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柏林苍穹下》的诗意解读

2021-06-15 16:27施吟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电影哲理

摘  要:《柏林苍穹下》这部影片具有多重的阐释维度。如果我们把目光聚集在影片背后所探讨的哲理的话,就会发现这部电影对艺术与历史、观看者与被观看者、有限与无限、绝对与相对等哲学命题进行了诗意化的讨论。它以艺术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些哲理的形而上思考。

关键词:柏林苍穹下;电影;诗意解读;哲理

作者简介:施吟吟(1999.1-),女,汉族,嘉兴市桐乡市人,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2

德国电影《柏林苍穹下》,又名《欲望之翼》、《柏林的天空》。这是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拍摄于1987年,于1988年获得欧洲电影奖的最佳导演奖、最佳男配角奖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在电影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两个来到人间的天使的故事。与很多有类似情节的奇幻电影不同,这里的天使丹尼尔和卡西尔并没有翅膀的光环。他们在人间更多地只是一个观察者。他们可以洞悉人们的想法,但却并不与人交流。在研究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两位天使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卡希尔冷漠地看待人类的种种情感和相应的行为;而丹尼尔却对人类的遭遇、情感抱有一种同情的心态。一次偶然的机会,丹尼尔见到马戏团中正在联系走钢丝的女演员玛丽安,在听到了她内心深处的秘密之后,丹尼尔对她一见钟情。出于这种情感,丹尼尔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变成一个凡人,和玛丽安在一起,分享她的经历、情感,和她一起面对未来。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电影语言、人物形象等问题的解读已有很多,我们下面仅选择若干视角对此进行一些观察。

一、平凡的历史

与很多电影喜欢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加以表现不同,《柏林苍穹下》所反映的是一段很平静、平凡的时光。不论是作为电影中重要人物的马戏团女演员玛丽安,还是其他的人物,都是现实世界中很平凡的人。即使是关于玛丽安的那部分情节,也没有像别的影视作品那样,呈现出“铺垫—发展—高潮—尾声”这样的结构。整个故事平淡如水。这也正是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亲人之间的争执、车祸受害者的伤痛、角落里孤独的孩子……这一切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景象。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在表现着什么,不如说它是在再现着什么。它将当时柏林街头真实的画面搬上了银幕。而我们作为观众所看到的,也就不再是剧作者精心构思的曲折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他人的日常生活,是在上个世纪的某一个时刻,真实发生过的历史。

长期以来,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认为文艺作品应在遵循现实生活基本逻辑的前提下,对生活进行提炼,表现出曲折的故事情节。这种要求的本质是将生活予以适度的夸张,并将生活中的偶然性、戏剧性集中于短时间内,以此来制造出尖锐的矛盾冲突,然后再将之解决。这样一来创作要求虽然兼顾了真实性与戏剧性,但是当它开始追求戏剧性,对生活的真实性进行一些艺术化的处理的时候,它也就背离了真实性。这是文艺作品的故事性中的一个内在的二元悖论,其间的“度”并不好把握。

而在《柏林苍穹下》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故事的艺术性基本被抛弃了,整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都是生活的实景。通过这种方式,原本存在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被消解了。

作为一部与天使有关的作品,这部电影中的丹尼尔和卡西尔等天使像很多其他“天使降临”题材的作品那样具有某些神迹。在影片中,除了开头部分的天使下降时扇动翅膀等少数片段外,大多数的画面中的天使都是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和城市街道上的其他人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只是旁观者。

在类似的题材中,天使的身份与能力往往是剧情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因素。但是在这部电影中,这一点也没消解了。这里的天使既没有层层叠叠的翅膀,也没光环,更没有展现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神迹,这就进一步强化了整部影片的现实基调。也就是说,影片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段历史叙事,而非经过艺术化处理的文学叙事。

在现实历史中截取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片段,并将之搬上银幕,这可以说是这部电影在表现内容方面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二、旁观与被观看

这部电影中存在着双重的“表演—旁观”的模式。

第一重当时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影片之间的关系。以丹尼尔和卡西尔的游历为线索的影片是我们观看的对象,而我们则是观看的主体。第二重则是在丹尼尔、卡西尔这两位天使与他们所看的别人的生活之间,在这一关系中,丹尼尔、卡西尔是观看者,而其他人则是被观看的对象。

而这两层结构之间,又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一方面,卡西尔、丹尼尔两位观察人们日常行为的天使既是观看者又是被观看者;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观看者的视角是随着这两位天使而移动的。

这样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的重叠模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非常相似。或者说,这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诗意化的隐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同时扮演着观看者与被观看者这两种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观看着别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被其他的人所观看着。就前者而言,我们是观众,被观看者则如同舞台上的演员,在为我們表演着各种生活化的场景;就后者而言,我们又成为了演员,是别人眼中的生活化场景的表演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如同电影中的丹尼尔、卡西尔两位天使一样。

