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组曲多民族元素的融合与创新
——以《南国印象》为例

2021-06-15 10:28康红许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南国乐章民族音乐

康红许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00)

音乐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吸取、融合与创新的艺术过程。当前,随着各国艺术文化交流与碰撞,音乐呈现多元化发展。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钢琴,自19世纪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以来,开始了漫长的成长之路。实现钢琴音乐的艺术的本土化、民族化发展已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孜孜不倦的音乐追求。如朱践耳的《南国印象》、王建中的《百鸟朝凤》、陈怡的《多耶》等,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将西方作曲技术手法与传统民族音乐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中西音乐跨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艺术事业创新化发展[1]。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26个少数民族,民族的多样化催生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为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云南印象》钢琴组曲正是融合了布依族等多个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实现了中西合璧。对此,以朱践耳的《云南印象》为音乐小样,对其民族化、创新化的创作手法进行深入剖析,吸取成功经验来助推中国钢琴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朱践耳与钢琴组曲《南国印象》

1.朱践耳的生平简介

朱践耳,本名朱荣实,是我国的著名音乐家,被誉为“中国的音乐巨人”,并荣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生荣誉勋章[2]。朱践耳,1922年出生在天津一个商人家庭,自幼随父前往上海生活,在母亲、表哥等家庭成员的文化熏陶下,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热爱之情。1945年随妹妹前往苏北解放区,期间创作了《打得好》等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开始了漫长的音乐创作之路。10年后被选派到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学习,于1960年学成归国,进入上海实验歌剧院担任作曲。1975年调派至上海交响乐团从事作曲,2017年因病逝世,享年95岁。在几十年的音乐艺术创作生涯中作品体裁十分丰富。其秉承着“兼容并蓄,立足超越”的音乐创作思想,创作了多部具有深厚思想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交响乐作品[3]。在钢琴类体裁创作上也取得了颇高的成就,包括《云南民歌五首》《序曲第二号“流水”》,以及《云南印象》等,这几首钢琴曲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族特色,立足于传统民族音乐特色,深层次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民族音乐语言融合,焕发了新的音乐内涵。

2.钢琴组曲《南国印象》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是朱践耳于1992年创作的,属于其后期创作作品,创作技法极为成熟。《南国印象》是朱践耳先生深入云南地区进行采风后得到的灵感,并利用诗意化的音乐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该钢琴组曲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朱践耳先生创新性采用奏鸣套曲曲式,立足于云南传统民族音乐特色,通过现代作曲技法充分彰显了云南民族地区的特色风貌与人文风情[4]。

表1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曲式结构与调性

《花之舞》《哄娃娃调》《童嬉》《情歌》《阿哩哩》五部分乐曲共同构成了钢琴组曲《南国印象》[5]。这五个乐章是相互独立且又相互联系与统一的,各个乐章的曲式结构与民歌主题如表1所示,其主要以云南布依族、哈尼族等五个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创作题材,生动展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民族风情画卷,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二、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融合的民族音乐元素

1.云南多民族的民歌

《南国印象》钢琴组曲依次以云南布依族、佤族、哈尼族、彝族、纳西族五个民族的民歌为主题,如上页表1所示,在传统民歌旋律、音调基础上通过采用变奏、增加倚音等多元化手法来呈现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第一乐章《花之舞》是典型的固定旋律变奏曲式,保留了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主题旋律,主题开始上行四五度大跳后级进下行蜿蜒起伏与小三度的跳进完美呈现了布依族民族音乐的委丽[6],如图1所示,《花之舞》乐章在红框部分与《好花红》的旋律与调性保持了一致性;另外,在保持原歌曲音调的基础上,增加降B倚音来模仿传统民歌演唱的唱腔方式,起到润腔作用,不仅对乐曲的旋律进行了修饰,也进一步凸显了民族音乐特色。另外,在《情歌》乐章主题部分的切分节奏处采用了倚音进行润腔,对旋律进行了润色修饰,凸显了彝族民歌的特征。

图1 倚音进行润腔

2.民族性和声的应用

朱践耳在创作《南国印象》时,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应用了民族化和声。在乐章《花之舞》中大量应用四五度双音叠置,以及四五度叠置等民族化和声,另外,在第一次变奏的三度音程基础上附加了具有特色的小二度不协和和弦,极大地增强和弦色彩性的同时,渲染了乐曲的舞蹈氛围。除此之外,第一和第二变奏之间的间奏部分,上声部大三度+小二度与小二度+纯四度和弦交替重复进行,下声部交替重复进行三全音低音,形象模仿了布依族铜鼓声音的音响效果[7]。

