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服饰在瑶族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

2021-06-15 03:13王帅
棉纺织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服饰文化瑶族纹饰

在传统艺术文化体系中,舞蹈作为一种以肢体动作为主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同时为强化舞蹈效果,在舞蹈创作中融入了不同的艺术元素,其中就包括多元化的服饰在舞蹈中的艺术呈现。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瑶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瑶族舞蹈形成了自由奔放、形式多样的艺术体系,并能够借助其绚丽多彩的服饰使舞蹈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服饰延续了传统设计理念,将带有区域特征的服饰作为瑶族文化的载体,并与舞蹈创作进行融合,为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薇佳、丁然、黄光临于2018年出版的《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教材》一书以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为研究对象,在简要介绍瑶族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对动作的元素分析到对舞蹈动律、风格的分类入手,分别编排基础训练性组合类、风格表演性组合类、技术技巧性组合类以及收集记录民间原生态传统套路组合,除此之外,还将对瑶族历史、文化、宗教,服饰,音乐等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能够全面了解瑶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各地区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瑶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因此,瑶族服饰在类型上较为丰富,较为常见的有过山瑶、红头瑶、平头瑶等。瑶族服饰的发展是瑶族人民在传统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审美艺术,同时,为了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瑶族服饰在发展中保留了精美的刺绣工艺,并利用服饰的襟摆、流苏设计使瑶族服饰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将瑶族服饰融入瑶族舞蹈创作中,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长鼓舞作为瑶族传统舞蹈的代表,结合瑶族服饰设计与瑶族舞蹈的相关性,深入分析瑶族服饰在瑶族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瑶族服饰的色彩在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

瑶族文化中服饰文化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并且,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瑶族服饰文化依然坚持着传统特色,其核心文化并未发生明显改变。如瑶族服饰中对于对比色、暖色等色彩的应用,这与瑶族舞蹈创作中热情、奔放的基调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中对该舞蹈进行了详细描述,作为瑶族传统文化中的祭祀舞蹈,其强调夸张的肢体艺术展现形式,瑶族服饰中不同色彩的组合与神话故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长鼓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特殊,为配合这一特殊的舞蹈创作,瑶族服饰的色彩搭配多以头、肩、腿三个部位为主,从而避免长鼓舞中夸张的肢体动作对服饰色彩构成的视觉效果造成影响。以长鼓舞为代表的瑶族舞蹈展现了瑶族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敬畏,为突出该舞蹈创作的文化核心,瑶族服饰在色彩的选择上以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为主,进而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五色衣裳,结合长鼓舞的艺术呈现形式,将瑶族服饰在瑶族舞蹈创作中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舞蹈文化审美。

(2)瑶族服饰的纹饰在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

服饰是一个民族除语言、饮食之外最为直观的区分方式。由于服饰文化的产生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瑶族服饰中相关纹饰的设计则能够将这种主观意识体现出来,且瑶族服饰的纹饰设计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起到强化舞蹈艺术呈现效果的作用。《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中第十章关于排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点与相关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结合瑶族长鼓舞的身体动律展开讨论。从实际长鼓舞的肢体展现形式来看,其动作古朴、粗犷,且舞步平稳有力,舞者根据节拍进行表演,并要求动作标准且灵活,这与瑶族服饰中纹饰对形式美的要求相吻合。瑶族服饰中纹饰的使用需坚持协调性、对称性两个原则,以长鼓舞为代表的瑶族舞蹈创作同样具有以上两个方面的要求。例如,油岭歌堂鼓中的背靠背舞蹈技巧在呈现方式上强调舞者背靠背的镜像效果,这体现出了瑶族服饰文化中的对称性原则,基于对称性原则在瑶族服饰与瑶族舞蹈中的应用,则可以在舞蹈创作中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使瑶族服饰中的纹饰与舞者的动作融为一体。然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瑶族服饰中的纹饰强调形式美,而瑶族舞蹈则强调动作与编排的协调美。因此,在相关舞蹈创作中的服装选择方面,应对瑶族服饰的纹饰内容与特点进行区分,从而避免对舞蹈效果产生影响。

