 按照文化背景分类

老年人不同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背景,使得室外环境设计存在多样性,针对文化背景,可以将老年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文化程度高的文化型老人、文化程度一般的劳动型老人、文化层次较低的闲居型老人,不同类型的老人对于室外活动空间的文化需求是不同的。比如文化型老人以医生、老师、退休干部等居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大多数喜欢较为安静、优雅的娱乐活动;劳动型老人一般为个体工作者或者管理、劳动者,大部分服务意识较强,喜欢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参与性更强的娱乐活动;闲居型老人大部分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年轻时更多为家庭付出,老了之后更希望获得外部的容纳,比较追求关注度高、能给予他们更多展示和表现自己机会的娱乐活动。

3 老年人设计需求分析

3.1 心理需求

老年人心理多变,需要得到关注,他们希望在社会和家庭中获得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居住区室外环境最重要的就是使老年人融入环境、发现自我价值,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减轻危机感和孤独感[1]。同时,也要考虑到老年人空间的私密性,老年人有自己的喜好,因此在提供公共空间的同时,也要提供私密空间,在环境设计中要加入一些符合老年人审美的元素,满足其多样性需求。

3.2 生理需求

3.2.1 安全舒适性

应为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要考虑无障碍设计,在入口等地应避免台阶,在有高差的地方尽量做成坡道的形式,保证不同地面之间连接的平缓,并且选择平整、柔软、防滑且无强烈反光的材料铺装地面,保证室外环境的安全[2]。居住区的室外环境应保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增强其舒适性。并且还应注意细节的设计,如休息区的位置及形式、材质等,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3.2.2 易于辨别的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的记忆力会逐渐衰退,因此增强居住区的可辨别性相当重要。在室外环境的设计建设中,可以运用多样的具有辨别性的设计。比如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铺装来区分不同楼栋的入口,方便老人的辨识。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造景方式增强可识别性。

3.2.3 交往需求

老年人有自己的交往圈,因此需要构建属于老年人的活动交往圈,创造舒适的交流环境,满足老年人对于不同活动的需求,使其在交往活动中得到情感的释放。比如适合老年人的跳舞区、下棋区、闲聊区等。

3.3 怀旧需求

随着记忆力的衰退,老年人更加怀念旧事物,通常对于以往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某些时期或者某些地方怀有深刻的感情。因此在进行设计建造时,可以表现地域文化及特色,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增强老年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其产生深刻、强烈的情感共鸣。

4 适老化居住区现存问题

4.1 公共空间类型单一

老年人的生活中需要一定的公共空间,比如用于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娱乐休闲以及人际交往。然而在我国很多的社区中,公共空间设计非常混乱,对于动区、静区等都没有合理有效的设计[3]。并且为了迎合现在年轻人买房的需求,大部分居住景观设计都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及需求,老年人的需要被忽视,导致公共空间类型的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对于室外空间的日常要求。

4.2 老年基础设计服务不到位

首先,社区基础服务设计不合理,缺乏无障碍环境设计,户外公共环境设计未保证老年人活动的安全舒适性。其次,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社区未能做到智能化的管理。最后,很多社区室外公共设施存在破旧不堪、数量少、布局混乱、缺乏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体验,限制了其活动时长和活动范围。

4.3 景观区域缺乏

很多老旧小区的绿化范围非常少,甚至没有绿化,并且缺乏专业人员的定期打理与照料,由于缺乏专业管理,很多绿化带杂草丛生、凌乱不堪,甚至变成了露天的停车场,毫无美观性可言。绿化带景观植物种类少,非常单调,很多都是一种植物和草皮。并且很多活动空间侵占了绿化地,造成绿化空间的缺乏。

4.4 缺乏与室外活动设计配套的管理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发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数量不断增长,但是与此相对应的管理却没有一起发展成长,没有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导致就算设计并建立了合理的适老化室外环境,却维护不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 适老化设计原则

5.1 安全性。

安全是第一位的。公共设施及环境应具有安全性,比如简单易操作的呼叫或报警系统、无障碍设计、全面的照明设计、防滑防撞设施等[4]。这些公共设施的设计及安放位置要尽量符合老年人实际的生活需求,设置要合理,服务要及时,老年人的安全才有保障。

5.2 便捷性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差,行动较为迟缓,因此在设计建造居住区室外环境时,应避免老年人过长距离地走动,不同活动区域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不然会消磨老年人的体力和耐心,导致他们与景观环境的互动减少。

