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莱西市店埠卫生院,山东 莱西 266600)
高血压是一种典型的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在临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占比较高[1]。该病的特点在于发病后患者的体循环动脉血压会持续上升,会导致患者相继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虽然死亡率较低,但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早期治疗干预,很容易诱发严重的心血管意外[2-3]。目前,服用降压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组合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为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此次特从我院抽取120 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将本乡镇卫生院大内科于2019 年9 月至2020年9 月收治的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60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如下:甲组男性31 例,女性29例,年龄60~78 岁,平均(67.14±6.03)岁,病程2~8 年,平均(5.76±1.21)年;乙组33 例,女性27 例,年龄20~80 岁,平均(66.93±6.11)岁,病程2~10 年,平均(5.85±1.24)年。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经确认,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在未服用任何高血压药物情况下,SBP ≥140mmHg、DBP ≥90mmHg[4];②家属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和器官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②精神疾病史患者;③免疫系统障碍疾病患者;④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⑤不配合治疗的患者。
所有入组患者均实施常规饮食和运动疗法,即多食用有助于控制血压的食物,例如新鲜蔬果、减少糖分、蛋白质、脂肪、盐分摄入,注意补钙、钾等微量元素,增加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打太极等。
甲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实施利尿剂和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的联合配比治疗,主要药物有吲达帕胺、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乙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实施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抑制剂的联合配比治疗,主要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等。
(1)对比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头晕头痛、耳鸣、疲倦、心率失常等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皆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基于原发疾病所致的各项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任何改变或者情况加重[5]。总疗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对比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可能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发生的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心动过缓或过快、头晕头痛以及皮疹等[6]。
(3)对比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压指标变化,对比项目为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使用24h 血压检测仪对血压水平进行检测[7]。SBP 的正常值为120~139mmHg,DBP 的正常值为80~89mmHg。
(4)对比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 指数评分法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值评定[8]。总分100 分,低于40 分表示生活不能自理,高于40 分,生活依赖程度逐渐降低,满分100 分表示患者生活完全自理。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突出,生活质量越高。
选择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病程、血压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和计数资料(性别、临床总体疗效、不良反应率),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分别以()(%)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甲组患者的临床总体治疗效率为88.33%,稍低于乙组的91.67%,分析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对比[n(%)]
经持续临床用药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甲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5.00%,稍低于乙组的18.33%,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根据血压检测仪的检测数据记录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DBP、SBP 水平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分析对比显示(P>0.05),而同组治疗前后数据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变化对比(,mmHg)
表3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变化对比(,mmHg)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Barthel 指数评分得到提高,分析对比显示(P>0.05),而同组治疗前后数据对比显示(P<0.05),详情见表4。
表4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4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方案对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表示同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P<0.05。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尤其常见于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9]。该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为血压骤然升高,其发病大致与遗传、饮食、精神应激等因素相关,而治疗该病的方式主要是药物治疗,只有持续性的服用降压药才能够较好的控制血压,缓解或阻断病情的恶化发展[10-11]。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有噻嗪类利尿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抑制剂、钙通道阻断剂等,这些药物都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用降压药[12]。就临床应用观察来看,噻嗪类利尿剂(吲达帕胺)可以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肾脏排水、排钠,减少体内液体容量,进而达到降压的效果,但利尿的同时会导致体内钾的流失,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期间,必须要注意补钾[1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具有可减弱与生理和心理负荷有关的儿茶酚胺的作用,能够降低心排出量及血压,在应激状态下,也不会妨碍患者正常的生理性血管扩张,主要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14]。ACEI 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可起到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缓解肽的降解,达到扩张小动脉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减少肾流量,是有效的降压药品。钙通道阻断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主要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和人工培养的兔心房细胞的电压依赖性Ca2+电流和K+诱导的鼠门静脉挛缩,起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进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15]。以上药物长期单独大量服用都会产生较大的毒副反应,其使用限制也较多,只有将其以合理的配比联合使用,才能彼此发挥出药物的协同作用,实现长效平稳降压、改善预后的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不同的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取得不同的治疗成效,但每种药物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只有将其以合理的配比方式进行组合应用,才能在取得理想疗效的同时确保其治疗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