(3)瑶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

瑶族传统文化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进行展现,其中,瑶族服饰作为一种较为直接的文化展现形式,将瑶族服饰与抽象的瑶族舞蹈进行融合,能够使瑶族舞蹈创作中的文化内容更加具象化。瑶族舞蹈文化来源于瑶族生产、生活之中,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较低,以至于无法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瑶族人则希望能够通过舞蹈的形式对自然现象进行影响,并表达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而由此形成的文化则同样体现在了瑶族服饰中。如瑶族服饰中的“双龙夺宝”图案,则是古代瑶族在长期面对旱灾、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所形成的一种“图腾”文化,瑶族将自然灾害的形成归集于“龙”,将“龙图腾”作为瑶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凸显瑶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的强烈祈求,而这与瑶族舞蹈的祭祀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中第八章对该舞蹈中的基本动作进行了详细拆分,主要分为手臂动作、腿部动作、步法等,其主要来源于瑶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借助特定的服饰,将长鼓舞等瑶族舞蹈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更加传神、生动的展现出来。

(4)瑶族服饰的风格在瑶族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

受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瑶族服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如红头瑶的服饰设计采用了对襟交领长衣的剪裁,并使用滚边工艺对衣襟处进行修饰,而袖口则镶嵌相对耐磨的布条,下身在以短裤、绑腿为主,女子使用红穗对头发进行固定,这一风格在表现瑶族传统农业生产中的舞蹈中较为常见,从艺术效果上能够借助特定的服饰风格对瑶族舞蹈中的原始场景进行复现。以长鼓舞为例,在《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的第一章对广东连南瑶族生活环境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围绕其生活习俗和宗教信物进行了全面讨论,瑶族人民试着在舞蹈创作中能够将其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进行展现。因此,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研究的同时,多元化的服饰风格就成为瑶族舞蹈创作的又一参考。长鼓舞作为瑶族代表性的舞蹈,参与该舞蹈的舞者多为男女组合,鼓手为男子,女子持手巾边舞边唱穿插其间,男子服饰为对襟无领短衫与过膝短裤,色彩相对单一;而女子的服饰风格则相对较为复杂,这与长鼓舞中的角色划分有着一定的关系,为展现舞蹈效果,女子多穿着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并配以绚丽的色彩,从而表现出古代瑶族祭祀现场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祈愿,并能够借助服饰与肢体动作的结合,达到延展舞蹈动作的效果,使长鼓舞等瑶族舞蹈更具有观赏性。

最后,瑶族服饰的配饰在瑶族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对于任何类型的服装来说,其多需要配饰进行点缀,从而在细节上能够对瑶族文化的特点进行区分,瑶族服饰多以黑色为基色,并嵌以蓝色边角,在配饰上多选择不同色彩的毛线作为流苏,且腰部位置则多以绚丽多彩的腰带作为装饰,显得朝气蓬勃,清秀艳丽。而瑶族舞蹈则强调奔放、自由的肢体动作,舞姿刚健,风格淳朴,在此过程中,瑶族服饰的流苏、裙摆等能够随之起舞,配饰的色彩也随之运动,进而突出了瑶族服饰的动态美感,实现了瑶族服饰在瑶族舞蹈中的艺术呈现。《广东连南瑶族长鼓舞》中第四章对长鼓舞的基本准备情况进行了介绍,在道具的准备方面,除了长鼓以外,为了能够强化环境艺术氛围,在选择传统瑶族服饰的同时,还需要适当增加相应的配饰,以达到较好的舞蹈效果。例如,在长鼓舞的创作过程中,为舞者系上带有流苏的红色腰带,流苏随着舞者的肢体动作而来回摆动,使其动作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夸张,舞蹈动作艺术美感因服饰配饰得以加强。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文化在瑶族文化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瑶族舞蹈创作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长鼓舞为代表的瑶族舞蹈从早期带有祭祀、祈福等色彩的重大庆典节目演变成为了一种群众性文娱活动,为适应这一变化,瑶族服饰在瑶族舞蹈创作中的艺术呈现也发生了变化,如色彩搭配、剪裁形式、纹饰图案、配饰等。如此,不仅为瑶族服饰文化与瑶族舞蹈文化增添了深厚的内涵,同时也突出了瑶族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并推动了瑶族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服饰文化瑶族纹饰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蜡染的纹饰探讨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藏族日常纹饰与文化符号研究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雕漆纹饰的修复
非遗视角台湾高山族(原住民)传统服饰文化研究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