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空间叙事是科幻电影一个重要的维度,电影的空间叙事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影《流浪地球》不仅在叙事文本上打破了传统的国产科幻电影叙事范式,而且在叙事的整体策略中更加注重空间叙事的运用。[1]本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空间建构的角度切入,对电影中的叙事空间类型进行大致的划分,从中总结出电影空间叙事的规律以及其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科幻电影;空间叙事;叙事规律
作者简介:李楚妍(1997.10-),女,汉族,广东江门人,本科,华南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2
一、前言
电影是一门时间与空间结合的艺术,其叙事包括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2]但长期以来学界多聚焦于对于电影时间维度的研究,对于空间维度的研究较少。然而,电影是用镜头语言进行叙事的,因此,对于电影空间叙事的研究同样重要。
一般认为电影的空间叙事是指影片创作跳出了空间关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或者叙事所必需的场景的局限,可以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甚至安排电影的叙事结构,从而推动电影的整个叙事进程。[3]太空科幻电影的空间呈现主要有两类:观众可见可闻的具象化的物理空间和需要观众根据影像去感知和解读的表现性空间。要研究电影所呈现的这两类空间可以尝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电影视听语言为叙事形式的空间建构,二是以电影文本为叙事内容的空间建构。
二、《流浪地球》中叙事形式的空间建构
电影是流动的画面,是影像的艺术,首先需要调动所有的视听元素去塑造动与静,并借此拓宽电影的叙事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太空已经不再是完全神秘的领域,太空科幻电影需要在人们对太空的已有认知上进行打破重塑,依靠电影的奇观叙事来重塑神秘感。太空科幻电影的空间塑造需要更为逼真壮观的影像以及更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电影《流浪地球》中利用视觉空间和听觉空间的建构,为观影者提供了一个可听可闻的具象化的物理空间,为叙事的开展提供了依托点。
(一)视觉空间塑造
科幻电影的视觉空间依赖于电影特效以及镜头语言的呈现。就中国电影特技与行业的发展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成就了中国科幻电影视觉呈现的新高度。[4]电影中震撼的冰封世界、绚丽的太空奇观、奇特的地下城以及充满科技感的重型机械等具象的空间都依赖于特效技术的支持。电影特效是科幻电影的一大看点,通过电影特效能够弥补许多想象和现实的空洞,勾勒出奇观而真实的空间形态,使电影更具有说服力。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太空科幻电影的表现空间更为开阔,视觉效果也更为震撼。《流浪地球》在追求完美特效的同时,也思考了如何发掘和运用中国元素,例如《流浪地球》视觉团队构建地表冰封世界的视觉特征时,主要参考了当代中国城市建筑、中国地域特征以及中国绘画的东方视点运用。中国式视觉特效的构建不仅区别于西方好莱坞科幻模式,而且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取向。
镜头语言方面,《流浪地球》里运用了大量全景镜头和仰拍镜头来表现空间的广阔。例如,地面的冰封世界、宛若异域的冰雪高楼,人类在全片的白中形成一个个点,空间的开阔与人类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电影开头幼年刘启与父亲一起仰望星空到成年后刘启仰望近在眼前的木星,仰视的镜头反映了人物的心理,隐喻了人类向往星空到敬畏宇宙的转变。
(二)听觉空间塑造
一方面,电影的听觉空间主要是依靠语言建构叙事背景和空间画面,这一点在《流浪地球》中主要体现为对白、旁白的形式。在电影的开头,通过主人公刘培强与韩子昂之间的对话交代了“流浪地球”计划和进入地下城的背景。随后是各种地球灾难的新闻报道和不同的语言跟太阳系告别的声音。电影通过语言的建构交代了最主要的叙事背景——太阳将会毁灭,太阳系中的所有生物都将灭亡,联合政府启动了“流浪地球”计划以延续人类文明。电影借助人物的对话以及旁白对偌大而复杂的背景进行压缩再输出,轻描淡写地将原著中长达几百年的历程简化,故事直接从高潮开始,这不仅有效避免了长篇累赘,而且为故事背景进行了完整的铺垫。
另外,电影大量使用语言的重复,通过首尾的呼应使两个时间和空间发生关联。如,在电影开头,刘培强执行任务前答应刘启,“等你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木星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这句话隐含了父子之间分离时间的长期性。到了电影的高潮,刘培强牺牲前为自己失约道歉,“儿子,对不起,爸爸又要执行任务了 ,这是爸爸一生中最重要的任务……这一次,你一定可以看到我。”重复的话语容易使观众回想起父子分离时的情景,打破了时间对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将父子亲情融入到为人类文明牺牲的大爱精神中,使观众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情感共鸣。再如,开篇韩朵朵在地下城對于“希望”的不解,到了后期通过“希望”主题的深情演讲来感染救援队驰援苏拉威西。电影通过大量的语言重复,刻意营造前后呼应的效果,在情节上有利于空间的串联,也有利于主题的深化。
另一方面,优秀的电影大都需要有合适的配乐来配合场景画面传达电影主题和塑造氛围。《流浪地球》在配乐的选择上,通过节奏或紧迫或悲壮的音乐、风雪的呼啸声以及重型机器的碰撞声等为灾难场景营造了惊险、严肃的气氛,这些在常规的灾难电影中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是,《流浪地球》中使用了时下热门的歌曲和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元素,不仅没有让观众出戏,反而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如,地下城在过年时的音乐《春节序曲》、韩子昂在监狱里播放的《海草海草》,以及充满了老百姓市井气息的麻将声,这些都是时下人们生活的一个情感记忆。熟悉配乐的选择打破了电影因虚构未来时空带给观众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同时也在为故事情节提供合理性。剧情设定在2075年的春节,也就是离观众所处的2019年春节仅仅相差56年,也就是说作为爷爷辈的韩子昂或许正是我们的同龄人,这样的设定如果不去考虑56年后太阳极速老化的科学性,它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角色代入感的。