5.3 交互性

老年人需要小规模的群体交往活动,这样能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减轻孤独感、不安感。因此在进行室外设计时,要保证各区域之间的合理划分与联动,既能相区分,又能相交流。同时,要使老年人区域与儿童玩耍区相近,因为有很多老人与子孙同住,需要照顾孙子、孙女,使两个区域相近,这样一来孩子在玩耍时,老年人也能在附近活动,照顾孩子与个人活动两不误。

5.4 共情性

应鼓励老年人亲近自然,通过景观布置引起其共情。设计布置一些能引起老年人好奇心的景观节点,比如真假植物相结合,引起老年人的好奇心,吸引老年人群观赏、游玩。同时,可以设计能调动老人怀旧情怀的景观节点,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时代特色的景观,带给老人熟悉的感觉,引起其共情,增强室外设计的亲切感。熟悉的环境还能使老年人群有足够的安全感。

5.5 多样性

老年人的需求较多,因此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区域、布局设置等也要多样,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大方面的安全性、小方面的情感性,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考虑。

6 进行适老化设计的措施

6.1 合理规划活动休息空间

满足跳舞、做操等集体活动的需求,是老年人活动空间所要具备的主要功能之一。在这些活动空间内需要设计开敞的硬质铺地空间,布置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广场,便于老年人开展集体娱乐休闲活动;场地尽量向阳挡风,便于老年人晒太阳和保暖;并且周围要多设置照明装置,避免发生意外,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跳舞、做操等活动大多集中在晚上;在活动区域附近要设置公共卫生间和休闲座椅等,解决老年人活动的后顾之忧以及休息的需求。

6.2 布置多样的景观植物

布置景观区域时,尽量选择色彩明快、对比强烈、四季可观赏的植物,考虑到老年人的呼吸道较为敏感,应尽量选取气味温和、较淡的花草树木。可以选择芭蕉、竹子等遇风或雨易产生摩擦声音的植物,带给老年人听觉感受[5]。还可以种植一些果蔬树等,供老年人群采摘,使其更具有参与感。

6.3 重视基础设施的适老化设计

比如一些年久失修的健身器材,可以进行修缮管理;在楼梯、过道等处适当添加扶手,设置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安全报警装置,使意外發生时老年人能及时报警和发出求救信号。

6.4 构建合理的交通体系

很多居住区的室外公共空间都停放着自行车、电瓶车、私家轿车等,随意摆放,毫无秩序。这不仅对老年人造成了困扰,也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了不便。对此,可以将停车道与人行道区分开来,在人行道上合理规划出老年人行道,既保证老年人的行走安全,又使室外环境整洁有序。并且可以在路两旁多设置休闲座椅和照明装置,便于老年人休息以及看清道路,在井盖这类物体附近应设计明显的标识,防止老人发生意外[6]。

6.5 加强公共服务管理

适老化设计不仅要在具体的设施、规划上体现出来,还要有人的参与。比如要增强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全面的服务。不仅在行动上要优化服务,还要深入心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保证其心理健康。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深层次进行适老化建设与服务。

7 结语

随着老年人口的持续、不断增长,老年人群的需求已经不容忽视,他们已经成为使用室外空间的主体,因此其需求应被视为室外空间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活动相对迟缓,因此更需要室外空间的帮助,在设计时,应在考虑年轻一代需求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使设计更具有包容性,更加适老化,使更多的老年人能参与进来。需要对户外环境进行更合理、周全的规划与建设,满足老年人对于室外活动空间的需求与愿望。

适老化的室外环境设计是一个综合性较强、非常复杂的一个课题,涉及多种多样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并且需要持续不断地深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设计逐渐走向科技化,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新的元素整合,是需要继续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齐金凤.养老社区户外景观适老化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17.

[2] 宋安琪,张文,张颖浩.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景观空间与公共设施艺术[J].西部牛革,2020(22):109-110.

[3] 钱梓蓉.居住区适老化景观设计研究[J].屋舍,2021(03):108-109.

[4] 郑舒煜,马军山.居住区景观适老化设计初探[J].现代园艺,2020(22):92-94.

[5] 朱红云.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区户外空间设计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5.

[6] 沈东毓.社区适老化休闲景观设计的探讨与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作者简介:刘鹏(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适老化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城市社区“适老化”园林绿地系统建设浅析
基于“适老化”理念的复合型养老社区探索
城市建设莫忘关注老年人需求
养老社区建筑中适老化设计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