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与《李娃传》的文学性比较研究

2021-06-15 15:43孙倩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摘  要:《莺莺传》和《李娃传》是著名唐传奇以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典型代表,可以说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才子佳人,但爱情故事的结局却是一悲一喜截然不同。本论文将从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文学性及两部作品情感表达的文学性手法运用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感受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不同命运结局,让人回味。

关键词:莺莺传;李娃传;人物形象;文学手法

作者简介:孙倩(1997-),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渤海大学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莺莺传》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与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崔莺莺相识相爱,但后来随着张生去长安,崔莺莺的爱情就也没有了后来,被张生无情抛弃,可以说是典型的“痴心女负心汉”的爱情故事。

《李娃传》主要讲述的是唐代长安拥有超高人气的名妓李娃与常州刺史荥阳公的公子张生之间的相遇、别离等几经波折之后李娃与郑生最终共度幸福一生,结局非常的美满。在中国小说中有一席之地,反映了唐朝的思想非常的开放,对后代影响很大。

一、浅析人物形象的文学性

(一)《莺莺传》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貌美如花,能琴善赋。但她接受的是封建礼教的教育,受家庭封建礼教潜移默化的影响,时时刻刻都要压抑自己的本性。在张生收到崔莺莺回信深夜翻墙来此相会时,穿戴整齐的崔莺莺表情却十分的严肃,大数张生“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这一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给读者崔莺莺心思缜密的人物性格,极力地想要掩饰自己已经对张生动了情,所以传诗之举巧妙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这不仅可以继续维持自己大家闺秀的庄重贞洁,而且崔氏家族的面子也没有丢掉。聪明而又含蓄的崔莺莺,行为举止都以传统封建礼教为基准,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平静不下来。通过“红娘敛衾携枕而至”对婢女携被褥前往张生住处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动心了的崔莺莺最终没按捺住,敢于冲破传统的封建礼教的约束,大胆地与张生同居。在促进故事情节展开这一方面令人意想不到,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形象生动,文笔细腻,也从侧面描写了崔莺莺她爱张生就敢于违抗封建礼教付出自己的全部。给我们展现了虽说崔莺莺知书达理,矜持庄重,但她敢于违抗封建礼教,不受传统束缚这一女性形象。然而她又是冷静和理性的,不会把自己变成以张生为中心的附属品。她与张生从相见相恋直到分离分开,自始至终都是以两人是平等的这样的位置上。面对张生的抛弃,尽管她万般的不舍,也不愿去挽留。忍受身体、感情的伤痛与内心的强烈的自我尊严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向对方乞求哀怜,始终是崔莺莺的倔强,为我们展现了她拥有着完备的人格尊严的女性形象。

(二)《莺莺传》中的男主人公张生容貌俊美,被人称赞为正人君子。通过“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容顺而已,终不能乱”、“未尝近女色”对张生的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抓住了张生非常的知书达理、不轻易近女色而又相当严谨的人物性格特点。正面描写即是对其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写,给我们展现出张生很俊美,而且行为方面,一直合乎“礼”的要求,符合古人谦谦君子的要求这一男性形象。同时张生又多情。张生见了崔莺莺第一次面之后,心情就再也平静不下来了,而且他靠红娘传送书信,在书信里大胆的不加掩饰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为爱而“行忘止,食忘饱”,从侧面描写了张生痴情的人物形象特点。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巧妙结合运用,看似是构建人物形象,实则也是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可谓在情节中描写人物,在人物中体现性格,一箭双雕。然而在小说的结尾处他为了替自己的无耻行径开脱,竟然污蔑莺莺为“妖孽”、“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从侧面描写中给我们展现了张生为了功名,将崔莺莺无情抛弃的人物形象,也突出表现了由最初的谦谦君子成为了令人唾弃的负心汉的人物形象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更加饱满。

(三)《李娃传》中的女主人公李娃是一个风尘女子,出身于下层社会,在老鸨的精心调教下,诗词歌赋为人礼仪样样精通。天生丽质的容貌称为是倾国倾城一点也不为过。“有娃凭一双鬓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通过外貌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婀娜多姿的李娃柔情似水的女性形象。既突出表现李娃容貌的俊美又交代了李娃的职业身份。“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直接描写了李娃倾国倾城的美貌与迷人的身姿让郑生一见倾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勒取之”,通过让仆人捡鞭子来多看一会李娃,侧面描写再次烘托李娃的美丽容颜,可见郑生对她特别喜爱。于是从事妓女多年感情丰富的李娃也以“回眸凝睇,情深相慕”給与了回应,为后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埋下伏笔。

