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小龙镇:红色脉动推动绿色发展

2021-06-15 17:58黄从周肖韶华欧阳小群
老区建设 2021年7期
关键词:白云山小龙群众

黄从周 肖韶华 欧阳小群

这里是泰和县小龙镇。传说吕洞宾乘筏逆流而上,来到白云山,摇身一变成小龙,此地得名小龙。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在这里布下“口袋”阵, 取得了白云山大捷,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壮丽诗篇。当年红色战场,如今绿色宝地。仙槎河水叮咚,不舍昼夜;林木幽幽,白云如絮,天蓝,山绿,水清,风淳。这里,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幸福家园。

文化体验:从红军战场到党建课堂

白云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小龙镇党委书记肖至安每年都会带领党员们到这里上党课,重走红军路,了解红色历史,学习红军精神。传播红色种子是白云山人的坚守,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是小龙镇386名党员始终坚持的信念。

一名党员一面旗。2011年,蔬菜村共产党员钟月英带头承包了邻村360余亩山场用于种杉木,700多亩林地用于种竹子并带动蔬菜村20余户农户发展起了杉木种植产业。2020年,蔬菜村已成立4个林木种植家庭农场。村民李佐练的爱人王素兰腿脚不便,儿子智商较低,家庭比较困难。钟月英对他家思想上关心,资金上帮助,技术上指导。去冬今春,李佐练种下了40亩杉树,一家人有了致富希望。

蔬菜村坐落在离县城50多公里深山里,自然条件差,通行极不方便,最近的邻居也有1公里。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钟月英反复地做工作,让20多户村民移民到县城工业园区,另有8户不愿意迁走的,钟月英便为他们在村部旁边设立了集中安置点。钟月英说:“作为一名党员,一位支书,必须多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生态涵养: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

“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小龙镇正以红色脉动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克服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1978年出生的李小勇秉承父辈艰苦创业精神,从2014年起,便在佰佐村众陂组养殖克氏光唇鱼——又名石斑鱼。石斑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市场潜力大,不愁销路。李小勇筑坝拦水,在一片废弃的河滩上,建起了23个方形池,土工膜圆形池30个,每个可养殖50公斤成鱼,而且可移动,不损坏良田。在经历数年的挫败后,终于人工繁殖成功。现在,李小勇的基地有50多个池子。蓝天白云下,宽阔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鱼儿在水中欢快地嬉戏着,不时溅起阵阵浪花,一幅鱼肥人欢的丰收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深山养鱼致富梦正在实现。

从“卖矿石”到“卖风景”再到“卖品牌”,小龙镇旅游产业发展持续向好。随着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白云山礼堂民宿接待量增加。小龙钨矿正式停产后,钨矿的矿工居民区大部分仍保留原貌,为加快建设工业红色旅游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2020年,小龙镇多个项目成功纳入泰和县“十四五”旅游规划。各级媒体、自媒体人都在自发宣传小龙的旅游点。差异化、多元化的旅游产业正在提质升级。

有效衔接:从脱贫致富到红土振兴

在田野,在水岸,在林原,在山川,观赏景色、领略民俗、体验民宿、享受美食……近年来,从“小生意”到“大产业”,小龙镇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实现了数量与质量并重,口碑与口袋双赢。小龙镇的发展,与乡亲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乡贤”万风祥主动与群众沟通,带头实施土地流转300亩,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并发挥在外乡贤优势,以乡贤联谊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招商活动,

“田教授”李顺发,原先是佰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秉承着“不等不靠、产业致富”的想法,多次到外地学习莲子种植方法。2018年学成之后,李顺发在伯佐村承包了几亩土地,尝试种植莲子。一年后,他发现种植的莲子收效甚好。于是他下定决心,在2019年底流转承包了40余亩闲置土地种植莲子。2020年,李顺发购买了剥壳机,烘干机,节本增效。2021年,他开始扩大面积,带领大家一起种莲子,进一步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并带来更多的务工岗位。

2019年8月,罗崇栋夫妇因地制宜发展了茶叶产业,建起了茶厂厂房,花12万元购买了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等多套制茶机械。目前,他们的厂房已完全投入使用,实现了手工制茶和机械结合,生产有白云山特色的茶叶,注册了“泰和白云”和“青东富”两个商标,并将产品挂在社会扶贫网进行销售。

红色服务:从优质高效到幸福安康

针对群众在工作日的中午、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前来办事容易白跑的现象,小龙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了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休息日前来办事的群众。为了让群众享受到“一次不跑”“一次办好”的服务,小龙镇着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服务大厅,依托“水墨小龙”微信公众号,推行24小时网上咨询、预约服务。

小龙镇有5个行政村,一个矿区管委会。由于多种原因,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问题比较突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80人,其中空巢老人达190人,残疾及精神障碍患者68人。寒冬腊月,这批人群吃、穿、住、行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小龙镇党委和政府以问题为导向,创建了“敲门嫂”志愿服务队,吸纳有爱心、有特长、有时间、有精力的村委会、居委会和社区干部、老党员、派出所民警、热心居民等,精准对接有需求的老人等弱势群体。2021年元旦前夕,“敲门嫂”在镇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看望了精神残疾3级、独身女康某珍,离异、肢残一级的老人何某贵,90岁的丧偶居家老人蒋某秀及97岁的老人胡某贞。在小龙镇、泰和县的微信群里,点赞声一片。

当好红军传人,服务千家万户。“敲门嫂”志愿队伍紧扣平安建设、生活需求、情感需求、健康需求,本着“就近就便”的原则,化解邻里纠纷、排查地质隐患、宣传有关政策、解决群众所需。同时政府引导,依托“互助养老之家”,由“敲门嫂”志愿服务队组织运营爱心大食堂,为辖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健康、平价、优惠的餐饮服务,并统筹电信、供电、环卫等职能部门组建志愿服务队,围绕群众实际需求,结合部门职责,提供电信维修、管道疏通、环境整治等专项服务,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

作者简介:黄从周,泰和县广播电视台;肖韶华、欧阳小群,泰和县小龙镇干部。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白云山小龙群众
小城故事
非遗视野下道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广州·白云山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可怕的绿怪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小龙星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