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只鹤》看日本文学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2021-06-15 16:27邹雨珂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精神分析

摘  要:《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两代人的畸恋故事。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扩大了“性”概念的范围,从潜意识层面对男孩的恋母情结进行了分析。本文将运用这一理论对《千只鹤》主人公菊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中体现的日本特有的文学审美要素。

关键词:《千只鹤》;俄狄浦斯情结;乱伦;日本文学;精神分析

作者简介:邹雨珂(1997.11-),女,汉族,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2

一、引言

古今中外,“不伦之恋”都是文学作品的常见主题,在文学中有着奇特的魅力。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曹雪芹的《红楼梦》、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体现了这一文学母题,而日本作品中的大多以母子乱伦为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千只鹤》发表于1952年,将人物感情与日本的优美季节景色与传统茶道相融合,描述了两代人的畸恋故事。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性本能驱使的,他把性欲的内驱力称为“力比多”,认为这是一切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他所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取自《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杀父娶母的情节,他认为这种“恋母”的欲望普遍存在于男孩的潜意识中。本文将结合弗洛伊德的观点,具体分析《千只鹤》中主人公菊治的恋母情结以及集中独特的日式审美要素。

二、弗洛伊德与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1856-1939)作为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率先对人类的“无意识”领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力比多”(libido)是一种本能的力量,他扩充了“性”的概念,将儿童也纳入了“性生活”的范畴。婴儿从出生起就会追求“吮吸”这一动作,吃奶是引起性生活的出发点,一段时间后,婴儿满足需求的对象会从乳房变为母亲。个人的性心理在出生之后就开始显现,小孩最早期的性欲和好奇心,都以自己最亲近的人,或者那些因其他理由而为自己所喜爱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或保姆为目标[1]。

在对《俄狄浦斯王》进行分析后,弗洛伊德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俄狄浦斯的罪恶是“杀父”和“娶母”,而儿童在潜意识中就想要独占母亲而不是父亲,看见父母拥抱会不安、看到父亲离开就高兴,甚至进而对母亲表现出性的好奇。他认为同一家庭的异性成员并不会因为从小住在一起就不再具有性的诱惑,否则就不再需要对乱伦加以严厉惩戒和规定了[1]。吴卫华(2006)认为,人们对一提及乱伦,总是会产生惊恐或是厌恶之情。而与此同时,一种莫名的挥之不去的好奇、神往也总是如影相随[2]。因此,在精神分析产生以前,这种现象就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可见其早已被认同为是一种本能。

三、俄狄浦斯情结在《千只鹤》中的体现

小说一开始就提到主人公菊治的父亲已经辞世,他在茶会上见到父亲生前的情人栗本近子后,回忆起自己儿时起发现父亲的不忠行为后对他的厌恶。而与此相对,菊治母亲的角色却是温柔的、善解人意的。这也影响了菊治性格的形成,为菊治恋母忌父埋下了种子。

主人公菊治在一次茶会上偶遇了父亲生前的情人太田夫人,茶会结束后太田夫人由于过于思念菊治的父亲,主动接近菊治,而菊治一见到太田夫人,之前对她的敌意也消失了,他在太田夫人身上感受到了温馨,放松了戒备,在旅馆共度了美好的一夜。文中写到,“从菊治的情绪来看,他也毫无抵触,夫人也没有任何拂逆,可以说,在这里没有什么道德观念的投影。”、“菊治想起夫人对一切都温顺宽容,使他感到无忧无虑,大概是那时的安心感起了作用……”这是菊治身上俄狄浦斯情结的最明显的体现,即对类似于儿童对母亲依恋一般的爱慕。

在第二次不伦关系发生后,背负罪恶感的太田夫人选择自杀。在此之后,菊治虽然有时会对这场不伦之恋产生罪恶感,但在他的心中太田夫人却一直保留了一种美的形象,他认为,“太田夫人是女性中的最高名品,名品是没有瑕疵的。”以及他在太田夫人身上感受到的母性的温柔也一直持续着,“唯有女人的恩泽才能宽恕极恶的罪人。也许这是一时的感伤或麻木,然而它确是异性的救济”。甚至这份感情此后还移到了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身上,他多次提及文子身上太田夫人的影子,“看到了她母亲的面影”、“觉得她母亲虽死犹生”,这正是他恋母情结的变形的一种表现。

俄狄浦斯情结在菊治身上深层次的体现则是近子乳房上的黑痣。虽然很多人将反复出现的“黑痣”情节理解为使用这一“丑”的意象来反衬文中的美感,但其实这也是一种菊治对于“母亲”的特殊情感。在文中,近子几乎是一个毫无传统女性美感的人物,在菊治眼中,相比太田夫人,近子总是多管闲事,经常不打招呼就进菊治家操心家务事,甚至总是在太田夫人女儿文子面前提及菊治已有婚约之事,有意羞辱文子,这是一个更加接近生活的“母亲”形象。

