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

2021-06-15 02:22赵景峰彭亚华
关键词:生产率维度要素

赵景峰,彭亚华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追求速度转变到追求质量。2020年1月30日(日内瓦时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各国降低航班频次或者减少国内外往来,使国际贸易往来呈现下降趋势,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这一突发疫情虽然降低了产品出口效率,缩短了服务业发展渠道,但我国仍然以卓越的优势固守全球地位,并以庞大的消费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中国作为暴发新冠肺炎疫情较早国家,短期内消费增长、外商投资、进出口等会受到一定影响。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一季度经济遭受重创,GDP增速为-6.8%,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分别拖累GDP增速4.36、1.5、0.98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64%。面对疫情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积极应对,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两手抓”的策略,在确保全国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企业复产复工,保持生产经营稳定运行,经济也在二季度实现“深V”反弹,GDP增速为3.2%。可以看出,疫情的发生是对我国生产、消费方式的一次检验,也是对我国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考验。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如何化疫情危机为转机,找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便成为目前所关注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涂正革和陈立在研究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对技术进步方向指数进行了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量化分析,认为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能提升经济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王娟则从要素配置变革、产业升级驱动化演示和经济增长质量三个方面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其中数字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2]。在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任保平和李禹墨指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动力需求包括创新需求、人力资本需求、金融体系需求、制度需求,并说明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途径在于以创新为核心,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3];余子牛和刘艺璇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完善要素供给机制,通过推动要素供给质量升级,从而促进要素供给模式的创新,最终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高质量发展[4]。

从需求侧出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投资这条主线。赵剑波、史丹和邓洲通过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区域结构,而转向高质量发展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消费模式的变化[5]。周忠宝、邓莉和肖和录等运用面板数据,得出在40%~80%分位点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6];田素华、李筱妍和王璇通过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GDP,同时能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7]。

在全球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影响下,中国作为第一个遭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沉着应对,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产复工,使经济稳步发展,这也表明了我国经济向好,即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在需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以投资、消费、出口为解释变量,以经济高质量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探究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分析

基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函数模型,Kaldor认为由自发性需求所拉动的产出增长会推动生产率的上升[8]。经济高质量增长能力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影响,据此可将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分为需求导向的增长和供给导向的增长。由于需求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增长,企业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的需求能力,需求扩张从而带动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自身生产力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来源。需求扩张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扩大内需、稳定经济运行,完善国内大循环体系;二是促进开放、优化环境,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这两种形式的需求增加都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企业的净收入为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劳动力和资本的成本,则t期的企业净收益可以表示为:

假设价格因素为外生条件下,企业的最大化收益取决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和需求增长率,企业需求增长率是需求自发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的函数,即:

出口需求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多,故暂时不考虑其变化特征,主要考虑国内需求增加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假设t期就业量受需求、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三个因素影响,即有:

进一步可得:

据此,企业的最大化收益的公式,如下所示:

稳态时,资本产出增长率为0,可以得到稳态时的最优资本增长率为(vk)*=ed(1-),并且这种满足横截性条件的最优路径是唯一的。由此可知,资本积累和产出增长的时间路径依赖ed、和而ed和的变化对资本和产出增长率的影响是持久的,的变化对增长率的影响是暂时。模型中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生的需求增长ed和需求拉动型技术进步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对于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大多是借助国内产总值(GDP),但是没有确定的指标去衡量经济高质量增长。而通过需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可以看出,消费、投资和出口对投入产出、技术效率和经济增长等都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借助田素华等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刻画[7],以经济高质量增长为被解释变量,投资、消费、出口为解释变量,并取自然对数做平滑处理,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Yt=β0+β1I+β2C+β3E+μ0。

其中Yt代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被解释变量;I、C和E分别表示解释变量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自然对数;βi(i=0、1、2、3)为参数;μ0为随机扰动项。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仿照田素华等从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劳动要素质量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刻画经济高质量增长[7],以经济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和劳动要素质量被解释变量,投资、消费和出口为解释变量。

1.被解释变量

经济持续增长指标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并以1978年为基期对名义生产总值进行调整,然后对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取自然对数。

技术进步则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专利申请受理数量衡量,并取自然对数进行平滑处理。因全要素生产率无法从总量中直接计算出来,因此借助DEA-Malmquist指数进行求解。所需产出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乘以1978年GDP得到。人力资本由各省区城镇单位的年度就业人员数量乘以当年该省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得到。资本积累方程为Kt=(1-δ)Kt-1+λKt,其中资本折旧率δ和投资的资本转化率λ与田素华选取一致,分别为5%和95%,投资数据以1952年为基期,并使用张军[9]以1952年为基期计算所得的1998年资本存量数据作为期初的资本存量K0。