李娃作为一个文学典型,随着情节的发展,李娃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李娃作为妓女,其职业习惯及多年的风尘生活在郑生拥有大量金银财宝时,每天与郑生恩恩爱爱,在郑生钱财耗尽时,李娃与鸨母自导自演了一场舍弃郑生的大戏,可看出李娃的精明、清醒与实际的一面。而后来看到奄奄一息处境艰难沦落成乞丐的郑生,她不惜冒着与鸨母决裂的风险赎身,后又无微不至的帮助郑生调养身体,继而劝他恢复求举学业,自己花钱为郑生购书,陪伴他复习功课,通过考试使其走出困境,这一前一后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聪明的李娃拥有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李娃这一人物形象最特别之处是她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是敢于追求人格尊严,敢于追求独立地位的妓女第一人。不计回报的“陪读夫人”李娃让郑生功成名就,被授予成都府参军,重新回到了荣华富贵的上层社会。但她这时却选择离开郑生,可得知她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不把自己寄托在男人身上,展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对传统封建礼教的对抗。这也是李娃形象最大的迷人之处,她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被放大,被人所周知,令人钦佩。李娃这一文学人物形象也为后代众多文学作品提供了借鉴。

(四)《李娃传》中的男主人公郑生出身于上流社会,家境殷实,在娇宠的环境下长大,从小到大衣食无忧,所以他不谙世事,纯真、朴实,不同于负了崔莺莺的张生。细节描写他柔弱且缺少主见的性格,也为后文被李娃掌握于手中做了铺垫。“慌惑发狂,罔知所措”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郑生在娼家受骗,钱财荡尽,但他毫无办法,不知所措的行为。郑生初见李娃时“徘徊不能去”这一动作描写表现出郑生对李娃一见钟情。而因李娃与鸨母的设计使郑生一无所有,以致为生计唱挽歌最终沦落为乞丐,再次见到李娃时也只是“愤懑绝倒,颔颐而已”,可见郑生还是深爱着李娃的。这一前一后的描写也从侧面表现出郑生的深情与专一。文章最后,李娃看到郑生功成名就选择要离开时,郑生却哭着说道“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这一语言描写再一次印证了郑生对李娃的感情忠贞不二。在封建社会像郑生这样敢于追求自由、美好爱情的男主人公是不多见的,这一人物形象及文学性让人深思。

二、浅析两部作品情感

《莺莺传》与《李娃传》有所不同,《莺莺传》以凄婉的情感基调从开始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相见、相爱之喜,发展到崔莺莺被张生绝情抛弃的结局之悲,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爱情悲剧。她富含深刻社会内涵的性格被刻画的生动形象,一个为了爱情敢于献身、敢于对抗传统封建伦理纲常的女性被生动地描述了出来。一边是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强大自尊一边是春心荡漾的内心,极其矛盾的崔莺莺该如何面对情与礼呢?封建礼教与真实的内心想法相冲突相撞的全过程也被细致地描绘出来。最后,她拒绝见张生这一细节描写,内心敏感柔弱的崔莺莺向刚强的一面的转变被鲜活地刻画了出来。既单纯又丰富。崔莺莺的悲剧愛情结局在众多爱情故事里面非常具有独特性,可以说对后代无数的作品具有开创的意义。

《李娃传》作为唐代传奇小说,深受读者喜爱,流传很广。原因之一,曲折的故事情节再加上极具戏剧性,单单这一特点就是以往任何一个小说都所达不到的。叙述手法这方面宛转波折而有十分的清晰明了,结构层次完整,描写细腻,引人入胜。其二,文中女主人公李娃的性格特征也比以往任何的传奇作品更具有独特性。李娃作为一个妓女,在郑生钱财荡尽时,清醒而有现实的她,镇定自如地与鸨母自导自演了一场舍弃郑生的大戏,巧妙地将郑生抛弃,这与她的妓女身份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后来当她看到郑生沦落成乞丐时,果断地与鸨母发生决裂也要照顾郑生,这显露出她善良的一面。在这一过程中,她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相比有所承接又有所变化,显得丰富,给人一深刻的印象。其三,其独特的风格,在形象塑造及叙事构建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运用各种手法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生活气息。

三、结语

通过《莺莺传》与《李娃传》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了当时的封建传统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深刻鲜明的人物特点描写、千变万化的叙述风格的文学手法,这些都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唐传奇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两部作品是同一时空下逆行的两篇杰作,展示了在思想开放的唐代,男女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影响结局而不同的具体形式,在今天也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略论唐代三大爱情传奇[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李宗为.《唐人传奇》.中华书局.1985年版.

[3]王丹.探因《莺莺传》与《李娃传》爱情结局的不同--以崔莺莺、李娃两位女性为例. 时代文学. 2010-04.

[4]程毅中. 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5]全寅初. 唐传奇爱情三部曲--对《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爱情样式的现代理解 [J].中国文学研究.2008-01.

[6]唐异明. 读《霍小玉传》,兼论《莺莺传》与《李娃传》[J].文学遗产.1983-03.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