从小说开篇菊治参加近子的茶会时就提及了近子的黑痣,之后这一特殊的意向便在文中反复出现,一提及近子,菊治的脑海中总是会第一时间浮现起她胸上硕大、丑陋的痣。正如弗洛伊德提到的,婴儿首先会通过吮吸母亲的乳房得到性的快乐[1],之后这个满足的对象会从母亲的乳房变成母亲。而恰好近子的那颗巨大的黑痣也长在乳房上,文中近子出现之处几乎就会提及她的痣,甚至在与太田夫人发生关系后,随即就对太田夫人说,“栗本这个地方有一大块痣,你知道吗?”这也反映了一定程度上菊治通过这种联想来满足自己的性欲(这种性欲并非要通過狭义的性行为而产生)。然而菊治对近子感到厌恶,也恰好是男孩成长以后开始摆脱来自母亲的束缚。黄美琳(2019)还将菊治的俄狄浦斯情结与弗洛伊德所提到的焦虑联系在一起,她认为,从菊治看到近子丑陋的痣开始,便如同幼儿以母亲的乳房为最初的泄欲对象一样,……当菊治长大,对母亲的依赖减少,失去母爱的失落感借由对与母爱有关联的近子的黑痣的焦虑替代,也从侧面印证菊治把爱母之情转移到了近子身上[3]。这种感情被深埋于菊治的潜意识当中,才会引起菊治不知不觉中的冲动。

四、日本乱伦文学作品凸显的审美特征

“乱伦”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禁忌。也因此人们会对严格的禁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关于乱伦文学自古就存在的原因,《日本文学中“乱伦”母题的文化批判》一文中提到,这是因为这一主题可以令作家的文学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并且,对这一在世俗间“丑恶”的行为进行美化,也更加可以凸显作家的文学功力[4]。因此,乱伦文学在古今中外都广泛存在。

除此之外,日本文学中乱伦情节产生还具有一些特殊性。一些文章认为,大和民族有着独特的心理机制,即恋母情结,可以追随至《天皇正统记》当中的记载。《试论<千只鹤>中的母性崇拜》中写道,天照大神作为统领诸神、组织诸秩序的主神一直受到大和民族的景仰,于是大和民族一直以来对女性,尤其是母亲有着天然的眷恋和依赖[5]。于是母性崇拜或是母子乱伦情节也频繁出现在日本的各种文学作品之中,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到谷崎润一郎、村上春树、志贺直哉等人的作品也表现着这一文化母题。

日本江户时期的国学研究者本居宣长提出了“物哀”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学写作的宗旨是“物哀”和“知物哀”,而非道德劝惩[6]。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日本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节点,反映了日本文学中传统的美学理念,尤其强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之处。例如,中国不伦恋的作品的结局往往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以及忠孝的道德观念,不伦之恋的主人公往往会受到社会的强烈指责,最终悲惨结局。而日本文学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一般是通过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来表达,不压抑人的自然情欲。太田夫人最后一次与菊治发生关系后匆匆以自杀而终,除此之外书中并未提及这段背德乱伦的感情而受到社会的指责与唾弃,“大多情感隐忍而忧伤,不伦恋往往被自然美、人性美和静穆美所淡化”[7]。甚至作者川端康成本人也认为,文中的恋情不是乱伦,而是真正爱的表现,其中细腻的感情无法用道德来简单评判,这正是日本“物哀”审美的体现。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千只鹤》文本的分析,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探讨了文中隐含的俄狄浦斯情结以及其中独特的审美要素。类似的文学作品自古就已经存在,俄狄浦斯情结的提出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文学批评提出一条新的思路。另外,对于文中提到的中国乱伦文学与日本乱伦文学体现文化内核的差异,因时间关系没有进行更加详细的调查,将在以后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M].张艳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吴卫华.不伦之恋:《无名的裘德》的叙事母题探析[J].外国文学研究,2006(02):105-112.

[3]黄美琳.关于《千只鹤》中近子黑痣的精神分析解读[J].北方文学,2019(03):111-112.

[4]黄芳,郑爽.日本文学中“乱伦”母题的文化批判[J].外国语文,2016,32(06):43-48+54.

[5]侯润芳.试论《千只鹤》中的母性崇拜[J].社科纵横,2013(08):309-310.

[6]本居宣长.日本物哀[M].王向远,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0.

[7]焦欣波.论“不伦恋”题材文学作品的美学特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5(01):64-69.

[8]王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与文学创作[J].鸡西大学学报,2009,9(01):118-119.

[9]韩冷.中国式的俄狄浦斯情结[J].集宁师专学报,2008(01):6-10.

[10]陈达.俄狄浦斯情结的再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J].电影评介,2006(20):103-104.

[11]叶琳.论川端康成文学的审美取向[J].当代外国文学,2005(03):141-145.

[12]周燕.从川端康成《千只鶴》看日本母性崇拜的文化传统[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33(07):109-110.

[13]田静.川端康成《千只鹤》中女性形象之美的剖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9):153-154.

[14]川端康成.千只鹤[M].叶渭渠,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8.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精神分析
《方丈记》的“政治性因素”浅析
以悲为美
漂泊中的追梦人
浅析中国文化工业时代的粉丝现象
论日本文学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电影的幻象与欲望的辩证关系查鸣
疯狂背后的生命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