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蕊
摘 要:《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光辉开端。《诗经》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颂》诗是周天子及各国诸侯用于宗庙祭典的舞曲、祭歌与颂歌,《周颂》主要是西周王朝歌颂其最高统治者文德武烈的诗,反映了西周祭祀活动的对象、种类、目的,以及祭祀活动的场所和祭祀活动中用的祭品,集中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宗庙祭祀状况和祭祀文化。在祭祀文化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民族先祖原始、淳朴的情感,及其宗教信仰。在祭祀中体现出来的“礼”的制度成为孔子等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并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走向。本文旨在通过《诗经·周颂》的具体内容分析,探究周人的祭祀礼仪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诗经·周颂》;祭祀礼仪;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一、引言
商周时期,人类发展刚走出原始社会,生产力落后,对部分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而创造出以“天”为中心的神仙体系,以此解释现象并通过祭祀方式寄托愿望。随着巫文化的发展,祭祀逐渐具备了统治人民的特色。在周人克商后,为体现其“应天命”的正义性,巩固统治根基,建立了自己的礼乐制度,史称“周公制礼作乐”,淡化了神灵色彩,加入了人事成分[1]。周公将祭礼进行了归纳、整理,区分等级,使祭礼成为周朝权力地位的象征。《诗经·周颂》中叙述了周民族的发展史,颂扬了周民族的英雄与先王,“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①根据考证,其基本是由周代宫廷乐师、公卿、士大夫所作的颂圣之词。《周颂》主要分为三部分:清庙之什、臣工之什、闵予小子之什,在整个《颂》中占有极大篇幅,体现了西周祭祀的最高水平。
二、关于祭祀礼仪的分析
(一)《周颂》中的祭祀对象
关于《周颂》中的宗庙祭祀诗,以赞扬祖先功德或者祈求祖先保佑为主,还有祭祀山川百神的诗篇。在周人观念中,万物皆有灵。《周颂》中的三组诗歌中的祭祀对象各有侧重,清庙之什侧重颂扬开创周朝功业的君主,臣工之什中祭祖、礼乐、农事皆有,闵予小子之什中侧重嗣王之祭。[1]接下来从具体诗歌篇目中进行分析。
首先,以周文王为祭祀对象。如《清庙》:“於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维天之命》:“惟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我将》:“仪式刑文王,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②周文王作为周朝基业的奠基者,功烈德泽。对先祖的祭祀一方面表达后人的敬仰钦佩之情,另一方面也祈求先祖保佑后代,使后代生活和乐。
其次,以周武王为祭祀对象。如《执竞》:“执竞武王,无竞维烈。”《武》:“於皇武王!无竞维烈。胜殷遏刘。耆定尔功。”《桓》:“桓桓武王,保有阙土,于以四方,克定阙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③关于赞颂周武王的诗歌,多数是称赞其战胜了殷商,建立了周王朝,是对其丰功伟业的赞歌[2]。在《周颂》中文王和武王常以一个整体作为祭祀对象并列出现,这两位先祖作为周王朝基业的开创者即被后人赋予了神明的力量,又称为后嗣的进行统治,教化人民所效仿的对象。
再次,以周成王為颂扬对象。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噫嘻》:“噫嘻成王,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④根据考证,《周颂》中有关周成王的诗歌多数是其在世之时所作,用以称颂周成王承继文王武王的功业,兢兢业业,尽心竭诚,巩固国家安定。《贾谊新书》曰:“后,王也。二后,文王,武王也。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孙也。文王有大德而功未既,武王大功而治未成。”[3]这侧面反映了成王接过王位之后的责任重大,而且《周颂》中闵予小子之什中多数是成王自勉的诗歌,如《闵予小子》中“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继序思不忘。”是成王祔武王之主于庙,合祭于先祖,并自戒自勉的歌,如《敬之》:“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⑤是成王规劝自己,戒慎自警,勤学奋进,担当重任。可推知《周颂》中的诗歌多作于周成王时期,乐师、百官作诗称颂成王担当重任的明德辛劳。
《周颂》中也有部分诗歌并无具体的祭祀对象,例如《烈文》、《有瞽》、《思文》等篇,祭祀对象包括先王先公而无具体的人物。将周朝先祖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祭祀,赞扬先祖后稷为民造福,功德与上天相配。