劳动要素质量则是通过实际劳动工资和高素质人口比重来刻画。其中实际劳动工资以1998年为基期进行调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并取自然对数;而高素质人口指标用6岁及6岁以上人口总量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重来刻画。

2.解释变量

投资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消费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示,出口用货物出口总额表示(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四、回归分析

(一)投资、消费、出口分别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并且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能显著提高中国全要素生产率[7],对此,可以用I作变量,综合分析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三个维度的影响。

表1为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根据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维度看,投资与GDP和人均GDP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其存在正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0.724和0.694。可见,增加投资流入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投入每增加1%,实际GDP增长0.724%,人均GDP增长0.694%。从技术进步维度看,投资流入对专利申请受理数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系数为1.025,表明投资流入每增加1%,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增加1.025%;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究其原因是投资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阻碍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整体来说,投资流入对技术进步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劳动要素质量维度看,投资与工资水平和高素质人口均呈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687和0.034,表明投资流入每增加1%,可使实际劳动工资增加0.687%,高素质人口比重提高0.034%,说明了投资流入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要素质量。因此,增加投资流入能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1 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2.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工业化中后期,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源,并且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10]。基于此,用C作变量研究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具体作用。

表2为实证检验结果。根据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维度看,增加消费对GDP和人均GDP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分别为0.943和0.905,在增加1%的消费下,实际GDP会增长0.943%,人均GDP会增长0.905%,表明消费增长对经济持续增长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技术进步维度看,消费对专利申请受理数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为1.331,表明消费每增加1%,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会增加1.331%;而对全要素生产率虽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其系数为-0.034,表明消费增加1%,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降低0.034%,原因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都面临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重大挑战,但整体而言,对技术进步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劳动要素质量维度看,增加消费与实际劳动工资和高素质人口比重呈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895和0.045,消费每增加1%,实际劳动工资会提升0.895%,高素质人口比重会提高0.045%。表明增加消费能有效促进劳动要素质量。因此,增加消费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2 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3.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加入WTO后,我国以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外贸依存度提高,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因此,增强出口竞争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表3为用E作变量,分析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根据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维度看,出口与GDP和人均GDP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其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系数分别为1.041和0.998,可见增加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投入每增加1%,实际GDP增长1.041%,人均GDP增长0.998%。从技术进步维度看,增加出口对专利申请受理数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系数为1.491,表明投资流入每增加1%,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增加1.491%,而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出口增长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整体来说,增加出口对技术进步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劳动要素质量维度看,出口与工资水平和高素质人口均呈正相关,其系数分别为0.99和0.047,表明投资流入每增加1%,可使实际劳动工资增加0.99%,高素质人口比重提高0.047%,说明了增加出口能有效地提高劳动要素质量。因此,出口增加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积极作用。

表3 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二)投资、消费、出口两两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投资和消费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在两位数工业行业中,投资部门和消费部门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扩张效应,提高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11]。因此,用I和C作变量,研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投资和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吸引投资流入、提高消费的系数显著大于0。从经济持续增长角度,吸引投资流入和提高消费与GDP和人均GDP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表明其对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技术进步角度,吸引投资流入和提高消费虽然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但相比吸引投资流入而言,二者协调发展时,吸引投资流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吸引投资流入、提高消费能增加中国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从劳动要素质量角度,投资和消费能提高工资水平,但消费对高素质人口比重的影响比投资明显。经分析,投资与消费相关程度比较高,而消费对高素质人口比重的影响更为显著。整体而言,投资与消费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投资和出口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并且二者均通过自身的优势来促进技术进步[12]。鉴于此,用I和E作变量研究投资和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表5为实证检验结果,基于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维度看,吸引投资对中国GDP和人均GDP的系数都显著大于0,但出口对其二者的系数均小于0,究其原因是中国三大需求的总量不断在扩大,但净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从技术进步维度看,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与单独发展时并未有太大变化,二者同时发展时变化较为明显,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所提高,但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却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投资与出口二者的相关程度达到0.963,相比之下,由于出口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其对全要素生产率更为敏感,而专利申请大多掌握在投资者手中,因此,投资对专利申请受理数量较为敏感。从劳动要素质量维度看,投资对工资水平和高素质人口比重的系数明显大于0,出口则恰恰相反,其原因是二者相关程度较高,而投资对劳动素质质量的影响较出口更为明显。整体来看,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在某些方面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没有二者单独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效果好。