电影的高潮部分,戏剧冲突到达了顶峰,听觉上适当的留白也是值得琢磨的。人物需要作出选择从而决定叙事任务的走向,这一个过程的展示需要侧重的是人物本身。是回家享受短暂的亲情还是抛弃小家成全大家呢?刘培强在空间站将酒砸向人类基因库时这一切得到了解答,没有人类的文明将没有意义。随着莫斯的独白“让人类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一同响起的配乐开始变得紧张刺激。但从一系列快节奏的动作结束后,刘培强将家人的合照放在面前,画面只剩下了空间站缓慢而压抑的气流声音,刘培强发出“准备撞击”的指令,配乐逐渐变得悲壮而激烈。在撞向木星的途中,警报声响起,在与儿子刘启的对话的电流声中,刘培强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的回忆画面与木星的火焰将刘培强和空间站吞噬的画面交织。在刘培强牺牲的整个过程中,电影在听觉上通过适当的留白与适时的紧张配乐完美地构建了一个饱含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思考的情感空间。
三、《流浪地球》中叙事内容的空间建构
《空间叙事学》中对小说中叙事空间的功能是这样界定的,“真正会表现空间的小说家绝不胡乱描写空间,他们笔下的空间总是要在叙事中起作用的,他们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5]同样,电影创作者也绝不胡乱捏造空间,他们镜头下的空间是要对叙事负责的。
(一)空间作为贯穿整部影片的叙事元素,串联了故事结构
空间作为电影的一条线索,将整部电影串联起来。太空科幻电影惯常运用“地球-空间飞行器-宇宙”的三层空间结构,为电影的文本叙事提供完整的架构。[6]《流浪地球》的三层空间:地球层是重构的空间,分为地下城和地面两部分,主要呈现的是主人公刘启、韩朵朵、韩子昂等人物的主要活动;空间飞行器是地球和宇宙的中转站,人物刘培强在这个空间承担主要的叙事;宇宙是外在的空间,是太空科幻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元素,也是叙事开展的主要背景。这三个空间并不是割裂的,《流浪地球》开篇是刘培强与家人在地球上的画面,以及刘培强到达空间站后的太空画面;接着刘启在地下城中,通过“破坏”行为将模拟屏里营造的阳光、微风、绿树等假象打破,再顺着刘启与韩朵朵“逃跑”的整个过程带出地下城和地面的整个空间设计。此时,太空和地球的叙事还未交错展开。但随着在地面的一系列意外中,刘培强与地面的联系使得空间站、地面与宇宙这三层空间串联在一起。此外,宇宙空间作为叙事背景,例如地木距离的不断缩减,安排了整个故事叙事发展的主要顺序。
(二)激化戲剧冲突,推动叙事发展
除了创设情境,电影还通过空间叙事激化了戏剧冲突。例如,刘启和韩朵朵从地下城到地面的空间转移,带动了叙事情节的发展,将地木距离的危机引出。在地面空间上,饱和式救援获得成功却错过了摆脱木星引力的最佳时机,危机进一步强化,进而使空间的表现从地球转移到了宇宙。而结局中刘培强驾驶着空间站撞向木星,这一空间的转移直接参与了叙事,完成了科幻电影“拯救”的主题。
此外,电影中有大量温馨场景的运用,也发挥了空间叙事的功能。如影片开头主人公一家在沙滩边看星空;地下城所展现的喜气洋洋的春节氛围等。这样的和谐而温馨的铺垫对于展现灾难性质的科幻电影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电影在建构叙事背景时先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情感基调,以至于在灾难出现后,电影的节奏从轻松到紧张之间的转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电影所想要表达的人物强烈的生存意识就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也就为电影人物提供了合理的人物动机,进而推动了电影叙事的发展。
(三)叙事空间的隐喻功能
空间不仅仅是电影叙事的背景,而是一个个具有强烈文化隐喻表征的符号。[7]从表面看来《流浪地球》叙事的内容是:刘培强牺牲自己推动了流浪地球的继续实施,从而使地球文明或人类文明有了得以延续的希望。但从电影叙事空间的隐喻角度来看,地球的空间代表的是人类的命运,与逼仄、脆弱的太空飞船相比,它具有独特的意味。传统的好莱坞太空科幻电影大多数都是以寻找新的家园为主题,太空飞行器代表着文明的希望,例如保存了人类基因库。而《流浪地球》里经典的情节是刘培强将酒砸向人类基因库,这个被“烧毁”的空间正是中国科幻想要重新书写太空价值观的体现。《流浪地球》创新性地提出要带着地球流浪,这不仅包含了中国价值体系中对于乡土情怀的诠释,还蕴含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四、结语
空间是太空科幻电影最重要的叙事元素之一,电影《流浪地球》在通过影像形式呈现一个宏大的科幻题材时,巧妙地利用空间叙事技巧将电影的物理空间和表现性空间相结合,使得电影的叙事情节、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有了坚实可信的载体,也为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科幻元素的完美呈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城.电影《流浪地球》的空间叙事研究[J].电影文学,2019(12):41-43.
[2]彭照. 太空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王佳宝. 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空间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4]刘小冬,苏洋.打造中国科幻大片的视效景观——与视效主创谈《流浪地球》的特效创作与实现[J].电影艺术,2019(02):139-144.
[5]海阔.《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
[6]刘骞.科幻电影的空间美学研究[D].北京: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6.
[7]曹忠.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的地域空间叙事[J].电影文学,2020(0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