最后,以天地、山林、百谷为祭祀对象。在周人世界观中,万事万物皆有神灵存在。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⑥这是周天子祭祀岐山,祈愿周朝安定,子孙永保万年。《潜》是周王献鱼求福的诗歌,《载芟》是春天祭祀土神和谷神的诗歌,《良耜》是秋天丰收后祭祀土神和谷神的诗歌,《噫嘻》是春天祈谷的诗歌,《丰年》是秋天丰收后祭祀先祖的诗歌。在对自然事物的祭祀中可以反映出祭祀礼制的完备和祭祀活动的盛行。
三、关于《周颂》祭祀之礼的文化意义分析
(一)周人思想的原始依存
《周颂》中记载的祭祀礼制以及祈愿目的内容反映了周人的天帝思想和贵德思想。[4]《昊天有成命》中认为君王是受天命而为君的,《我将》中写周人敬畏天的威灵,祈求上天保佑周王朝,《敬之》中写周成王自我警戒,敬顺天命。这种“顺天”“敬天”的思想,成为周人的思想观中的支柱部分,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天”来进行。周人在继承殷人“天命”思想后又进行了发展,他们以自己祖先的神灵配天,使自己的祖先与天的地位平等,所以周代殷商有了合理化的证据,在周人的尊天敬祖的思想意识中,周天子的统治上升为上天的意志,祭祀也就成为维持周天子地位,维持国家秩序的思想文化手段。
《时迈》中“我求懿德,肆于时夏”是说要追求美好的德行,并将这美德遍布华夏,《烈文》中成王劝诫诸侯勿忘先祖的光明盛大的德行,还有《清庙》、《维天之命》、《敬之》等诗篇中都表现了周人明德、敬德、务德的思想。[5]道德意识的提升表明其信仰已经超越了自然宗教,出现了祭祀文化与道德规范融合的趋向,意味着周天子统治集权的强化。
(二)后人崇德尚礼的思想文化来源
在《周颂》中我们可以看出祭祀礼仪中对于不管是祭祀的程序,还有祭祀用品都是有着严格且复杂的要求的,也就表明周人的祭祀已经有了一套确定的仪式制度,它由上至下支配着人们的活动,成为周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这中思想的规范一旦形成并不会随着朝代了灭亡而灭亡,其生命力植根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群的头脑中,并且代代相传。
《周颂》中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祭祀的初级礼制形态,随着君王补充、社会发展不断完善,祭祀成为了礼乐制度的一个部分。根据历史记载,孔子其人崇尚礼制社会,他心中理想的社会便是周朝这样一个礼乐完备的社会。因而孔子的思想著作中多强调“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孔子从周人祭祀礼乐中发展“礼”的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内核,儒家思想文化在成为显学之后,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数千年的思想影响,直至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十分注重“礼”,讲究对先祖的尊敬、对美德的追求、为人有礼……
四、结语
周朝的祭祀文化指向人事的秩序,而不是神的赐福。它既有道德和教化的功能,也具有政治、社会功能,成为整合社会礼乐文化规范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对《周颂》祭祀内容的分析,可推知周人对先祖、神明的尊敬,在这尊崇与敬奉的背后是一套相对成熟的祭祀礼仪制度和宗教信仰体系,这种祭祀制度与信仰体系具有更浓厚的人文色彩,并且成为春秋时期人文思潮兴起的基础,经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發扬,传承千年。
注释:
①朱祖延主编. 引用语大辞典[M]. 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0.09.第604页.
②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30、832、833、841页.
③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45、872、893页.
④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39、854页.
⑤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75、878页.
⑥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37页.
参考文献:
[1]张园.《诗经·周颂》中的祭祀礼仪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1):237-238.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第990页.
[3]袁梅译注. 诗经译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9.第841页.
[4]张行.《周颂》所反映的西周祭祀文化[J].儒藏论坛,2017(01):422-432.
[5]陈来.古代思想文化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9,第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