在《阿哩哩》乐章中采用了音相和线性的和声思维,通过四度五度的和声,以及不和谐且充满色彩性和弦来对纳西族传统民族乐器铓锣的节奏与音响效果进行模仿,从而使得第五乐章极具民族性,如图2所示,在乐章的引子部分通过民族性和声对锣鼓由远及近的音响效果进行模拟。

图 2 音相和线性的和声

3.延续民族调式特征

《南国印象》在调式上也延续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特征。《花之舞》在云贵地区的羽调式基础上调性上移变为G羽,且全曲中未出现徵音,呈现出典型的云贵地区民族音乐特色[8]。《哄娃娃调》也延续了佤族民歌常用的羽调式,并采用佤族民歌典型的四音音列,展现了浓郁的云南佤族音乐特色。同样在《童嬉》乐章中也采用哈尼族民歌羽调式,由纯四度+小二度+纯四度构成引子部分的旋律具有明显的哈尼族调式音响效果,另外,采用6 1 2 3 6四声性调式音阶与固定音型核心音程形象生动展现了乐曲的主题[9],将哈尼族孩童欢乐嬉戏的场景呈现给广大听众,童趣十足。

4.多民族的音乐节奏

朱践耳先生在对《南国印象》进行创作时,乐曲的节奏也颇具民族色彩。在《童嬉》呈式部中八分与四分音符交替进行,节奏相对平稳统一,但在后半段3/4节拍的固定音型与民歌2/4节拍形成错位节奏对比[10],增添乐曲趣味性的同时赋予很强的民族韵味,尤其是反复节拍切换完美呈现了谐谑曲的风格特色。在第四乐章《情歌》中采用彝族音乐旋律线条,节奏简练自由,未明确标记小节线与节拍,具有典型彝族山歌自由的节奏特色。

另外,在《情歌》乐段中多次将速度标记为渐快渐慢,具有很强的即兴感,这与彝族音乐的自由风格特征相似。除此之外,乐曲的每一段都由多个具有附点音型和倚音装饰音的小乐句构成,将彝族男女小情侣之间对话时内心忐忑、雀跃心情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同时《阿细跳月》的八分音符自始至终贯穿全曲,凸显浓烈的彝族音乐韵味,增添了几分浪漫。

三、钢琴组曲《南国印象》的创新

朱践耳先生所创作的《南国印象》钢琴组曲,创作特色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实现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深层次融合,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其中的创作手法与思路值得学习与借鉴。

1.独特的民族性风格塑造

《南国印象》钢琴组曲民族风味十足,与其他民族化钢琴乐曲最大的不同在于,整部乐曲融入了布依族、彝族、佤族、纳西族等多民族音乐元素,构成了统一又富有变化的和谐整体,将五个色彩鲜明的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情画卷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受众,给人以精彩纷呈的视听享受。乐曲在旋律、和声、节奏以及调式等多方面呈现浓郁的云南民族特色,丰富了乐曲的色彩性与立体感。可见,朱践耳先生利用民歌素材,通过巧妙与高超的手法塑造了独特且鲜明的民族风格,进一步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

2.创新地融入西方作曲技法

在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中创新性融入西方作曲技法,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结合。第五乐章《阿哩哩》是一首炫技性钢琴曲,采用托卡塔创作手法模仿纳西族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极大增强了钢琴曲的表现张力。钢琴组曲还采用变奏、复调等现代化作曲技法,如《花之舞》乐曲有单旋律发展为多声部的复调方式,在第四、第五变奏中运用了卡农式模仿的复调创作手法,通过八度与大六度的卡农模仿[11],形成上下两个声部调性对比的同时,对人们辛勤劳作中唱和的美好画面进行生动模仿,增强了乐曲感染力。再如,《童嬉》的主题为双调性融合手法,在第10小节出现了错音风格和异地配置,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融合,极具创新性。

四、结语

钢琴组曲《南国印象》以五个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为主题,实现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钢琴艺术创作中,需大胆创新实践。在借鉴与吸收前人成功经验与创作思路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通过中西合璧的方式创新音乐语言、升华音乐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国钢琴艺术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南国乐章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南国红豆发新枝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美丽的南国多传奇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立体再现《南国荔枝红》
南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