表5 投资和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3.消费和出口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需和外贸均为重要动力,在通过引导消费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同时,还要扩大出口,推动经济结构升级[13]。因此,用C和E做变量,从消费和出口角度研究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基于表6的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维度看,消费和出口对中国GDP和人均GDP的影响系数都显著大于0,表明二者协调发展对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技术进步维度看,消费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和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而由于出口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故相比其单独发展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提高。从劳动要素质量看,消费和出口对工资水平影响的环节系数显著大于0,而出口对高素质人口比重的影响系数小于0,将其原因一部分归结于消费与出口的相关程度较高,还有一部分是随着经济发展,高素质人口所占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整体来看,二者协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6 出口和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三)投资、消费、出口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双向打通才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缺一不可[14]。因此,需要将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7为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时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基于回归结果,从经济持续增长看,消费和出口对中国GDP和人均GDP的影响系数显著大于0,但投资系数却显著小于0。其原因是投资、消费、出口存在结构性矛盾,为促使三者协调及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采取了强化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措施,逐渐使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投资向消费转变。从技术进步维度看,投资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对专利申请受理数量却有所下降,消费和出口呈现出与之相反的状况,这是由经济结构转型引起的[15]。从劳动要素质量维度看,消费同时对工资水平和提高素质人口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与就业结构转型升级有关。整体而言,在三者协同发展时,消费和出口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投资可能会起到消极作用。

表7 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四)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预测

由于时间序列呈现线性趋势,在对其预测时采用Eviews二次指数平滑法。对2021年各指标预测值见表8。

表8 2021年各指标预测值

同时,根据2020年已有数据,得出2000—2020年各个指标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散点图,由于指标数过多,以GDP预测值散点图为例,如图1所示。其中,除2020年外,指标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程度较好,而通过对比GDP、投资、消费和出口预测值与实际值,发现投资、出口的计算值与预测值较接近,而GDP和消费则低于预测值,原因是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消费市场受制约较大,所以GDP和消费的实际值会比预测值稍微低一些[16]。但通过对比预测值与已有实际值,并结合二者的散点图,可以分析出该模型合理,二次指数平滑法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预测数据相对可信。

图1 预测值与实际值散点图

各指标预测数值的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可以看出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因此,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三个维度看,消费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其次是投资,而出口会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预测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消费。

表9 对各指标预测数值回归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2000—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持续增长、技术进步和劳动要素质量的影响。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即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发展、两两协同发展及三者同时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指标的作用;其次,通过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二指数平滑法预测相关指标数值,并将预测数值与实际数值进行散点图比较,分析预测数值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最后,对预测数值进行线性回归,预测2021年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分别考虑投资、消费、出口,就当前而言,消费才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两两协同发展中,出口和消费协同发展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三者协同发展,虽然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不如出口和消费协同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拉动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好。此外,通过二次指数平滑法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进行了预测,在考虑疫情的影响下,将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较,消费仍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根据习主席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并与实证分析结果相结合,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出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稳定投资、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结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扩大合理的有效投资。比如对建设存在明显不足的民生、生态、医疗、农村等领域,以及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的技术研发和高层次人才教育方面,国家要高瞻远瞩,持续投入更多的资源,实行政策扶持。这不仅可以稳定投资,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还可以将部分投资转化为消费资金,进而激活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激发民众的消费能力[17]。在稳定国民经济的情况下,形成国内大循环,保证经济高质量增长。

第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夯实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端基础,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发展。消费、投资和出口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端,要与供给端相配合,提高潜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质量[18]。目前,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赶超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使我国经济体向消费拉动的中高速增长的成熟经济转型,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其核心动力在于城乡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对此,可以在破除抑制消费扩张的结构性因素的前提下,优化人口结构,改善消费结构,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满足居民巨大的高端需求,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能力,挖掘国内市场消费的巨大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三,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增强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出口的协同发展。在“引进来”的基础上,要鼓励企业积极地“走出去”。在国际上,加强“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推进贸易合作进程,遵循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中国企业在东道国实行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战略,促进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内,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国际化经营,以吸纳和培育先进生产要素为目标,建立海外经营网络,发展核心技术,培育国际知名品牌[7]。通过不断完善企业“走出去”体系,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出口协同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对内开放为主,促进经济内外联通、循环,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率维度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