与观看—被观看这一模式相关的,则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观看者与表演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表演者身处舞台之上、事件之中,他(她)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而观看者则是在舞台之外,他(她)只是一名观众。这样一种身份、角色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二者的视角的不同。被观看者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完全来自自己周边的存在,他的所闻、所见都是受到特定的时空因素的限制的。而观看者则不同,他是处在一个上帝视角的位置。他所能看到的是整个舞台,而不是某一个演员的周边。我们日常所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从此出发,我们可以说被观看者的视野是有限的,而观看者的视野则是无限的。

但是这里的有限与无限也只是在相对的意义上才成立。就这部电影所呈现出的双重的“观看—被观看”的模式而言,我们作为电影的观众,自然视角是要比卡西尔、丹尼尔两位天使及剧中的那些人们开阔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视角是真正无限的。事实上,我们的视角是随着丹尼尔、卡西尔而移动的。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取决于他们去了哪里、他们能够看到什么。这也就是说,虽然丹尼尔、卡西尔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我们是舞台下的观众,但我们的目光却受到了表演者的限制。这就揭示出了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另一层关系,即虽然观看者置身事外,但是他的视野却不是真正无限的,而是受到舞台上的被观看者的限制。

三、绝对与相对

和很多类似题材作品不同的是,卡西尔、丹尼尔两位天使降临世间的本意只是来观察、研究人们的生活,而非要执行什么改变人们生活状态乃至命运的使命。在电影中的很长时间里,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面对人们的各种情感,他们只是绝对冷静的旁观者。如果说一种特定的情绪是一个具体时空下的相对的状态的话,那么卡西尔、丹尼尔两位天使的绝对冷静则是一种近乎绝对的状态。毕竟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相对的一面,而且它所持续的时间也是较为有限的。而绝对的冷静则不同,它更像是消解了所有相对的情绪后所剩下的一种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相比那些具体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具有一定的绝对性。

与之相关的是,卡西尔、丹尼尔两位天使虽然外表与普通人相同,但他们却是全知的。相比普通人有限的知识来说,这也是绝对性的一种体现。

但是在影片中,丹尼尔却选择了放弃天使的身份,成为一个普通人和玛丽安在一起。我们固然可以将之归因于爱情的影响,从而将这部电影视为对天使与凡人之间的爱情的一个诠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将之解读为对于相对与绝对的关系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

和天使们的平静生活不同,凡人在生活中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玛丽安当时就面临着自己无法成为明星以及马戏团的生存问题。从天使作为永恒存在的视角来看,这种一时一地的具体问题显然是相对的。

可是我们在影片的开始就看到,天使丹尼尔将与尘世相对立的超越性的永恒世界称之为“虚无”。他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永恒的虚无的厌倦和作为“现在”的尘世的向往。究其原因,就在于绝对性背后的“虚无”上。绝对性既然抹杀了一切相对的可能,最后所表现出的形态必然是“无”。这是排除了一切可能性的无。也就是说,在达至绝对性的同时,所牺牲的不只是相对性的存在,同时还有事物本应具有的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性的获得并不是一种恩赐,而是一种丧失了事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之后,为了追求永恒所付出的代价。

玛丽安的生活固然充满了烦恼,但这正是生活的多样性的表现。她所拥有的是具有各种生活可能性的“此刻”,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永恒。丹尼尔之所以放弃天使的身份,既有与玛丽安的爱情的因素,也有对这种“此刻”的追求的因素。在此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在《浮士德》中,浮士德与靡菲斯特的契约就是关于“此刻”的。最终,浮士德输掉了这场赌约。而与之同时,他的人生价值也在那个“此刻”得到了彰显。天使丹尼尔所追求的“现在”的意义也就在于此。

四、结语

《柏林苍穹下》这一电影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阐释维度。我们通过上面的解读,认为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它以诗意化的语言对一些哲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诗化哲学。神与人的关系是西方文学艺术中很常见的一类主题,而这部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在于他对这一主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表现出了强烈的形而上层面的关怀。

參考文献:

[1]陈心哲.《柏林苍穹下》的人性美感体验[J].名作欣赏,2014(11):106-108.

[2]李朝阳.《柏林苍穹下》的冷峻诗意解读[J].电影评介,2013(18):9-11.

[3]钟海清.电影《柏林苍穹下》中的独白镜头及其语言策略[J].中国电影市场,2020(03):52-57.

[4]王若存.让我触摸你Wings——对《柏林苍穹下》的一次“爱”的解读[J].航空港,2012(06):114-115.

猜你喜欢
电影哲理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漫画哲理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